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特征。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将传统医学影像手段(如CT、MRI)与新兴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能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卢兆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包括肺叶切除组23例、全肺切除组14例,术前及术后10 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SPEC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 目的观察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包括肺叶切除组23例、全肺切除组14例,术前及术后10 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SPEC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10 d,两组LVEF较术前下降(P均<0.05),LVESV、LVEDV较术前升高(P均<0.05),全肺切除组术后上述指标变化较肺叶切除组明显(P均<0.05)。结论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10 d肺癌患者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全肺切除者左心功能下降较肺叶切除者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术 心功能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童金龙 朱虹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54-1056,1060,共4页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在探测和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为15.8个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在探测和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为15.8个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有55例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76.9%,准确度为92.6%。8例腹部、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病灶,30.9%(17/55)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病灶多于平扫CT和B超,显示广泛转移;11例因PET/CT显像而改变了临床治疗策略,其影响率为16.2%。结直肠癌转移灶的分布以肝、肺、腹膜腔及腹膜后多见。24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91.7%。结论:PET/CT能灵敏、准确地检出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复发 转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一氧化氮在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承耀 王向东 +4 位作者 李琴 郑凯莉 郑铭 刘仲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6期315-320,共6页
目的评价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在鉴别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在鉴别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鼻窦CT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连续88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NIOX设备测量呼出的nNO水平。鼻内镜检查和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受试者的鼻腔及鼻窦炎症状态,皮肤点刺试验用于确认特应性状态。结果CRSsNP患者的nNO水平高于CRSwNP患者[(591±153)ppbvs(360±181)ppb,P<0.001],而CRS患者的nNO水平低于对照组[(449±204)ppbvs(881±161)ppb,P<0.001].在特应性和非特应性CRS患者中,nNO水平与Lund-Mackay评分呈负相关(r=-0.45,P=0.016;r=-0.600,P<0.001).与特应性患者相比,伴或不伴鼻息肉的非特应性患者表现出较低的nNO水平[非特应性CRSsNPvs特应性CRSsNP,(503±92)ppbvs(734±120)ppb,P<0.001;非特应性CRSwNPvs特异性CRSwNP,(299±150)ppbvs(518±161)ppb,P<0.001].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SwNP、CRSsNP和健康对照以及特应性和非特应性亚组中的患者,具有可接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70%-90%).结论nNO水平可用于区分CRSwNP和CRSsNP,且和鼻窦CT评分呈负相关。然而,作为CRS的诊断或监测生物标志物,nNO受患者特应性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呼气 鼻窦炎 鼻息肉 超敏反应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平 韩若凌 叶卫华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8期938-941,共4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青年人发病比例较高。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有效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7...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青年人发病比例较高。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有效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7版)诊断标准,根据直肠癌的不同分型、分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将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灌肠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行^(18)F-FDG PET/CT误诊肺癌二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婷婷 庄谊 +3 位作者 卢立国 曹敏 张英为 蔡后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行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误诊肺癌2例的原因,以期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肺结核经18FFDG PET/CT误诊肺癌2... 目的探讨肺结核行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误诊肺癌2例的原因,以期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肺结核经18FFDG PET/CT误诊肺癌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两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或声音嘶哑,CT检查均示上肺结节影,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行18F-FDG PET/CT检查表现为高代谢,初步诊断为肺癌,后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明显好转,无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不适用于肺结核和肺癌的鉴别诊断;对于18F-FDG PET/CT所见的高代谢病变,临床医生应认真分析其CT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误诊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费军 许樟荣 +3 位作者 刘瑛琪 张朝利 王晓非 刘军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417-419,4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特征,探讨CTCA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及48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CTCA检查,其中111例患者(糖尿病41例,非糖尿病7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特征,探讨CTCA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及48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CTCA检查,其中111例患者(糖尿病41例,非糖尿病7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并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CTCA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均相关良好,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45.8%vs24.5%;P<0.05),多支病变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复杂,CTCA在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濮欣 窦瑞雨 +5 位作者 黄小勇 晏子旭 赵轶轲 张卫华 王玲娜 张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层CT单容积扫描模式对75例年龄>60岁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成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分析扫描数据。结果本... 目的探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层CT单容积扫描模式对75例年龄>60岁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成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分析扫描数据。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扫描,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41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段级肺栓塞12例,余34例除外肺栓塞。全部病例最终诊断均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及临床溶栓治疗有效所证实。应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扫描时间1 s,平均射线剂量为(2.73±0.47)mSv,造影剂总量45 ml。结论 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其具有低射线损伤、低对比剂用量、成像速度快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临床急重症及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血管造影术 X线影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变与轻度认知功能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纪萍 王鲁宁 刘克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nnent,MCI)与颅脑CT所发现的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 MCI患者70例(MCI组),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认知正常老年人84例(对照组),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nnent,MCI)与颅脑CT所发现的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 MCI患者70例(MCI组),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认知正常老年人84例(对照组),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双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及脑室指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去除了年龄、白质病变和脑萎缩的影响后,证实脑血管病变与MCI有关,OR=6.63.95%CI:3.16~13.96;白质病变、脑室指数与MCI无显著相关。结论 颅脑CT所显示的脑血管病变可能是MCI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认知障碍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肺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洪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成像(18F-FDG PET-CT)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病理或随访被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薄层增强CT和HRC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8F-F...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成像(18F-FDG PET-CT)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病理或随访被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薄层增强CT和HRC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优于CT(P<0.01)。结论 18F-FDG PET-CT在鉴别诊断肺部肿瘤中将PET代谢学特征密切结合CT的形态学相结合,可以对肺癌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可大大提高各项诊断效率,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CT评分联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白细胞介素6预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焱 陈剑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8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鼻窦CT评分联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西溪医院收治的ECRSwNP患者92例,均行... 目的探讨鼻窦CT评分联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西溪医院收治的ECRSwNP患者92例,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根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9)和未复发组(n=63)。比较两组鼻窦CT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及组织Eos百分比(Eos%)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探究鼻窦CT评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IL-6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鼻窦CT评分及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均大于未复发组(P<0.05);组织Eos%与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及E/M比均呈正相关(r=0.305、0.381、0.642,P均<0.05),外周血Eos%与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及E/M比亦呈正相关(r=0.272、0.346、0.525,P均<0.05)。复发组哮喘患者占比、鼻塞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组织Eos%、外周血Eos%及sIgE、IL-6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组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外周血Neu%则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清sIgE、IL-6及高E/M比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gE、IL-6、E/M比及三者联合预测ECRSwNP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AUC分别为0.818、0.758、0.696、0.915,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sIgE、IL-6及高E/M比是ECRSwN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风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Sinusitis) 鼻息肉(Nasal Polyps) 嗜酸细胞(Eosinophils)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复发(Recidivism) CT Lund-Mackay score(Lund-Mackay CT评分)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Scanners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