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激励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孟钧 赵娜 +2 位作者 胡雅清 丁山茗 姜力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2,共5页
发展城市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地铁建设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大规模地铁建设需要对成本管控行为的机理、规律有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基于激励视角,识别了我国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激励因素,运用计算实验方法... 发展城市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地铁建设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大规模地铁建设需要对成本管控行为的机理、规律有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基于激励视角,识别了我国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激励因素,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建立模型,设计实验情景,设置实验参数,研究了激励因素对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工作、回报、管理因素对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具有调节作用,工作因素具有推动作用,回报因素具有促进作用,管理因素具有引领作用。实验结果可为地铁工程成本管控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成本管控 激励因素 作用机理 计算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旖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概要地介绍了CAI中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关键词 管理学 CAI 计算机模拟实验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SOC估计的实现方法分析与性能对比 被引量:23
3
作者 黎冲 王成辉 +2 位作者 王高 鲁宗虎 马成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28-3344,共17页
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技术是保证电力储能和电动汽车合理应用的核心技术,也是锂电池系统控制运营、监测维护的基础。在锂电池实际应用中,其表现出非线性、时变性、影响因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造成了荷电状态估... 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技术是保证电力储能和电动汽车合理应用的核心技术,也是锂电池系统控制运营、监测维护的基础。在锂电池实际应用中,其表现出非线性、时变性、影响因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造成了荷电状态估计难度大、精度不高和适应能力不足。为此,众多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算法及改进策略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部分研究人员针对不同估计方法和改进策略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开展了分析与对比,但相关综述对估计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方面的论述不足且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首先分析了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的影响因素和测试标准;然后从基于实验计算的传统方法、基于电池模型的滤波类算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技术以及数模混合估计方法四个方面开展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各类方法的技术特点、实现过程、适用条件、难题痛点以及应用优势,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现有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实验计算方法 滤波估计算 机器学习技术 数模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建模及作用路径与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凯冰 郭菊娥 +1 位作者 张聪 董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因素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效用及作用机理,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由高校系统、智能主体、智能主体基元3个层次相互嵌入构成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并选取实验观察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学术不... 为探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因素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效用及作用机理,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由高校系统、智能主体、智能主体基元3个层次相互嵌入构成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并选取实验观察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嵌套逻辑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建模及实验,揭示出3个层次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路径产生治理效果:在智能主体心理层面,个体主动抵制、“不想”产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而降低发生率,其治理效果最为显著;在高校系统层面,提高高校机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能力进而提升查处效率,使个体“不敢”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其治理效果次之;在智能主体层面,强化制度警示效果的持续性,使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在个体间传染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计算实验方法 计划行为理论 多智能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rse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model parameter of soils using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守巨 邵龙潭 +1 位作者 王吉喆 刘迎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64-1770,共7页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facilitate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The tri-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of soil are performed to supply experimental data for identifying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facilitate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The tri-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of soil are performed to supply experimental data for identifying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In order to save computing time during parameter inversion,a new procedure to compute the calculated strains is presented by multi-linear simplification approach instead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real-coded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normal genetic algorithm with gradient-ba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onditioned soil are compared.The forecast strains based on identified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 agree well with observed ones.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propo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approach are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 estimation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tri-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 gradient-based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