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nP在Fe^(3+)/Fe^(2+)溶液中复阻抗的计算机拟合分析
1
作者 钱道荪 张倩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本文测定了不同电位及不同光强下,n-InP在Fe^(3+)/Fe^(2+)溶液中的复阻抗图,从一个等放电路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了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n-磷化yin 复阻抗 计算机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伸加捻机中锭速曲线的计算机拟合方法
2
作者 张亮 华正权 孟庆昌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38,共6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怎样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来代替牵伸加捻机中传统的机械凸轮而实现锭速给定.将原机械凸轮曲线分段量化成若干点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首先对所输入的曲线值用最高锭速和最低锭速进行线性变换,然后再用二次曲线进行平滑拟... 本文主要讨论了怎样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来代替牵伸加捻机中传统的机械凸轮而实现锭速给定.将原机械凸轮曲线分段量化成若干点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首先对所输入的曲线值用最高锭速和最低锭速进行线性变换,然后再用二次曲线进行平滑拟合,用拟合后的输出值代替原机械系统的输出值作为锭速控制系统的锭子速度给定信号,从而使锭速曲线的修改变得简单容易.文中给出了计算机拟合算法,分析了拟合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加捻机 锭速曲线 计算机拟合 化学纤维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不同极性化合物时色谱峰峰形的EMG参数及计算机拟合
3
作者 傅厚暾 赵俐敏 +1 位作者 傅厚暾 赵俐敏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2期41-42,共2页
对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色谱峰的峰形与保留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 ,不同极性化合物的色谱峰的EMG参数σ、τ与组分的保留值不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使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极性化... 对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色谱峰的峰形与保留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 ,不同极性化合物的色谱峰的EMG参数σ、τ与组分的保留值不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使用非极性固定相分离极性化合物时色谱峰峰形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该法作为《开放式气相色谱仿真软件》中的模拟方法之一 ,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性固定相 极性化 色谱峰 峰形 保留值 EMG模型 计算机拟合 分离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模航速率定试验数据的计算机拟合
4
作者 李晓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以前的船模航速率定,是将初步试验结果用人工在坐标纸描点,连线拟合,从而确定船模航速率定参数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较差,对后续的船模试验将带来一定的误差。采用计算机对船模航速率定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将有效地克服以上缺点... 以前的船模航速率定,是将初步试验结果用人工在坐标纸描点,连线拟合,从而确定船模航速率定参数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较差,对后续的船模试验将带来一定的误差。采用计算机对船模航速率定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将有效地克服以上缺点,并能对某些异常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了整个船模试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模试验 航速率定 水工模型 计算机拟合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拟合巴尔末公式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丹 刘卫荣 +1 位作者 丁凤莲 原如领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3,26,共3页
介绍了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用计算机拟合巴尔末公式的方法 .对学生从实验资料总结经验公式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都十分有益 .
关键词 计算机拟合 巴尔末公式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原子物理学 氢光谱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拟合的三棱镜色散率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进龙 刘卫松 +1 位作者 刘红星 田弘长 《大学物理实验》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利用分光计对三棱镜顶角和汞光灯、钠光灯的不同波长光线的最小偏向角进行测量,并且计算不同波长光线的折射率,再利用计算机编程拟合实验曲线,得到关于三棱镜的色散曲线,最后求导得到色散率函数。
关键词 最小偏向角 折射率 色散率 计算机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碘激光器碘分子荧光光谱的计算机拟合
7
作者 多丽萍 曲英丽 +3 位作者 李国富 金玉奇 桑凤亭 杨柏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1期63-65,共3页
用计算机光谱拟合的方法研究了氧碘化学激光器腔内碘分子的荧光光谱 ,计算结果显示碘分子 B态各振动能级的粒子在振动量子数为 1 6的粒子密度最大 ,且按高斯分布时 。
关键词 计算机光谱 氧碘化学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路平面线形测量及计算机辅助拟合
8
作者 刘苏 项东 +1 位作者 赵腊红 张磊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实现旧路改造时旧路平面及纵断面线形的拟合,在完成旧路路面分中点、一元线性回归穿线交点以及曲线参数初步配置的基础上,计算路面分中点至初步拟合平面线形的法线偏差,并依据法线偏差分布特征与圆曲线半径偏差及缓和曲线长度偏差的... 为实现旧路改造时旧路平面及纵断面线形的拟合,在完成旧路路面分中点、一元线性回归穿线交点以及曲线参数初步配置的基础上,计算路面分中点至初步拟合平面线形的法线偏差,并依据法线偏差分布特征与圆曲线半径偏差及缓和曲线长度偏差的相关关系,调整旧路路面各段平曲线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从而提高拟合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路平面线形 计算机辅助 法线偏差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粒子体系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焓的计算
9
作者 张辉 《大学化学》 CAS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对单原子粒子体系(固体化合物中阳离子体系和气态阳离子体系)的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焓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并根据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定量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检验,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说... 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对单原子粒子体系(固体化合物中阳离子体系和气态阳离子体系)的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焓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并根据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定量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检验,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说明此模型很好地揭示了影响单原子体系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焓的微观本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拟合 离子体 摩尔焓 摩尔熵 标准 子粒 定量数学模型 热力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苹果多酚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建霞 孙爱东 +2 位作者 白卫滨 王文亮 庞庆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8,共2页
应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中的生长热谱图,采用微生物指数生长模型进行数学处理,得出生长速率常数,并用计算机拟合出线性方程,确定了大肠杆菌在苹果多酚中的临界生长浓度。
