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对围术期乳腺癌病人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巩丽 李育玲 +2 位作者 徐勇 杨洋 刘志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290-429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对围术期乳腺癌病人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9月山西某三甲医院接受手术的74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对围术期乳腺癌病人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9月山西某三甲医院接受手术的74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5次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病人健康抑郁问卷(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结果:5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干预组病人SAI得分为(37.03±5.46)分,PHQ-9得分为(5.03±2.22)分,AIS得分为(4.89±2.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2±5.39)分、(10.78±3.79)分、(8.70±4.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围术期乳腺癌病人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 围术期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对喉癌围术期病人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喜艳 杨洋 +2 位作者 徐勇 李育玲 王斌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CBT)改善喉癌围术期病人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病人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CBT)改善喉癌围术期病人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病人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给予喉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CBT。在干预的不同时间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病人健康抑郁问卷(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估两组病人围术期焦虑、抑郁、失眠得分。结果:术后4〜5 d、出院前1〜2 d干预组喉癌病人S-AI、PHQ-9、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CBT可以改善喉癌病人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失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失眠 睡眠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系统的编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学义 吴兴裕 +7 位作者 韩厉萍 王家同 王涛 庄勇 杜建英 万自立 付川 沈小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 :编制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系统。方法 :依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eurobehavioralCoreTestBattery ,NCTB)和上海医科大学计算机化的神经行为测试系统 -汉语版 (Computer -administeredNeurobehavioralEvaluationSyste... 目的 :编制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系统。方法 :依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eurobehavioralCoreTestBattery ,NCTB)和上海医科大学计算机化的神经行为测试系统 -汉语版 (Computer -administeredNeurobehavioralEvaluationSystemChineseVersion ,NES -C)为依据 ,用VisualBasic语言编制 ,Windows下运行 ,共 2 3项测试分别测查了感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运动及注意等基本认知能力。结果 :经实验室及现场初步测试验证 ,该软件系统的信度、效度及结果的重现性方面已达到功能设计要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系统 编制 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丽 仇丽霞 +2 位作者 孟效红 赵媛 李育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6-991,共6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知识讲解、基础护理、居家康复指导、微信群咨询和电话随访,给予试验组病人ICBT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结果: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ICBT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威 高亚乐 +3 位作者 杜青青 王智璞 庞红利 陈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8-583,共6页
目的 观察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20例,年龄4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组(C组)和香芍颗粒联合CBT-I组(X组),每组60例。C组... 目的 观察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20例,年龄4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组(C组)和香芍颗粒联合CBT-I组(X组),每组60例。C组接受为期8周的CBT-I治疗;X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香芍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日3次,连续口服8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使用额贴式睡眠记录仪(UMindSleep)监测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的睡眠数据。记录治疗期间脱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8周两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两组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X组治疗后4、8周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的脱落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治疗相关疲劳和短期焦虑加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香芍颗粒可改善围绝经期患者CBT-I期间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期间的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芍颗粒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围绝经期失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童年家庭功能障碍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心怡 万晶晶 +3 位作者 彭莲华 盛江明 龙楠楠 毛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childhood household dysfunction,CHD)是一种常见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是帮助经历童年创伤的儿童和...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childhood household dysfunction,CHD)是一种常见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是帮助经历童年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处理创伤记忆的循证心理治疗,旨在提高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能力,从而改善其创伤所致的负面影响,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TF-CBT能有效改善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家庭功能。建议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制订基于潜在预测因素的有针对性的TF-CBT干预方案,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应中国CHD人群的TF-CBT干预模式,以满足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 童年家庭功能障碍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
7
作者 丁小萍 饶贞丽 +3 位作者 张垠莹 何春燕 李岚 胡德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癌症患者自杀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吉利汉博士开发的7周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框架,结合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非...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癌症患者自杀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吉利汉博士开发的7周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框架,结合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构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将2023年5-6月在某三甲医院妇科肿瘤科就诊的26例宫颈癌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短程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设定目标并计划行动、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恢复生机、提升生活质量、直面癌症复发恐惧、制订安全计划以及融会贯通7个单元,总干预时长不超过7 h。收集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两组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留存率为100%,接受度为100%,家庭作业依从率为30.77%~100%。干预后干预组自杀意念、抑郁、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短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接受度好。应用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自杀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自杀预防 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自杀意念 抑郁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桦 李晴 +2 位作者 王城 张璐璐 李亚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2-847,共6页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84例,男26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联合SGB组(S组)和CBT-I组(C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执行6周相同的CBT-I方案。S组在第1周每日左右侧交替行SGB,注入1%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 11 ml(50 mg),维生素B_(6)1 ml(50 mg),共5 ml。第2至6周每周行1次SGB,共计12次。C组不行SGB。记录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6周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阿森斯(AIS)失眠量表评分、血清皮质醇(Cor)和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治疗后1和6周的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治疗后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治疗后6周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6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S组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的短期睡眠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新型冠状病毒 失眠 匹兹堡睡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榕 张瀚丹 +1 位作者 安冉 尹永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5,共5页
