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用X光高分辨探测器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彪 周密 +3 位作者 米德伶 潘英俊 陈伟民 于渝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7,共4页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可以实际应用于工业X-CT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测器 计算机层析成像 面阵CCD 工业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多相流测试技术(Ⅰ)测试原理和数值仿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昌宁 丁宇龙 +1 位作者 程易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针对局部浓度场具有二值分布特征的特定多相流体系,提出引入多相流物理特征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技术,基于围绕被测物有限角度的X射线投影数据,建立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求解不完整投影数据集的二值图像重构算法。通... 针对局部浓度场具有二值分布特征的特定多相流体系,提出引入多相流物理特征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XCT)技术,基于围绕被测物有限角度的X射线投影数据,建立了改进的遗传算法(GA)求解不完整投影数据集的二值图像重构算法。通过有限角度的同时投影,实现对两相流浓度场的瞬间图像冻结和快速图像采集,既拥有XCT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同时满足高时间分辨率的动态测量要求,并由于投影角度数要求的大幅度缩减而降低了XCT的硬件成本。以气液两相流的多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数值仿真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验证了GA—XCT的理论可行性。在3~24个有限角度投影数据的情况下,GA—XCT表现出明显优于传统CT图像重构算法(即滤波反投影算法)的二值图像重构能力。同时,GA—XCT具有很好的抗噪声能力,而且不依赖于气泡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测试技术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 有限数据层析成像 遗传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的梁山慈竹密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单海斌 刘杏娥 +3 位作者 杨淑敏 杨喜 田根林 赵德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80-3384,共5页
密度是竹材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与竹材的许多物理力学性能紧密相关。采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对2-5年生梁山慈竹(Dendroclamus farinosus)的密度时空变异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适宜的扫描参数,对其气干密度(Y)... 密度是竹材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与竹材的许多物理力学性能紧密相关。采用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对2-5年生梁山慈竹(Dendroclamus farinosus)的密度时空变异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适宜的扫描参数,对其气干密度(Y)与相对应的CT值(X)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Y=0.001 X+1.148)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同时利用模型计算出梁山慈竹径向和纵向的密度变化规律。为实现梁山慈竹密度的精准高效检测提供了新方法,也为深入研究竹材的材性和构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 梁山慈竹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多相流测试技术(Ⅱ)静态实验验证
4
作者 丁宇龙 吴昌宁 +1 位作者 程易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采用静态实验模型和一套X射线测试系统模拟了二值多相体系多角度同时投影的S射线CT测量过程。静态实验模型模拟空气一水两相体系,截面相浓度分布满足O-1特征。X射线测试系统由一台工作电压为150kV的闪光X射线机、一台X射线平板检测器... 采用静态实验模型和一套X射线测试系统模拟了二值多相体系多角度同时投影的S射线CT测量过程。静态实验模型模拟空气一水两相体系,截面相浓度分布满足O-1特征。X射线测试系统由一台工作电压为150kV的闪光X射线机、一台X射线平板检测器和一套数据采集单元组成。通过旋转静态实验模型,分步实现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采集。基于模拟的多角度“同时”采集的投影数据,使用本系列研究所构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X射线CT多相流测试技术(GA—XCT)对截面图像进行重建,测试结果表明:在3~24个有限角度实测投影数据的情况下,GA—XCT表现出了明显优于传统CT图像重构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的图像重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测试技术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 有限数据层析成像 遗传算法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多相流射线层析成像 被引量:5
5
作者 薛倩 王化祥 郝魁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8-684,共7页
