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图像环形伪影去除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瑶瑶 朱叶晨 +1 位作者 刘仰川 高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900,共11页
环形伪影是各类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最常见的伪影之一,通常是由于探测器像素对X射线响应不一致导致的。有效去除环形伪影能极大提高CT图像质量,提升后期诊断和分析的精度,是CT图像重建中的必要步骤。因此,对环形伪影去除(又称“... 环形伪影是各类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最常见的伪影之一,通常是由于探测器像素对X射线响应不一致导致的。有效去除环形伪影能极大提高CT图像质量,提升后期诊断和分析的精度,是CT图像重建中的必要步骤。因此,对环形伪影去除(又称“环形伪影校正”)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介绍环形伪影的表现和成因,给出常用的数据集、算法库;其次,依次介绍基于探测器校正、基于解析和迭代求解(分为投影数据预处理、CT图像重建、CT图像后处理环节)、基于深度学习(分为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的环形伪影去除方法,并分析每类方法的原理、发展过程及优缺点;最后,归纳现有环形伪影去除方法在鲁棒性、数据集多样化、模型构建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投影数据 环形伪影去除 环形伪影校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环形伪影去除的非线性无激活卷积去噪网络
2
作者 唐瑶瑶 朱叶晨 +1 位作者 刘仰川 高欣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7-71,共5页
环形伪影通常由探测器像素非均匀响应导致,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呈现为同心多层圆环。该伪影会导致CT图像清晰度和CT值准确性的下降,进而影响医生对病灶的诊断。为此,提出一种用于CT图像环形伪影去除的非线性无激活卷积去噪网络(N... 环形伪影通常由探测器像素非均匀响应导致,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呈现为同心多层圆环。该伪影会导致CT图像清晰度和CT值准确性的下降,进而影响医生对病灶的诊断。为此,提出一种用于CT图像环形伪影去除的非线性无激活卷积去噪网络(NAF-CDNet)。所提网络通过在一种U型网络中引入非线性无激活(NAF)网络模块和联合损失函数减少计算量,同时保持图像结构和灰度。为训练和测试所提网络,利用螺旋CT图像制作仿真数据,并利用锥束CT采集真实数据。在仿真数据测试中,相较于UNet,NAF-CDNet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分别提升了0.377 7 dB、0.015 5,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下降了3.092 6、3.229 2,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30.8×10^(6)、2.29×10^(9)浮点运算次数(FLOPs)。在真实数据测试中,相较于2个传统算法和5个深度学习网络,NAF-CDNet的主观评价更好。这些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环形伪影去除方面表现优异,具备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环形伪影去除 深度学习 非线性无激活 联合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局部极值的多尺度形态学肝脏肿瘤CT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璐 王小鹏 +1 位作者 张华卫 吴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2-2335,共4页
针对肝脏CT图像中因灰度不均、边缘模糊等造成肿瘤难以准确分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除局部极值的多尺度形态学分割方法。首先利用面积算子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在平滑图像的同时,保持目标区域的边缘信息;其次融合梯度图像中不同极值的邻域... 针对肝脏CT图像中因灰度不均、边缘模糊等造成肿瘤难以准确分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除局部极值的多尺度形态学分割方法。首先利用面积算子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在平滑图像的同时,保持目标区域的边缘信息;其次融合梯度图像中不同极值的邻域统计信息和形态属性(深度和尺度)区分极值,通过设定不同大小的结构元素,对不同极值采用多尺度结构元素进行闭运算,在消除伪局部极值的同时实现图像的自适应修正;最后利用分水岭变换分割肝脏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图像边缘的同时,有效减轻过分割现象,实现肝脏肿瘤的准确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断层扫描图像分割 局部极值 结构元素 多尺度形态学 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系数分解框架的医学图像融合 被引量:4
4
作者 温凯峰 李秉键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15-2621,共7页
为了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细节从而辅助疾病诊断,针对磁共振(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互补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系数分解框架的融合MR和CT医学图像的新方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 为了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细节从而辅助疾病诊断,针对磁共振(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互补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系数分解框架的融合MR和CT医学图像的新方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根据不同的局部活性度量将多尺度分解系数进行两次融合,通过对NSST域的近似系数和DWT域的融合近似系数及融合细节系数进行逆变换重建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融合图像并且计算开销不大,可以有助于更好的医疗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融合 多尺度分解 磁共振图像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活性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分数阶微分算法在肝脏肿瘤CT图像纹理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邱甲军 吴跃 +1 位作者 惠孛 刘彦伯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6-1200,共5页