对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用于疼痛管理的内容、管理形式(包括疼痛管理网站、应用程序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互联网 认知行为疗法 疼痛管理 自我管理 疼痛灾难化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瑾 张容 +3 位作者 洪妙璇 谭雯渲 柳颖 张立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90-2395,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心理韧性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目的:探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心理韧性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现场和网络化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共47例病人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4例。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医学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能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心理韧性,改善其负性情绪和医学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干预 心理弹性 焦虑 抑郁 医学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一项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蒙艺 钟宇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2,共22页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社会工作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但是在国内实务工作中,CBT应用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均堪忧,而且本土非常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指导实践。所以,笔者采用系统评价法循证回顾国内外...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社会工作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但是在国内实务工作中,CBT应用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均堪忧,而且本土非常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指导实践。所以,笔者采用系统评价法循证回顾国内外近20年以来关注CBT在社会工作中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讨论社会工作领域CBT干预的心理问题及其效果,应用设计及其效果,以及应用要求和规范。经过循证检索,最终纳入83篇质量较高的文献,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在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使用设计合理的CBT能够有效应对情绪、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发现,针对社会工作领域如何有效应用CBT、进行CBT教育培训以及科学开展CBT研究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CBT在国内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高质量运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社会工作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洁 邓念 +6 位作者 石国凤 许滔 杨丽 张禹 宋越月 廖苑竹 周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84-338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G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G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G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心脏疾病患者恐动症量表评分[(TSK-SV Heart)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评分]以及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12周后,5G组LVEF、6MW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5G组TSK-SV Hear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G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G物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运动恐惧,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物联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运动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茹玉云 董海燕 +1 位作者 叶梦园 陆诗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72-4075,共4页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及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我国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ICBT)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青少年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季迪 余林 +3 位作者 周雪琴 阳俊杰 王刘倩 邓安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48例,所有患者采用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评估... 目的探讨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48例,所有患者采用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一般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耳鸣残疾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耳鸣响度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耳鸣频率分布、耳鸣残疾度、焦虑和抑郁均不是影响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耳鸣响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细化声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主观性耳鸣的症状,还可以改善焦虑和抑郁,耳鸣响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声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馨 蒋成刚 +3 位作者 韩容 朱红锦 陈彦秋 杨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构建针对情绪障碍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方法...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构建针对情绪障碍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HR-HPV持续感染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4)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随访监测,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BT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转归及心理量表评分。结果 随访6月及12月,HR-HPV感染消退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而HR-HPV持续感染率及进展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干预结束后即刻、随访6月及12月,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结束后即刻、随访6月及12月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HR-HPV感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认知行为疗法 宫颈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况及展望 被引量:64
16
作者 张雅坤 周玲君 +3 位作者 郭振华 庹焱 徐燕 赵继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放松疗法、注意力训练等一套有...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 ,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放松疗法、注意力训练等一套有计划、有特色的治疗方案 ,改变了患者对疼痛的错误认知 ,减轻了疼痛程度 ,提高了生命质量 ,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疼痛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丽珍 陈运完 +3 位作者 邢芳坛 陈燕曼 李俊驹 廖薇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39项PD调查表(PDQ-3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病人DBS中,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行为疗法 应激障碍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2
18
作者 刘兴华 韩开雷 徐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正念 认知行为疗法 多基线个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耳鸣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晶艳 刘惠 +4 位作者 刘萍 戴金升 辛忠海 温晓慧 王彦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观察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主观耳鸣程度及情绪改善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2014年5月就诊的45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给予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耳鸣咨询主要以个体化咨询方式为主,对耳鸣相关医学问题进... 目的观察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主观耳鸣程度及情绪改善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2014年5月就诊的45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给予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耳鸣咨询主要以个体化咨询方式为主,对耳鸣相关医学问题进行解释咨询;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内容为矫正患者对原发性耳鸣的不合理认识,通过放松训练改善患者对耳鸣的不良体验,同时转移患者对耳鸣的注意;两种治疗同时进行,每二周治疗一次,共治疗二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in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对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及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45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THI得分为31.71±10.54分,治疗后为22.36±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焦虑量表得分为5.18±2.39分,治疗后为3.09±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抑郁量表得分为5.22±2.73分,治疗后为3.1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耳鸣咨询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后,患者的耳鸣程度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耳鸣残疾1级7例,2级20例,3级18例,4级0例,治疗后耳鸣残疾1级15例,2级26例,3级4例,4级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耳鸣主观感受及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耳鸣 认知行为疗法 耳鸣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80
20
作者 张银玲 雷鹤 张茹英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25-126,共2页
为指导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中更好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重点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的确认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及结束阶段 ,详细描述了认知重建法、放松训练法、脱敏法、学习法和奖励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认知重建法 放松训练法 脱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