关键词 微量量热法 大肠杆菌 苹果多酚 抑菌作用 生长速率常数 计算机拟合 数学处理 生长模型 生物指数 线性方程 生长浓度 热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界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兰众 李燕 +2 位作者 邓宏 刘云杰 姬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 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其剩余极化可达到25μc/cm^2。性能决定于结构,因此本文分析研究了 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的界面结构。首先通过高能电子衍射技术在薄膜... 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 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其剩余极化可达到25μc/cm^2。性能决定于结构,因此本文分析研究了 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的界面结构。首先通过高能电子衍射技术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对各层的生长及界面状况进行观测,再通过小角 X 射线衍射曲线及其计算机拟合曲线进一步确定超晶格薄膜的界面及结构参数,如界面的粗糙度、单层厚度等。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晶格之间的差异,LaAlO_3/BaTiO_3超晶格薄膜中 LaAlO_3和 BaTiO_3层的生长过程及微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晶格 薄膜生长 剩余极化 小角X射线衍射 界面结构 计算机拟合 BATIO3 研究 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康唑滴眼液滴眼的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张俊杰 谢雷克 陈祖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3期34-34,共1页
本研究以0.5%氟康唑局部应有给兔眼后,观察氟康唑在角膜的透性及其在角膜和房水中的药动学行为。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眼准确滴入0.5%氟康唑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家兔,取出房水和角膜并对其定量(定容及称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 本研究以0.5%氟康唑局部应有给兔眼后,观察氟康唑在角膜的透性及其在角膜和房水中的药动学行为。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眼准确滴入0.5%氟康唑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家兔,取出房水和角膜并对其定量(定容及称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herisorb C18,5μm200×4.6mm,流动相:0.05M磷酸二氢钾-甲醇(65:3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5um,柱温为45℃。药动学参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拟合求得。采用反相HPLC法可以将氟康唑同其他杂质很好分离,最低定量浓度为0.lμg/ml,氟康唑在组织中的回收率平均为90.6%。测定不同时间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氟康唑滴眼后能造入角膜和房水,角膜氟康唑浓度在2分钟时最高(15.20±1.95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眼内药代动力学 滴眼液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药物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 真菌性角膜炎 药动学参数 眼科研究所 计算机拟合
全文增补中
流域汇流单位线洪水预报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向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4期166-167,共2页
流域汇流单位线是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的简化表述方式,是开展降雨径流型短期洪水预报的必备工具。推求流域汇流单位洪水过程线是流域制作洪水预报方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推求方法有人工推算法和计算机拟合法,各自代表就是瞬时单位线法与规... 流域汇流单位线是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的简化表述方式,是开展降雨径流型短期洪水预报的必备工具。推求流域汇流单位洪水过程线是流域制作洪水预报方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推求方法有人工推算法和计算机拟合法,各自代表就是瞬时单位线法与规划求解法。文中采用实例数据,分别就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推求过程做了简要对比分析,通过检验结果,对精度差异提出了原因和应用注意事项,文中结论仅代表实例流域应用结果,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流域汇流 单位洪水过程 洪水预报 计算机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导热油的比热
14
作者 李韶辉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64-264,共1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导热油的比热李韶辉(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大连116032)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二种导热油在60℃到140℃之间的比热值。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在60℃到140℃之间测定了二苯醚的比热值...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导热油的比热李韶辉(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大连116032)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二种导热油在60℃到140℃之间的比热值。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在60℃到140℃之间测定了二苯醚的比热值,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油 量热法测定 差示扫描 石油化工公司 计算机拟合 美国国家标准局 绝对温标 应用范围 二苯醚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with BP Neural Network
15
作者 袁爱武 郑晓松 王东城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Injection of water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is commonplace, and improvem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is study examines predictive models of the injection-to-production ratio. First... Injection of water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is commonplace, and improvem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is study examines predictive models of the injection-to-production ratio. Firstly, the error between the fitting and actual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is calculated with such methods as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and water-oil ratio method, the material balance metho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 the gray theory GM (1,1) model and the back-propo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by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average errors calculated are respectively 1.67%, 1.08%, 19.2%, 1.38% and 0.88%. Secondly, the reasons for the errors from different predic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indicating that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th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is high, and that it has a better self-adaptability, so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refore, th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is suitable to the predic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IPR) BP neural network gray theory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