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1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攀 殷茜 +3 位作者 魏耀宁 岳翠 余美 崔光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4-76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40例(动脉期扫描)和B组40例(动脉晚期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双期扫描,间隔时间均为30 s。根据第1期LAA是否完全充盈分为LAA充盈组59例和未充盈组21例。记录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LAA、同层面升主动脉(AA)、最大层面左心房(LA)共3个部位的CT值,同时测量LAA开口短径、长径、面积及LAA深度。结果 80例患者第1期辐射剂量为2.2(2.0,3.9)mSv、第1期+延迟期辐射剂量为2.7(2.4,4.8)mSv,第1期与第1期+延迟期扫描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LAAHU/AAHU、LAAHU/LAHU、第1期LAA充盈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A充盈组LAA开口长径、LAA开口短径、LAA开口面积、LAA深度低于LAA未充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3.1)mm vs(30.1±2.8)mm,P<0.01;(20.8±2.9)mm vs(22.8±2.1)mm,P<0.01;(454.6±92.1)mm2vs(561.9±85.9)mm2,P<0.01;(35.8±4.8)mm vs(40.7±5.4)mm,P<0.01]。结论 采用双源CT大螺距Flash动脉晚期扫描,LAA完全充盈率大幅提高,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评估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ASPECT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机对比研究
3
作者 许萍 程晓青 +6 位作者 周长圣 田冰 田霞 石峰 曹泽红 高敏 邢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入院平扫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自动化ASPECTS软件与神经放射学专家对平扫CT图像进行回顾性ASPECTS评估。Spearman分析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评估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620)。自动化ASPECTS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特异度高于专家(62.1%vs 41.1%),但灵敏度略低于专家(57.6%vs 73.7%),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605,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结论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一致性好。在预测良好临床预后方面,两者评估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值在可评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中的价值
4
作者 陈建福 陈逸瑞 +3 位作者 朱振禄 翁就炎 刘鑫 崔运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CT值在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佛山汉德骨科医院及佛山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有限公司就诊的74例(共计103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 目的 探讨CT值在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佛山汉德骨科医院及佛山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有限公司就诊的74例(共计103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3例,女51例,年龄53~94(74.0±9.4)岁,对比发生骨水泥渗漏与非骨水渗漏患者年龄、L1椎体CT值,并评估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阴性及阳性椎体的相邻椎体CT值差异。结果 在74例患者中,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年龄更大、L1椎体CT值更低。在所有103椎中,69椎(67.0%)发生骨水泥渗漏,包括椎间盘渗漏17椎(24.6%)、椎旁静脉渗漏38椎(55.1%)、椎旁软组织渗漏15椎(21.8%)、椎基底静脉渗漏14椎(20.3%)、针道渗漏4椎(5.8%)。相比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的相邻椎体CT值更低,而其他类型骨水泥渗漏椎体的相邻椎体CT值无显著差别。结论 L1及伤椎相邻椎体CT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骨水泥渗漏具有相关性,CT值在评估骨水泥渗漏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成像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被引量:7
5
作者 欧阳林 蔡晓娟 +3 位作者 钟华成 陈晓武 许孟君 王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13-413,428,共2页
关键词 胸部 影像技术 质量控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6
作者 严志汉 刘荣波 +4 位作者 周翔平 宋彬 黄娟 许崇永 陈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 2 5秒和 6 0秒。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49例中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 2 5秒和 6 0秒。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49例中 ,胰头变异 5例 ,胰头周围淋巴结病 6例 ,慢性胰腺炎 7例 ,胰头癌 31例。其中 46例 (94% )诊断正确 ,1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和 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鉴别诊断 ct双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2 位作者 熊明辉 喻敏 徐家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统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方法 :6 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 ,造影剂剂量 2 .0ml/kg ,速率 2 .0~ 2 .5m1/s,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进行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 目的 :探讨统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成像方法。方法 :6 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 ,造影剂剂量 2 .0ml/kg ,速率 2 .0~ 2 .5m1/s,使用不同的准直、延迟时间及扫描方向进行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 (SSD)作CTP成像 ,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别。结果 :延迟时间 45~ 5 0s、自足端向头侧方向扫描MIPCTP能显示门静脉 4~ 6级分支及肝静脉 2级以上分支 ,3.0和 5 .0mm准直组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后者的覆盖范围较大。