图像纹理增强过程中容易丢失平滑区域纹理细节,而分数阶微分增强虽然能够非线性保留平滑区域纹理细节,但对频率分辨率敏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分数阶微分纹理增强算法,应用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肝脏肿瘤区... 图像纹理增强过程中容易丢失平滑区域纹理细节,而分数阶微分增强虽然能够非线性保留平滑区域纹理细节,但对频率分辨率敏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分数阶微分纹理增强算法,应用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肝脏肿瘤区域的纹理增强。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将图像感兴趣区分解成多个子带分量;其次,基于分数阶微分定义构造一个带补偿参数的分数阶微分掩膜;最后,使用该掩膜与每个高频子带分量进行卷积并利用小波逆变换重组图像感兴趣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使用较大分数阶次显著增强肿瘤区域的高频轮廓信息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低频平滑的纹理细节:增强后的肝细胞癌区域与原区域相比,信息熵平均增加36.56%,平均梯度平均增加321.56%,平均绝对差值平均为9.287;增强后的肝血管瘤区域与原区域相比,信息熵平均增加48.77%,平均梯度平均增加511.26%,平均绝对差值平均为14.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增强 小波变换 分数阶微分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模态U形网络的CT图像前列腺分割 被引量:9
6
作者 凌彤 杨琬琪 杨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988,共8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检查诊断,但是它对软组织结构对比度不高,因此很难从中分割病变;而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能为病变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为...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检查诊断,但是它对软组织结构对比度不高,因此很难从中分割病变;而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能为病变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了提升CT图像的前列腺分割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U形网络图像分割模型MM-unet,充分运用MRI图像与CT图像间信息互补的特点。具体地,首先运用迁移学习思想分别训练MRI与CT图像的初始分割模型,然后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多模态损失函数MM-Loss,建立不同模态分割模型之间的联系,联合训练基于MRI与CT图像的MM-unet。为验证所提模型MM-unet的有效性,我们在某合作医院提供的Prostate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U-net方法相比,MM-unet能够获得高出3个百分点Dice的CT图像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多模态U形网络 单模态U形网络 迁移学习 损失函数 前列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集的牙齿CT图像分割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汪葛 王远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7-832,共6页
牙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存在边界模糊、相邻牙齿粘连等情况,且拓扑结构较为复杂,要实现准确的牙齿分割非常困难。对传统的牙齿CT图像分割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用于牙齿分割的水平集方法进行介绍,对其水平集函数中各能量项进行研究... 牙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存在边界模糊、相邻牙齿粘连等情况,且拓扑结构较为复杂,要实现准确的牙齿分割非常困难。对传统的牙齿CT图像分割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用于牙齿分割的水平集方法进行介绍,对其水平集函数中各能量项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实验体现水平集方法的优越性。基于水平集的牙齿CT图像分割方法中水平集函数的能量项主要包括:竞争能量项、梯度能量项、形状约束能量项、全局先验灰度能量项、局部灰度能量项。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模型的水平集方法分割效果最佳,切牙与磨牙分割准确率分别为88.92%和92.34%,相比自适应阈值和传统水平集方法,分割准确率总体提升10%以上。在综合利用图像信息和先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平集函数中能量项进行优化和创新,有望进一步提高分割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锥形束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图像分割 水平集 能量项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AC模型肺部薄扫CT图像序列分割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娜娜 强彦 +1 位作者 赵涓涓 郝晓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72-2777,共6页
针对测地线活动轮廓(geodesic active contour,GAC)模型轮廓演化速度慢的问题,构造一个区域灰度相似性信息项,对GAC模型的能量泛函进行改进,加快轮廓演化速度,将其用于肺部薄扫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序列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采... 针对测地线活动轮廓(geodesic active contour,GAC)模型轮廓演化速度慢的问题,构造一个区域灰度相似性信息项,对GAC模型的能量泛函进行改进,加快轮廓演化速度,将其用于肺部薄扫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序列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采用基于Nystrom逼近的谱聚类算法分割CT图像序列中间位置CT中的肺实质,计算其灰度均值与标准差,构造区域灰度相似性信息项,以分割好的肺实质轮廓作为初始轮廓,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采用改进了能量泛函的GAC模型实现其它切片中肺实质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实现肺实质的自动分割,与医师分割结果的重合率可达94.83%,时间消耗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 灰度相似性信息 谱聚类算法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序列 肺实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和密集网络的肺部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4
9
作者 申利华 李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2-1619,共8页
