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计算机何去何从
1
作者 陈晓辉 居桐 《计算机技术》 CSCD 1997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网络计算机 NC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计算机何时走向实用化
2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6,共1页
随着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光量子计算机何时能走向实用化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量子计算机 实用化 通信技术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立宇 郭文娟 +2 位作者 叶飞 张一奇 巴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0,177,共5页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作三维立体模型,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类型和破裂程度,为了解骨折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化手段。该技术还能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植入物,选择定制的手术导向板和固定螺丝。手术医生通过术前模拟操作,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多种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广泛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骨科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复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通识教育之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国良 王志强 方磊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共6页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为我国计算机通识教育发展提出几点启示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珍 李晋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59,共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虚拟仿真技术因其逼真的模拟特性、交互式的教学体验和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特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虚拟仿真技术因其逼真的模拟特性、交互式的教学体验和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特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使其知识目标情景化、能力目标实践化、素养目标项目化。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内容,将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和职业认证融入教学内容。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法,通过沉浸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项目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闯关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评价,提升企业导师教学评价占比、细化校内导师教学评价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教学目标 岗位需求 技能竞赛 职业认证 企业导师评价 校内导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磊 司国东 +3 位作者 王春桃 黄沛杰 肖克辉 杜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优化实验教材设计及呈现方式降低学生外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新型教学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总量,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认知负荷理论 实验教学 成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员疲劳状态与不安全行为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华 吴立舟 +2 位作者 钟兴润 郭粮玮 崔煜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以提高塔吊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案例,提出一种综合识别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方法,以实时发现驾驶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摄像头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对视频进行分析和预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用于识别后续的疲劳和不安全行为;在疲劳状... 以提高塔吊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案例,提出一种综合识别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方法,以实时发现驾驶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摄像头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对视频进行分析和预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用于识别后续的疲劳和不安全行为;在疲劳状态识别方面,采用基于眼睛和嘴部状态的分析方法,重点监测眼睛开闭状态、眨眼频率及哈欠次数等生理指标;在不安全行为识别方面,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实时检测驾驶员的潜在危险操作,从而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YOLOv5-高效通道关注(ECA)模型在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识别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均超过90%,展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疲劳状态 不安全行为状态 塔吊驾驶员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占庭容错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8
作者 冯帅 张锦江 +6 位作者 徐建 王晶 徐春 桂庆华 程迎坤 于丹 蔡彪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5-1023,共9页
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是计算机设计与应用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多模冗余计算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冗余硬件设计,对计算机应用中涉及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不足。针对中国空间站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应用的拜占庭容错计算机的数据分析与... 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是计算机设计与应用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多模冗余计算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冗余硬件设计,对计算机应用中涉及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不足。针对中国空间站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应用的拜占庭容错计算机的数据分析与处理需求,描述了容错计算机的内外部接口设计,详细说明了采用的任务时序设计、数据交换比对设计、数据特性分类处理和故障机数据处理等技术要点,并介绍了典型的数据流设计情况,最后结合地面测试及在轨数据对计算机的测试验证情况进行了说明。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计算机 数据处理 数据流 中国空间站 导航、制导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
9
作者 刘兰群 李艳丽 +2 位作者 梁家琦 陈爽 刘慧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2-868,共7页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 目的 观察头针(神庭、本神、四神聪)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听觉记忆广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MoCA总分和记忆分值、听觉记忆广度均显著改善(|t|> 3.838, P<0.001),观察组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t|> 2.160, P<0.05);两组MBI评分均显著增加(|t|>7.471, 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结合头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计算机辅助训练 记忆障碍 听觉记忆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桨叶尺寸检测