为提高多相流CT系统重建图像质量,提出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根据模型构造点集,对管道截面进行多尺度Delaunay三角剖分,根据三角形重心在探测阵列上的投影到其最近探测阵列元的归一化距离,确定各剖分单元的投影系数... 为提高多相流CT系统重建图像质量,提出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根据模型构造点集,对管道截面进行多尺度Delaunay三角剖分,根据三角形重心在探测阵列上的投影到其最近探测阵列元的归一化距离,确定各剖分单元的投影系数,并采用不同的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利用少量投影数据重建图像,改善了工业多相流检测中投影数据不完整造成的图像失真;与均匀剖分相比,多尺度剖分明显改进了图像精度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计算机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DELAUNAY三角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浓度层析成像重建算法性能比较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殊 刘克中 鄢舒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针对少射线成像算法在研究气体浓度层析成像中的重要作用,对常用的几种少射线成像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同时构造了一个多目标函数用于气体浓度优化重建成像。通过实验与常用的几种算法的重建性能相比,多目标优化重建算法具... 针对少射线成像算法在研究气体浓度层析成像中的重要作用,对常用的几种少射线成像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同时构造了一个多目标函数用于气体浓度优化重建成像。通过实验与常用的几种算法的重建性能相比,多目标优化重建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噪性。在含5%测量误差的情况下,ART 重建结果与原始浓度分布的欧氏距离达 0.1680,而多目标优化重建算法下的该值仅为 0.0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优化重建 气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路焊缝内部缺陷的三维X射线成像 被引量:12
7
作者 敖波 王乃波 +1 位作者 何深远 邓翠贞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4,129,共4页
基于X射线显微CT技术,对小直径管路焊缝试样内部缺陷和内表面质量进行了三维观察,发现了5个近球形气孔缺陷.通过三维可视化显示了气孔缺陷的空间位置分布,并量化分析了气孔缺陷的位置、体积、直径、球度等三维特征参数,量化结果表明其中... 基于X射线显微CT技术,对小直径管路焊缝试样内部缺陷和内表面质量进行了三维观察,发现了5个近球形气孔缺陷.通过三维可视化显示了气孔缺陷的空间位置分布,并量化分析了气孔缺陷的位置、体积、直径、球度等三维特征参数,量化结果表明其中3个气孔为超标缺陷,其余2个气孔为允许存在的缺陷.引入了三维剖切技术,在内表面发现了一个非超标的表面凹坑.在三维重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壁厚分析云图表征了焊缝区厚度分布的均匀性.研究表明,该技术能高精度地对小管路焊缝内部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焊缝 气孔 可视化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成分扩张压缩的稀疏贝叶斯ISAR成像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伍各 王宏强 +2 位作者 邓彬 秦玉亮 凌永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5-1531,共7页
基于贝叶斯框架下的稀疏重构方法,由于考虑了稀疏信号的先验信息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加性噪声,因而能够更好地重建目标系数,然而传统的稀疏贝叶斯学习(SBL)算法参数多,时效性差。该文考虑一种新的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方差成分扩张压缩(ExCo... 基于贝叶斯框架下的稀疏重构方法,由于考虑了稀疏信号的先验信息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加性噪声,因而能够更好地重建目标系数,然而传统的稀疏贝叶斯学习(SBL)算法参数多,时效性差。该文考虑一种新的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方差成分扩张压缩(ExCoV),其不同于SBL中赋予所有的信号元素各自的方差分量参数,ExCoV方法仅仅赋予有重要意义的信号元素不同的方差分量,并拥有比SBL方法更少的参数。基于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框架下的ISAR成像模型,该文将ExCoV方法结合压缩感知(CS)理论将其进行ISAR成像,并从适用性和成像效果等方面与常用的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卷积逆投影算法(CBPA)和传统的稀疏重构算法进行比较,点目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ExCoV的方法得到的ISAR像具有低旁瓣,高分辨率的特点,真实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比SBL更有效的ISAR成像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计算机层析成像 稀疏贝叶斯学习 方差成分扩张压缩 稀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射线倾斜扫描三维层析算法
9
作者 杨民 魏英 +1 位作者 张全红 孙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9-1083,共5页
对于板、壳构件的无损检测,提出一种锥束射线倾斜扫描数字层析方法.采用射线相对于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构件绕旋转轴回转的扫描方式,以采集的二维数字投影序列重构出该扫描区域的断层图像,给出了锥束射线倾斜扫描二维投影数值模拟算... 对于板、壳构件的无损检测,提出一种锥束射线倾斜扫描数字层析方法.采用射线相对于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构件绕旋转轴回转的扫描方式,以采集的二维数字投影序列重构出该扫描区域的断层图像,给出了锥束射线倾斜扫描二维投影数值模拟算法以及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该重建算法为FDK算法的推广,在倾斜角90°时,该算法即为FDK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该类结构的层析检测,但由于该重建方法属于不完全投影数据重建,存在着相邻层之间的图像“混迭”现象,使得厚度方向上的分辨力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检测 图像重建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环状伪影校正方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俊江 胡少兴 +1 位作者 李保磊 杨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78-1382,共5页
