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在大气颗粒物表征及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君 高健 +4 位作者 姜华 李孟岩 李江 赵普生 何连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8-2549,共12页
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在此背景下准确掌握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是精准治污的重要基础.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单颗粒分析效率,为实现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CC... 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在此背景下准确掌握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是精准治污的重要基础.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单颗粒分析效率,为实现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CCSEM技术的原理、特点、测试流程及技术发展,梳理了CCSEM在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来源解析及健康效应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CCSEM的发展前景及局限性.结果表明:CCSEM可通过自动化测试快速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后处理功能便于快速掌握颗粒物污染源精细化信息,寻找部分隐匿的污染源,对比不同区域颗粒物类型的差异,并获取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结果.CCSEM对重金属等有潜在健康危害的高原子序数元素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可应用于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因此,CCSEM在大气颗粒物精细化源解析及健康效应研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CCSEM在颗粒物识别、分类标准及分析时效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应通过加强CCSEM形貌识别提高颗粒物的识别效率,结合单颗粒源谱数据库制定更科学的颗粒物分类规则,以及加强采样、测试及分析的连贯性以提高分析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精细化源解析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破碎及颗粒物形成的逾渗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温昶 徐明厚 +4 位作者 于敦喜 岳良 周科 占中华 姚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50,共6页
采用座逾渗模型,引入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omputer-controll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CSEM)矿物原粒径数据作模型初始矿物数据,考察了不同孔隙分布对煤焦转化与破碎的影响,煤焦转化过程对破碎程度的影响,以及煤焦破碎和内在矿... 采用座逾渗模型,引入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omputer-controll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CSEM)矿物原粒径数据作模型初始矿物数据,考察了不同孔隙分布对煤焦转化与破碎的影响,煤焦转化过程对破碎程度的影响,以及煤焦破碎和内在矿聚合对飞灰颗粒物尤其是1~10μm颗粒物最终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煤焦初始孔隙率越大,表面反应面积和破碎次数均越大。当φ≥0.4时,煤焦破碎明显集中于转化率为0.4~0.7的阶段,且峰值有一定的向转化前期移动的趋势。初始孔隙率φ越大,颗粒破碎就越剧烈,内在矿聚合概率小,10μm以内颗粒物的数目明显增大。随着φ值的增大,生成颗粒物的浓度尤其是1~10μm颗粒物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颗粒物浓度分布到在3~5μm和6~8μm存在2个峰值,这与实际燃烧生成的中间模态和粗模态颗粒物的峰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逾渗模型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 颗粒物 煤焦 破碎 矿物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燃煤机组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桂波 吴建群 +4 位作者 吴昊 薛宁涛 刘芳琪 徐国荣 于敦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燃煤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但会对燃烧过程及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飞灰特性与锅炉结渣、除尘设备性能、颗粒物排放等密切相关,笔者研究了燃煤锅炉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炉膛沾污结渣和... 燃煤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但会对燃烧过程及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飞灰特性与锅炉结渣、除尘设备性能、颗粒物排放等密切相关,笔者研究了燃煤锅炉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炉膛沾污结渣和颗粒物排放等相关问题的防控。针对1 000 MW燃煤锅炉,在60%和90%运行负荷下分别采集飞灰样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扫描电镜(CCSEM)技术对飞灰化学和矿物成分、粒径分布以及形状特征进行深入表征,采用数字成像煤灰熔点分析仪对飞灰熔融温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锅炉运行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锅炉在不同运行负荷条件下飞灰化学成分相似。无机矿物元素交互作用是影响飞灰粒径分布的关键因素,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煤中含Ca和Fe的矿物与硅铝酸盐交互反应减弱,飞灰整体粒径分布向小粒径迁移,飞灰的D_(50)(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50%)由约40μm减至约30μm。相比高负荷运行工况,低负荷运行工况下飞灰在炉膛中的熔融受抑制,熔融飞灰比例相比高负荷运行工况降低约10%,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燃烧温度降低是导致飞灰熔融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飞灰 负荷变化 计算机自动控制扫描电镜 灰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