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CBT),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CBT),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郁症的CCBT近年来在西方崭露头角,目前Beating The Blues、MoodGYM、E-Couch和Good Days Ahead等抑郁症CCBT程序在西方使用较为广泛。从可行性分析上发现,该疗法较受病人接纳、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和易用性;现有实验研究证明了抑郁症采用CCBT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存在着较少关注治疗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风险评估简化和被试选择偏向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1)中介效应及机制研究;(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研究;(3)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研究;(4)在"弱势群体"中的研究与运用。最后,对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展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为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组,两组均接受8周的CBT-I治疗。分别在基线、2周、4周及8周时,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16)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PSQI[5.00(4.00,8.00)vs.7.48(7.00,10.25)]分、HAMD-17[6.00(2.00,6.44)vs.6.44(5.00,8.00)]分、HAMA[5.10(2.00,5.20)vs.5.20(3.00,7.25)]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中度组所有指标在2周末均明显改善(均P<0.05);重度组DBAS-16后果因子和药物因子在4周末明显改善(均P<0.05),且睡眠潜伏期和生活质量存在波动现象。结论CBT-I对失眠、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疗效,但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失眠改善幅度存在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CBT),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郁症的CCBT近年来在西方崭露头角,目前Beating The Blues、MoodGYM、E-Couch和Good Days Ahead等抑郁症CCBT程序在西方使用较为广泛。从可行性分析上发现,该疗法较受病人接纳、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和易用性;现有实验研究证明了抑郁症采用CCBT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存在着较少关注治疗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风险评估简化和被试选择偏向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1)中介效应及机制研究;(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研究;(3)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研究;(4)在"弱势群体"中的研究与运用。最后,对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文摘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为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组,两组均接受8周的CBT-I治疗。分别在基线、2周、4周及8周时,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16)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PSQI[5.00(4.00,8.00)vs.7.48(7.00,10.25)]分、HAMD-17[6.00(2.00,6.44)vs.6.44(5.00,8.00)]分、HAMA[5.10(2.00,5.20)vs.5.20(3.00,7.25)]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中度组所有指标在2周末均明显改善(均P<0.05);重度组DBAS-16后果因子和药物因子在4周末明显改善(均P<0.05),且睡眠潜伏期和生活质量存在波动现象。结论CBT-I对失眠、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疗效,但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失眠改善幅度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