MIPCTP有利于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 ,SSD有较强的立体感 ,但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结论 :准直为 3.0~5 0mm ,延迟时间 45~ 5 0s,自足端方向扫描MIPCTP成像 ,能同时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图像 ,必要是作SSDCTP观察血管的空间立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成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丽君 于香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造影剂 护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前置迭代算法与常规能谱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慧娟 刘谊和 +5 位作者 侯平 梁盼 张永高 周志刚 岳松伟 高剑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前置迭代算法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优势。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病理证实的100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经Revolution CT能谱扫...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前置迭代算法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优势。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病理证实的100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经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ASIR-V前置迭代算法重建,即低剂量能谱扫描,一组行常规能谱扫描。测量结节CT值及标准差(SD),记录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及扫描长度,计算结节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对结节的显示行主观评分。测量结节双期碘水基值及40 keV下CT值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结果(1)两组间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T值,双期SNR、CNR值、碘基值、水基值、40 keV下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剂量能谱CT扫描肺结节CTDIvol、DLP、ED值均较常规能谱CT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肺结节主观评分均在3分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ASIR-V前置迭代算法较常规能谱扫描在不影响肺结节的显示与能谱参数的测量前提下,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能谱ct 自适应迭代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陈德基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螺旋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例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CT表现。其中 4例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结果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形态有五种类型 :①肿瘤内片状出血灶并腹腔内积血 ...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螺旋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例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CT表现。其中 4例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结果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形态有五种类型 :①肿瘤内片状出血灶并腹腔内积血 ( 3例 )。②肝包膜下积血 ,肿瘤内无出血灶 ( 1例 )。③肿瘤内单发片状出血灶 ( 2例 )。④肿瘤内多发斑片状出血 ( 1例 )。⑤肿瘤边缘环状出血灶 ( 2例 )。 4例螺旋CT肝动脉期肿瘤内可见不规则斑点状、条状强化肿瘤血管及肿瘤组织 ,少量强化肿瘤血管纤细、僵硬且伸入出血灶内。 1例门静脉期肿瘤组织强化。 4例肿瘤出血灶内无强化及强化肿瘤血管 ,未见破裂肿瘤血管及造影剂外溢。结论 :CT检查是诊断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显示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血供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双期扫描 临床应用 肝癌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联合胃动力药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商书琴 韩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912-91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胃肠动力药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例,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全程给予护理干预并口服胃动力药吗叮林或莫沙比利;对照组116例,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胃肠动力药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例,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全程给予护理干预并口服胃动力药吗叮林或莫沙比利;对照组116例,仅在CT增强扫描前给予心理护理及检查过程介绍。结果:实验组124例患者其中有100例图像清晰,18例欠清晰。6例不清晰,成功率占95%。对照组116例患者图像清晰者30例,图像欠清晰者70例,不清晰者16例,成功率占40%。经统计学处理,χ2=45.84,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实验组腹部CT增强扫描效果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增强扫描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胃肠动力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期增强CT扫描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萍 悦笑斐 +4 位作者 扈雪晗 李骞 卢玉婷 马桂娜 韩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 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并测量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同时记录扫描辐射剂量;选取25期CT灌注图像中的7期导入CT Kinetics后处理软件,得到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及肿瘤区、肿瘤活性区、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并计算辐射剂量。