10
作者 刘钊 王芳金 +1 位作者 杨雅伦 王兴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75,共8页
桨叶尺寸是对直升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桨叶尺寸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克服三角测量法的测量范围小及存在死角等困难,设计了包含有相对位置确定的6个工业相机和2只扇形发射激光器的传感器组,以及位姿跟随条件下的计算机视觉测量方... 桨叶尺寸是对直升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桨叶尺寸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克服三角测量法的测量范围小及存在死角等困难,设计了包含有相对位置确定的6个工业相机和2只扇形发射激光器的传感器组,以及位姿跟随条件下的计算机视觉测量方法。直线滑台和工业机械手同时用于控制传感器组的姿态,标定板和轮廓配准标定算法用于测量过程中数据的校准和融合。传感器组跟随桨叶扭角变化而平滑改变位姿并同步进行图像采集,获取的图像经过边缘提取、轮廓片段测量、轮廓配准、桨叶截面轮廓计算等处理后得到桨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结合传感器组位姿跟随和轮廓配准方法的桨叶尺寸测量方法准确可靠,避免了由于桨叶扭角的变化所带来的成像偏差和测量误差,对于20 m内展长、600 mm内宽度、20°内桨叶扭角的桨叶,该方法在厚度方向测量精度达到0.07 mm,在宽度方向测量精度达到0.05 mm,在桨叶扭角的测量精度达到0.08°,具有广泛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尺寸测量 位姿跟随 数据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噪声实时估计
11
作者 李响 张瑷霖 +2 位作者 李国正 赖本涛 陈梦君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视频监控场景下交通流噪声的快速准确估计,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噪声实时估计方法。首先,从道路交通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相关交通流信息提取方法,改善传统...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视频监控场景下交通流噪声的快速准确估计,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噪声实时估计方法。首先,从道路交通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相关交通流信息提取方法,改善传统方法提取交通流信息不够便捷的情况。其次,针对传统算法噪声估计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因素分析,将交通流特征与环境特征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道路交通噪声估计模型,提高了城市道路噪声估计的准确性。最后,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短时变化规律,确定其尺度可变的特征提取时间窗口,提出了一整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实时估计方案,提升了城市道路噪声估计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流信息提取方法较常用的目标检测和目标追踪算法能够更准确的提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相关信息;所建立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估计模型相比传统噪声估计模型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相较于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噪声估计方法在不同场景下均有着更为准确的估计结果,提高了城市道路噪声估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确定了时间尺度为3和10 min的噪声估计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交通噪声 特征提取 噪声估计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嵌入化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
12
作者 孙月 王华斌 李昭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4,共1页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化工过程的设计、控制和优化能力,还能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效率。因此,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化工过程的设计、控制和优化能力,还能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效率。因此,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化工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未来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数据处理能力 编程能力 决策支持 跨学科知识 系统思维能力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智能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在家蚕原原种繁育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红涛 廖鹏飞 +4 位作者 范永慧 刘敏 李继娅 白红英 陈海佺 《蚕桑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5,共2页
采用计算机对原原种繁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有效应对家蚕原原种繁育数量增加时数据统计分析任务重的难题。阐述了计算机在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的应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 家蚕 原原种繁育 统计分析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塑料光谱调控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14
作者 邢晓莉 王德涛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青粉用量和半波宽为变量,光通量、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青粉调控的发光塑料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粉用量的增加,光通量降低,最高降幅达54%,显色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在青粉用量为7%(w)... 以青粉用量和半波宽为变量,光通量、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青粉调控的发光塑料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粉用量的增加,光通量降低,最高降幅达54%,显色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在青粉用量为7%(w)时具有最优值(94.33);未掺杂青粉时,蓝光强度非常大,色温为8913 K,青粉用量为11%(w)时,色温为3571 K,色坐标则表现出线性关系;光通量随着半波宽的变化幅度较小,半波宽为5.0 nm时,光通量为33.58 lm,半波宽增加到15.0 nm时,光通量为34.15 lm,增幅仅为2%,色温变化最大值仅为247 K,显色指数在半波宽12.5 nm时具有最优值(94.33);青粉用量为7%(w),半波宽为12.5 nm时,显色指数为94.33,色温为4078K,色坐标为(0.3865,0.3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塑料 计算机模拟 光谱调控 光通量 显色指数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15
作者 谢秋菊 郭丽峰 +7 位作者 王莉薇 郑书朋 周红 李海源 苏中滨 刘文洋 王文峰 郑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农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然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农业实践、理论与应用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农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然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农业实践、理论与应用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BL)方式,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智慧农业案例深度融合。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计算思维 创新能力 农业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评《AIGC+智慧教育:Web 3.0时代的教育变革与转型》