CT图像环状伪影是由探测器像元响应不理想等因素造成的,它导致CT重建图像的降质,影响了图像的后续处理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完成CT伪影校正:基于探测器像元通道响应不一致性的校正,通过偏置和增益校正对硬件响应不一致性进... CT图像环状伪影是由探测器像元响应不理想等因素造成的,它导致CT重建图像的降质,影响了图像的后续处理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完成CT伪影校正:基于探测器像元通道响应不一致性的校正,通过偏置和增益校正对硬件响应不一致性进行补偿;基于投影正弦图的校正,通过数字滤波提取正弦图上残余的线状伪影,属于CT图像重建前的一种预处理校正方法;基于重建图像的校正,通过坐标变换将直角坐标系中的环状伪影变为极坐标系中的线状伪影进行处理,属于一种图像后处理方法.这些算法已经用于基于YX-LON XRS232 9″图像增强器的CT重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环状伪影得到有效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器 计算机层析成像 环状伪影 正弦图 响应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始投影正弦图的X-CT硬化校正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1 位作者 任华友 金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在X射线层析成像(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中,X射线束能谱的多色性将导致层析重建图像出现杯状或条状等射束硬化伪迹,降低成像质量.在分析射束硬化现象具有的3个物理属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原始多色投影正弦图进行操作的... 在X射线层析成像(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中,X射线束能谱的多色性将导致层析重建图像出现杯状或条状等射束硬化伪迹,降低成像质量.在分析射束硬化现象具有的3个物理属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原始多色投影正弦图进行操作的硬化校正方法,并从数学上证明了其校正原理.针对该方法带来的噪声放大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低频信息分类处理的噪声抑制方法.计算机仿真和2种典型试件的实际CT扫描数据的硬化校正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基于多项式拟合技术的校正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事先进行建模扫描和计算,校正程序简单、实时,校正结果具有更高信噪比,且不受扫描条件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 硬化 投影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工业CT中Feldkamp重建算法的快速实现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全红 路宏年 杨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1-933,共3页
锥束工业CT常采用Feldkam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其计算复杂度为O(N4),在普通微机上重建异常耗时。为提高其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对称性并结合递归技术的方法来减少该算法的反投影运算量。在普通微机上检验了该方法的重建速度及重建质量... 锥束工业CT常采用Feldkam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其计算复杂度为O(N4),在普通微机上重建异常耗时。为提高其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对称性并结合递归技术的方法来减少该算法的反投影运算量。在普通微机上检验了该方法的重建速度及重建质量。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使重建速度提高约32倍,且不会引入新的重建误差,实现了在普通微机上的快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锥束扫描 Feldkamp算法 快速重建 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碳化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茂军 赵军 +1 位作者 王根伟 吴丽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CT数变化与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试件不同部位CT数的离散性反映出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CT数曲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以及CT数方差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均对应着试件在压力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压力作用下密实度提高,随后微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变化过程。另外,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CT数差值的最大值由12.1 HU逐渐下降至5.4 HU,反映出了碳化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特点。研究结果不仅是对常规力学实验的补充,而且也能够对常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混凝土 碳化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板状构件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民 路宏年 张亚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对于板、壳构件的无损检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层析方法 .采用射线相对于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构件绕旋转轴回转的扫描方式 ,以采集的二维数字投影序列 ,通过相应的预处理和重建算法 ,重构出该扫描区域的断层图像 .计算机模拟和实验... 对于板、壳构件的无损检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层析方法 .采用射线相对于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构件绕旋转轴回转的扫描方式 ,以采集的二维数字投影序列 ,通过相应的预处理和重建算法 ,重构出该扫描区域的断层图像 .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此类结构的层析检测 ,与传统的二维CT相比 ,它不受被检测板壳长、宽尺寸的限制 ,可通过一次扫描获得投射数据 ,并完成对扫描区域的数字层析 .但是 ,由于该重建方法属于不完全数据重建 ,所以存在着相邻层之间的图像“混叠”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构件 无损检测 X射线检测 图像重建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数字层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深熔焊熔质密度分布与熔池流动行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琦 刘方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工业CT分析了电子束焊缝中熔质密度分布 ,并进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和小孔波动行为。