针对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超分辨率(SR)重建中需要加大对肺结节的关注度、满足重建后的特征具有客观存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密集网络的肺部图像SR重建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层利用FPN提取特征;其次,在... 针对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超分辨率(SR)重建中需要加大对肺结节的关注度、满足重建后的特征具有客观存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密集网络的肺部图像SR重建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层利用FPN提取特征;其次,在特征映射层设计基于残差网络的局部结构,再用特殊的密集网络连接此类局部结构;再次,在特征重建层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将不同深度的卷积层逐渐降为图像大小;最后,利用残差网络融合初始低分辨率(LR)特征与重建的高分辨率(HR)特征,形成最终的SR图像。对比实验显示,FPN中2次特征融合和特征映射中5个局部结构连接的深度学习网络效果更佳。所提出的网络相较于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RCNN)等经典网络重建SR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更高,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特征金字塔网络 密集网络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木横截面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涵婷 徐华东 +2 位作者 曹延珺 徐群 狄亚楠 《森林工程》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CT灰度图像具有分辨率低,不利于人眼直观分析等不足,而CT图像直观分析是最基本的CT分析方法。为提高原木CT图像的分辨率,利用在不同温度(15、-5、-20℃)下扫描获取的杉木、红松和冷杉三个树种原木横截面CT图像,采用灰度级-彩色变换方法... CT灰度图像具有分辨率低,不利于人眼直观分析等不足,而CT图像直观分析是最基本的CT分析方法。为提高原木CT图像的分辨率,利用在不同温度(15、-5、-20℃)下扫描获取的杉木、红松和冷杉三个树种原木横截面CT图像,采用灰度级-彩色变换方法,通过彩虹码和热金属码的编码方法实现图像伪彩色增强,并对两种方法在不同温度下CT图像的增强效果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伪彩色增强方法能显著提高CT图像的视觉分辨率,减少直观判断误差。如视觉灰度相近的A与B两处(CT值范围分别为-550^-680Hu和-530^-730Hu)在不同方法的增强图像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差异。(2)热金属码的视觉增强效果低于彩虹码。彩虹码能为CT图像直观分析提供更多的细观物理信息,而热金属码能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出木材内部不同密度的结构分布。(3)相较于CT灰度图像,伪彩色增强后的图像有利于研究不同温度下木材内部结构、各相组分的变化情况,为定量研究温度对木材内部水分的状态和含量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木 计算断层扫描CT图像 视觉分辨率 灰度级-彩色变换法 伪彩色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并行深度可拆分的CNN新冠肺炎CT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硕 余世明 《高技术通讯》 CAS 2021年第11期1145-1153,共9页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为了对新冠肺炎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用深度学习对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肺炎图像中纹理细节较为丰富、边缘结构模糊、极易干扰机...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为了对新冠肺炎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用深度学习对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肺炎图像中纹理细节较为丰富、边缘结构模糊、极易干扰机器及医生诊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并行深度可拆分卷积神经网络(MSP-ReCNN),对新冠肺炎CT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提升肺炎图像质量。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从不同尺度提取肺炎图像中的纹理特征细节,采用深浅通道并行方式,分别提取肺炎图像中的高维度以及低维度的特征。为进一步优化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拆分卷积方式,可将特征图拆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关注特征,另一类为次要关注特征。使用复杂度高的计算方式从主要关注特征中提取关键信息,对于次要关注特征,则采取复杂度低的计算方式提取补偿信息。通过与非局部均值(NLM)去噪算法、收缩卷积神经网络(SCNN)深度模型、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深度模型对比,以及网络消融实验,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去除肺炎图像中的噪声,并且可以更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的纹理结构细节,为机器以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COVID-19)电子计算断层扫描(CT)图像 图像去噪 多尺度特征 深浅通道并行 拆分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GAN的CBCT牙齿图像超分辨率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全博 李扬科 +2 位作者 范业莹 陆书一 周元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1-1759,共9页
针对高分辨率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生成对抗网络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通过微型断层扫描图像作为参照,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弱监督训练.首先训练一个生成对抗网络,用于生成高... 针对高分辨率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生成对抗网络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通过微型断层扫描图像作为参照,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弱监督训练.首先训练一个生成对抗网络,用于生成高质量的单颗牙齿的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并将其嵌入到一个U型的主干网络中作为先验解码器;然后利用低分辨率的多颗牙齿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对主干网络进行训练,先定位到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中的每一颗牙,再分别提高分辨率;最后解决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与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之间的域差距,通过设计基于小波变换噪声提取的域适应退化模块,间接优化生成器生成更符合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信息分布的图像.