16
作者 郭晓晴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6-I0007,共2页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改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丰富教...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改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方法,拓展教学路径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成为带动高校音乐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助力。未来,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也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教学路径 教学改革创新 计算机音乐技术 高校音乐教育 变革与转型 传统音乐教育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 理念下“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7
作者 汤辉 邓洁 周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87-188,191,共3页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专业一门关键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全面提高二维制图、三维建模、效果图制作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专业一门关键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全面提高二维制图、三维建模、效果图制作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OBE理念为指导,从知识、能力、素质3个维度重构课程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项目案例,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平时考核、过程评价、期末考试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园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发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思杨 郭晓荣 +3 位作者 王伟军 沈晓松 陈倩 简永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程构建AMH-CAT算法,并通过真实与模拟数据验证信效度。以中小学心理访谈评估记录表作为效标工具,评估AMH-CAT对心理健康危机等级的预测效度。结果:条目库43个条目总体满足单维性和独立性,区分度均>0.80,在性别上无DIF。AMH-CAT在各终止规则下,ABS值<0.40、RMSE值<0.50,心理健康危机水平估计值与真值间的相关(r)>0.87(P<0.001)。真实被试在SE(θ)≤0.4终止规则下平均答10个条目,信度为0.89,与完整条目库得分正相关(r=0.95,P<0.001)。对1级、2级关注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89和0.90。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具有理想的效度、信度和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项目反应理论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心理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透视无损检测寄生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子健 周淑香 +2 位作者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Micro-CT在寄生蜂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填补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空白。【方法】采用Micro-CT,针对6种不同情况下的寄生蜂样品在各种设置下进行扫描观察与分析。利用液氮瞬时冷冻正在寄生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卵的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成蜂,并对瞬时冷冻样品进行扫描,观察茶翅蝽沟卵蜂产卵器刺入茶翅蜂卵壳的位置。将3日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雌成蜂脱水、固定后进行扫描,解析其腹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将茶翅蝽卵内发育18,37,54,80和168 h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cultratus胚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min后进行扫描,监测其在寄主内的不同发育时间的形态特征。随机选取已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且在室温下发育5 d的柞蚕Antherea pernyi卵,置于-20℃冰箱中6个月后进行扫描。扫描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的黄足卵跳小蜂Ooencyrtus utetheisae,检测其中聚寄生蜂的数量及存活情况。随机选取8粒在茶翅蝽卵内发育至成虫的茶翅蝽沟卵蜂进行扫描鉴定性别。【结果】在寄主卵壳截面观察到茶翅蝽沟卵蜂穿刺茶翅蝽卵90 s时成蜂产卵器只穿过茶翅蜂卵壳最外层,尚未穿透卵壳内层。日本平腹小蜂的外生殖器位于腹部最下方,由产卵器、内瓣和外瓣构成,上瓣膜被几丁质隔膜分割;其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嗉囊、前胃、中肠、马氏管、回肠、直肠、肛门,消化道呈现球状或袋状。黄足沟卵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18 h后仍处于卵期;37 h后发育为幼虫;持续到54 h仍为幼虫,此时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9.32%;在80 h时,黄足沟卵蜂发育至预蛹期,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73.76%;经过168 h的发育,黄足沟卵蜂进入蛹期,此时其总体积占寄主总体积的百分比缩小至58.64%。黄足卵跳小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后处于预蛹阶段,单粒寄主卵含有5头蜂,处于存活状态。扫描被螟黄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发现寄主卵中含有31头已发育至蛹期的螟黄赤眼蜂,且均已死亡多日。通过Micro-CT可清晰辨别茶翅蝽沟卵蜂成蜂触角为膝状,雌成蜂触角鞭节末端5节均膨大,而雄成蜂的触角鞭节无膨大特征。【结论】Micr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证实了该技术在寄生蜂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维度内窥图像 卵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翠云 杜永峰 朱前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针对当前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和标准只考虑结构响应而忽略结构主要使用者(人)的感受,或仅以结构的振动响应代替行人的实际感受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以及传统采集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结构和人的数据采集的现状,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 针对当前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和标准只考虑结构响应而忽略结构主要使用者(人)的感受,或仅以结构的振动响应代替行人的实际感受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以及传统采集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结构和人的数据采集的现状,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激励‐传播‐感知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行人激励下人行桥和行人的运动视频,利用分段光流法和MMTracking算法获取二者的振动响应,通过提取和转换获取相应的行人加速度,进而以加速度均方根值对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进行评估。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实验室人行桥模型上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能够同时实现行人和人行桥响应的非接触测量,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比常规只将结构振动响应作为或代替行人实时响应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舒适度评估 人行桥 计算机视觉 全路径 分段光流法 MM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