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灌注伪彩图质量评分的差异,探究七期增强CT扫描及常规CT灌注成像中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各灌注参数伪彩图所得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在肿瘤区及肿瘤活性区的HAP、PVP、HPI相关性较好;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HAP、PVP、HPI有一定的相关性;3)七期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灌注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期增强CT扫描可以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评价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七期增强ct 肝癌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行CT增强扫描的门诊患者不良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志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行计算机体层成像(CT)增强扫描的门诊患者不良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如东县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门诊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行计算机体层成像(CT)增强扫描的门诊患者不良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如东县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门诊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门诊CT增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门诊CT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不良情绪和配合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总配合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门诊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CT图像质量,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且提升其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计算机体层成像ct增强扫描 不良情绪 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扫描重建技术在肺局限性磨砂玻璃样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焕初 郑晓林 +2 位作者 邹玉坚 王刚 谢锐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122-125,185,共5页
目的研究256层CT扫描后,重建技术对肺内局限性磨砂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256层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3.0cm的f GGO患者57例,用多方位高分辨率重建的方法观察病变内支气管的改变,将f GGO内支气管改变分为2型:Ⅰ型:支气管... 目的研究256层CT扫描后,重建技术对肺内局限性磨砂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256层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3.0cm的f GGO患者57例,用多方位高分辨率重建的方法观察病变内支气管的改变,将f GGO内支气管改变分为2型:Ⅰ型:支气管在病灶中截断、变尖消失;Ⅱ型:支气管在病变中走行、扭曲、粗细不均,或走行正常。分别用轴位、多方位(包括横断位、多平面重建等)观察57例患者的支气管的改变。再测量病灶三维比例,并观察病灶周围是否存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其在肺癌和非肿瘤性病变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横断位完整显示病变内支气管异常11个,其中支气管截断、消失(I型)5个,支气管穿行其中(Ⅱ型)6个。多方位显示病变内支气管异常及走行正常57个,其中支气管截断、消失16个,支气管穿行其中41个。两种显示方法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1)。以CT上Ⅰ型支气管表现定为诊断肺癌的依据,结果为恶性16个,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CT诊断为恶性结果中,正确16个,诊断正确率100%(16/16),但未检出者26例,假阴性率高。以Ⅰ型、Ⅱ型支气管表现定为诊断肺癌的依据,结果为恶性57个,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诊断为恶性结果中,正确42个,错误15个。诊断恶性病变正确率73.7%(42/57),但敏感性、特异性较低。肺癌组、非肿瘤性病变组的三维比率分别为(1.20±0.18),(1.5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非肿瘤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方位重建方法,有利于显示f GGO内支气管的改变,观察是否有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准确测量其三维比例,有助于判断f GGO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重建技术 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支气管 三维比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门控电子束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脉造影中的作用
15
作者 禹意平 周智鹏 +2 位作者 邱维加 陈德勤 张辉阳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估前门控电子束扫描技术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射线剂量的作用。方法:83例患者,按照心率高低分成两组,A组为螺旋扫描组,共36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为前门控电子束(SSP)扫描组,共47例... 目的:评估前门控电子束扫描技术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射线剂量的作用。方法:83例患者,按照心率高低分成两组,A组为螺旋扫描组,共36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为前门控电子束(SSP)扫描组,共47例患者,采用前门控螺旋扫描。结果:A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9mSv,B组平均辐射剂量为4.1mSv,B组扫描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约80.2%(P<0.01),两组图像噪声和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在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所需的高质量图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和轴位电子束扫描技术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对降低射线剂量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冠状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对比剂用量肾动脉能量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先宏 柳澄 +2 位作者 高飞 李宁 孙珊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51-754,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最佳对比噪声比单能图像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肾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与双能量扫描组,常规组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为210mAs;双能量扫描组:A管80kV、B管Sn140kV,参考管电流... 