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超分辨率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0.79~6.02 dB,感知相似度评价指标降低了0.01~0.72,并且在牙齿部分获得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锥形束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先验生成对抗网络 弱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肺结节良恶性分类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军华 孙哲然 +2 位作者 王锋 戚永军 张亚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为解决肺结节分类问题中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特征提取不全面和随着卷积网络深度的加深易导致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network,MSFFNet)的肺结节良恶... 为解决肺结节分类问题中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特征提取不全面和随着卷积网络深度的加深易导致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network,MSFFNet)的肺结节良恶性自动分类模型.使用多尺度卷积操作对输入的肺结节CT图像分别进行不同范围的特征提取和特征的融合拼接,解决特征提取不全面的问题;引入SE-ResNeXt模块,充分利用通道注意力机制,有效解决特征信息丢失的问题;输出肺结节良恶性的分类结果.在大型公开可用的肺图像联合数据库(lung image database consortium,LIDC-IDRI)上进行实验,MSFFNet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97.2%,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14%和98.62%,优于SE-ResNeXt等方法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通道注意力 肺结节分类 SE-ResNeXt 电子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肺癌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永梅 彭炯 +1 位作者 马健喆 胡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6-262,共7页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辅助诊断方法存在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缺陷。针对该问题,在现有U-net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两步走的基于改进U-net的肺癌识别方法。利用U-net获得病灶精确位置,通过CNN分类网络对病灶进行诊断,得到原始CT图...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辅助诊断方法存在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缺陷。针对该问题,在现有U-net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两步走的基于改进U-net的肺癌识别方法。利用U-net获得病灶精确位置,通过CNN分类网络对病灶进行诊断,得到原始CT图像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肺部病灶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分割效果的DSC相似度指数超过80%,对肺癌病灶进行分类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U形网络 肺癌识别 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骨架指标的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时间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智 刘健 +2 位作者 靖红晨 吴文亮 孙杨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对比了扫描横断面上具有1.0~2.5倍等效半径的骨架紧密影响域分布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CCRM)扫描横纵断面骨架指标,并将不同室内成型方法、不同振动时间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对比了扫描横断面上具有1.0~2.5倍等效半径的骨架紧密影响域分布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CCRM)扫描横纵断面骨架指标,并将不同室内成型方法、不同振动时间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强度和骨架指标与室外芯样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2.0倍等效半径的粗颗粒影响域为构建骨架密实指标的覆盖质心域;可用骨架密实系数C和骨架稳定系数θ表征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最大干密度、7d抗压强度、骨架指标C和θ均随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静压成型方法不能与实际压实功相匹配,广东省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常见级配和水泥掺量下)常见的施工工艺压实的路面基层与室内试验90s振动成型方式成型试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骨架指标θ和C与7d抗压强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微观骨架结构特性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计算断层扫描数字图像处理 骨架指标 振动成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seNet-centercrop:一个用于肺结节分类的卷积网络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一璟 张旭斌 +3 位作者 张建伟 周哲磊 冯元力 陈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6,共7页