熔质分布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及焊接状况密切相关 ,其决定因素是小孔波动及其引起的熔池波动 ,以及蒸气冲击力...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工业CT分析了电子束焊缝中熔质密度分布 ,并进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和小孔波动行为。熔质分布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及焊接状况密切相关 ,其决定因素是小孔波动及其引起的熔池波动 ,以及蒸气冲击力。小孔强烈的波动和熔体紊流可以使熔质分布均匀化 ,但金属等离子蒸气冲击力会在焊缝中形成局部区过度富积熔质 ,而电子束流扫描搅拌可进一步促使熔质元素分布均匀化。完全穿透焊可以在根部通孔中释放高压等离子蒸气 ,使小孔内蒸气作用力相比部分穿透焊时的行为产生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小孔 熔质分布 熔池 计算机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图像圆精确测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丰林 乔桂锋 邹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42-2848,共7页
为了自动检测工业CT图像中的圆并精确地测量其参数,研究了基于Facet模型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图像边缘,利用圆存在的概率大小识别边缘图像中的圆并测量其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Facet模型提取图像的亚像素边缘。接着,研究了图像圆存... 为了自动检测工业CT图像中的圆并精确地测量其参数,研究了基于Facet模型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图像边缘,利用圆存在的概率大小识别边缘图像中的圆并测量其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Facet模型提取图像的亚像素边缘。接着,研究了图像圆存在概率算法特点,通过构造专用链表数据结构存储计算数据,限制计算时圆心选取范围等方法,克服了原计算方法效率低、占用内存大的缺点,并运用改进的圆存在概率计算方法对工业CT图像中的圆进行自动检测。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圆边缘点,计算圆参数的实际尺寸。使用空间分辨力为2.0lp/mm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系统,扫描重建出包含10个圆的800pixel×800pixel工业CT图像,运用该方法对图像中的圆进行了识别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圆存在概率算法计算效率明显提高,图像中圆参数测量精度<0.5%,满足工业CT图像圆自动测量的精确、快速、可靠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T模型 存在概率 计算机层析成像 图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束滤波反投影重构算法中旋转中心误差校正 被引量:12
18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37,共4页
扇束工业CT系统普遍采用滤波反投影 (FBP)重构算法。该算法要求扫描检台旋转中心须与FBP算法重构中心一致。受扫描系统精度的限制 ,这一要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 ,从而引起重构图像出现重影伪像。为此 ,推导了一种校正方法。计算机模拟... 扇束工业CT系统普遍采用滤波反投影 (FBP)重构算法。该算法要求扫描检台旋转中心须与FBP算法重构中心一致。受扫描系统精度的限制 ,这一要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 ,从而引起重构图像出现重影伪像。为此 ,推导了一种校正方法。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对ICT扫描系统的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反投影 重构算法 扇束工业CT系统 旋转中心 误差校正 图象处理 X射线成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束X射线ICT中环状伪影的一种校正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2-546,共5页
在扇束X射线ICT系统中,由于探测器响应不一致性,在重构图像上会引起环状伪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类可以抑制探测器响应不一致性,从而能消除环状伪影的扫描采样方式;归纳、分析了这类扫描方式所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计算机模拟和... 在扇束X射线ICT系统中,由于探测器响应不一致性,在重构图像上会引起环状伪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类可以抑制探测器响应不一致性,从而能消除环状伪影的扫描采样方式;归纳、分析了这类扫描方式所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证明,在满足这个条件的扫描采样方式下,具有响应不一致性的探测器获取的投影数据无须任何额外的处理,即可使用相应的滤波反投影重构算法,重构出环状伪影显著减弱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 射线检测 环状伪像 扫描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微米孔隙结构重构的非光滑正则化及快速梯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彦飞 樊树芳 +5 位作者 A S Leonov D V Lukyanenko A G Yagola 汪丽华 王羽 王建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36-2042,共7页
页岩微观结构认识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传统的探测手段是基于表面的有损观测方法.本文应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技术对页岩结构进行无损探测获取投影数据,该技术可以避免X射线硬化.我们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进行图像恢复,提出了L1... 页岩微观结构认识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传统的探测手段是基于表面的有损观测方法.本文应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技术对页岩结构进行无损探测获取投影数据,该技术可以避免X射线硬化.我们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进行图像恢复,提出了L1模+TV(全变差)非光滑正则化方法抑制噪声影响,提高图像对比度.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准确重建页岩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 非光滑正则化 稀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