目的评价双源CT最佳对比噪声比单能图像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肾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与双能量扫描组,常规组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为210mAs;双能量扫描组:A管80kV、B管Sn140kV,参考管电流分别为480mAs、185mAs,管电流采用CareDose 4D技术。常规组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用量为1.2ml/kg,双能量扫描组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对比剂用量为0.7ml/kg,评价两组扫描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双能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上无明显差异,在对比剂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双能最佳对比噪声比图像对CT肾动脉成像效果良好,可用于肾动脉源性高血压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对比噪声比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傅延森 郝爱国 +1 位作者 周万勇 马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对病灶区域薄层重建及MPR多层面重建观察,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MPR重建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对病灶区域薄层重建及MPR多层面重建观察,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薄层MPR显示分叶征12例,常规扫描显示10例(12/10)、薄层MPR显示空泡征3例,常规扫描2例(3/2)、薄层MPR显示小结节堆砌征5例,常规扫描3例(5/3)、薄层MPR显示支气管通气征4例,常规扫描显示1例(4/1)、薄层MPR显示毛刺征9例,常规扫描显示5例(9/5)、薄层MPR显示胸膜凹陷征5例,常规扫描发现2例(5/2)。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高,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面组织结构含量与SSDE在腹盆部CT扫描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小丽 徐健 +2 位作者 王振 舒震宇 毛德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CT扫描中层面内组织结构含量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我院106例腹盆部平扫的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 vol)及体质量指数(b... 目的探讨腹盆部CT扫描中层面内组织结构含量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我院106例腹盆部平扫的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 vol)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每例患者中心层面面积(A ROI)及平均CT值(CT ROI),计算每例患者的水等效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d w)、体型转换系数(size dependent specific conversion factor,f)及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利用QCT测量分析软件测量中心层面组织结构的含量,比较层面内各组织结构与SSDE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结果层面内脂肪与SSDE强相关(r=0.632,P<0.05),而肌肉和骨组织与SSDE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38,P>0.05;r=0.023,P>0.05)。层面内脂肪含量和BMI与f存在很好的线性负相关(R 2=0.812,P<0.05;R 2=0.663,P<0.05)。结论层面内脂肪含量与SSDE相关性很好,可潜在估算成人腹盆部CT扫描时所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剂量指数 水等效直径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80例的CT诊断及扫描体会
19
作者 易和 《淮海医药》 2001年第2期121-121,共1页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囊虫病的 CT表现及 CT扫描技术。方法 使用 PK- 12 0 0型全身 CT机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 ,并有部分病例行化验室检查或 MR检查。结果  80例患者在全部行 CT平扫的情况下 ,其中 6 6例行增强检查 ,2 2例行化验室检查 ,...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囊虫病的 CT表现及 CT扫描技术。方法 使用 PK- 12 0 0型全身 CT机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 ,并有部分病例行化验室检查或 MR检查。结果  80例患者在全部行 CT平扫的情况下 ,其中 6 6例行增强检查 ,2 2例行化验室检查 ,2例行 MRI检查。本组病例均经治疗后随访证实。结论  CT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脑囊虫病的 CT表现与囊尾蚴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多种 CT表现可同时存在 ,对不典型病例应结合其它检查加以分析判断 ;同时 ,扫描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扫描技术准确抓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欧继华 陈君坤 +1 位作者 刘小琨 陈跃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 :探讨CT在增强后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 (HC)检出的评价。 方法 :2 7例经病理证实的HC患者 ,采用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于肝门部作 3~ 5mm增强前、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连续扫描 ,测量同一层面不同时段肿瘤 肝密度差 ,对... 目的 :探讨CT在增强后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 (HC)检出的评价。 方法 :2 7例经病理证实的HC患者 ,采用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于肝门部作 3~ 5mm增强前、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连续扫描 ,测量同一层面不同时段肿瘤 肝密度差 ,对其作定量分析 ,评价肿块检出率及螺旋CT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 结果 :①平扫发现肝门肿块 8例 (30 % ) ,双期 2 1例 (78% ) ,动脉期 1 9例 (70 % ) ,门脉期 1 1例 (4 0 % ) ,延迟期 2 5例(93% ) ,双期与延迟期肿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P >0 .1 ) ;②不同时段扫描肿瘤 肝密度差为 :动脉期 (2 7± 8)HU ,门脉期 (1 0± 8)HU ,延迟期 (32± 1 0 )HU。动脉期与延迟期肿瘤 肝密度差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门脉期与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 肝密度差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③螺旋CT判断HC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率为 4 0 %。 结论 :肝门部薄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有助于HC肿块的检出 ,延迟期扫描能提高肿块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评价研究 螺旋ct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