为解决由肺部CT图像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分类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端到端深度学习网络DenseNet-centercrop。通过在原有的DenseNet结构中的稠密块间增加新的分支,引入了中心剪裁操作。该网络结构具有2个优势:(1)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Den... 为解决由肺部CT图像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分类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端到端深度学习网络DenseNet-centercrop。通过在原有的DenseNet结构中的稠密块间增加新的分支,引入了中心剪裁操作。该网络结构具有2个优势:(1)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DenseNet的结构,而且将其稠密连接机制扩展到了稠密块水平,大大丰富了肺结节的多尺度特征。(2)参数量较少,是一种轻量化的网络结构。将基于该网络的肺结节良恶性分类方法在LIDC-IDRI数据集上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DenseNet-centercrop极大地提高了DenseNet的性能,较现有的其他肺结节良恶性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AUC分值和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分类 电子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稠密连接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江平 周晓飞 +4 位作者 贺鑫 褚晓文 李世锋 常庆蕊 张继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共1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COVID-19对于疫情控制至关重要。目前COVID-19检测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检测和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诊断,但是核酸检测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COVID-19对于疫情控制至关重要。目前COVID-19检测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检测和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诊断,但是核酸检测耗时较长并且需要专用的测试盒,而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诊断过于依赖专业知识,分析耗时较长且难以发现隐匿病变。随着X射线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数据集的相继提出,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COVID-19检测诊断模型,有效辅助了医学专家对COVID-19的高效诊断治疗。总结用于COVID-19检测诊断的主流影像数据集和相关评价指标,以模型任务和影像数据类型2个角度分类介绍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COVID-19检测诊断模型,从骨干网络、数据集、影像类型、性能表现、分类种类和开源情况6个维度进行比较与分析。此外,介绍用于抗击COVID-19的优秀应用系统,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深度学习 X射线图像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检测诊断模型 疫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原木横断面内径向CT值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涵婷 徐华东 +2 位作者 刘华 曹延珺 王玉婷 《森林工程》 2017年第6期41-46,共6页
为分析环境温度对原木断层图像CT值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5、-20℃)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对杉木、红松和冷杉3个树种原木样本进行检测,先获取截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再通过图像处理,拾取CT图像径向关键... 为分析环境温度对原木断层图像CT值的影响,在不同温度(15、-5、-20℃)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对杉木、红松和冷杉3个树种原木样本进行检测,先获取截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再通过图像处理,拾取CT图像径向关键特征点的CT值,利用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温度与C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内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温度下,原木样本内部CT值沿径向差异较大。(2)不同温度下,原木横断面径向CT值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在局部有减小的趋势。如冷杉在心材范围(即沿径向距圆心90 mm距离内)、杉木在边材范围内(即在径向距圆心63~105 mm的距离内),径向CT值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3)不同温度原木径向CT值的差异与其内部结构有关系,尤其与横断面内水分分布及水分状态变化关系密切;不同树种CT值变化具有差异原因亦在于此,印证了环境温度对原木横断面内经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木 环境温度 计算断层扫描图像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vanced segmentation using area and boundary tracing technique in extraction of lungs region
19
作者 Kiran THAPALIYA Sang-Woong LEE +2 位作者 Jae-Young PYU Heon JEONG Goo-Rak KW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811-3820,共10页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pulmonary parenchyma.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rea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im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e segment...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pulmonary parenchyma.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rea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im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e segment of the lungs images from the computer tomography(CT) images. The original image is binarized using the bit-plane slicing technique and among the different images the best binarized image is chosen. After binarization, the labeling is done and the area of each label is calculated from which the next level of binarized image is obtained. Then, the boundary trac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get another level of binarized imag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extract lung region from the original ima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plane slicing technique connected component labeling area tracing boundary tra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