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热计算原理与能量恢复型CMOS电路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训威 杭国强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79-779,F003,共2页
从改变 CMOS电路中能量传输方式的观点出发 ,讨论了绝热计算原理 .在此基础上对实现能量恢复的现有三种方案及相应的电路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
关键词 能量恢复 绝热计算原理 CMOS电路 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梁截面特性计算原理及软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贤海 汤国兴 温革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9,共3页
提出用二维区域的格林公式 ,将梁截面特性的积分计算转化为沿路径的精确积分 ,其计算原理适用于由直线、弧和圆组成的多连通的凸、凹区域。通过实例表明 ,该方法是精确有效的 ,并且对复杂二维区域的截面特性计算同样适用。另外 。
关键词 梁截面特性 二维区域 计算原理 计算软件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隧道结构计算原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林峰 唐红梅 陈洪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87-391,共5页
泥石流隧道是道路通过大型泥石流沉积区的最为有效的型式。泥石流隧道的荷载确定是其结构计算的关键,与一般的公路隧道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它承受了泥石流的冲击力。泥石流隧道在泥石流活动期间的荷载工况组合主要有2种,即淤积工况和冲刷... 泥石流隧道是道路通过大型泥石流沉积区的最为有效的型式。泥石流隧道的荷载确定是其结构计算的关键,与一般的公路隧道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它承受了泥石流的冲击力。泥石流隧道在泥石流活动期间的荷载工况组合主要有2种,即淤积工况和冲刷工况。泥石流隧道的结构的内力计算主要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由于泥石流隧道置于泥石流体中,所以还要考虑它的纵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泥石流 泥石流隧道 荷载工况 计算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统计软件关于岭回归计算原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尹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一、引言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Xβ+ε,其中Y为因变量的观测向量,维度为n×1,X是自变量的观测矩阵,其维度为n×(p+1),β是p+1维的系数向量,ε是n维随机向量且εi~N(0,σ2ε)。根据Gauss-Markov定理,参数β的最小二乘... 一、引言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Xβ+ε,其中Y为因变量的观测向量,维度为n×1,X是自变量的观测矩阵,其维度为n×(p+1),β是p+1维的系数向量,ε是n维随机向量且εi~N(0,σ2ε)。根据Gauss-Markov定理,参数β的最小二乘估计量β^=(X'X)-1X'Y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原理 统计软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岭回归 随机向量 无偏估计 自变量 因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预算计算原理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星 张玺尧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S期54-55,共2页
本文旨在阐明作业预算计算过程中的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动因率的确定和作业预算的计算原理,为作业预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作业预算 计算原理 成本动因 计算过程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MINE填挖方量计算原理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林 赵辉 杨新锋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填挖方量计算是土石方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正确应用填挖方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精度,分别研究了DIMINE软件中4种不同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工程案例,以相应的布尔体积为标准,对4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 填挖方量计算是土石方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正确应用填挖方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精度,分别研究了DIMINE软件中4种不同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工程案例,以相应的布尔体积为标准,对4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计算方法存在误差的原因,以及对不同数据特征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原始数据的地貌特征、地形变化趋势及坡度变化的影响,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不同。根据每种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针对在不同数据特征条件下填挖方量计算方法的应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正确使用DIMINE软件进行填挖方量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挖方量 矿山测量 土石方量 三维建模 DIMINE软件 计算原理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主缆线形设计与施工计算原理及其Win32软件开发 被引量:8
7
作者 唐茂林 强士中 +1 位作者 沈锐利 李平利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19,共5页
按悬索桥的实际情况将主缆简化为受沿弧长均布荷载和吊点的集中荷载,主缆在吊索之间的线形为悬链线,在吊点处的线形则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相容条件加以确定,因此悬索桥的主缆线形为分段悬链线.据此理论建立了一套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 按悬索桥的实际情况将主缆简化为受沿弧长均布荷载和吊点的集中荷载,主缆在吊索之间的线形为悬链线,在吊点处的线形则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相容条件加以确定,因此悬索桥的主缆线形为分段悬链线.据此理论建立了一套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和施工过程计算的精确方法,并开发了真正的Win32软件Sgkz2000,笔者对其计算原理、方法和软件开发情况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缆 线形设计 计算原理 Win32软件 悬索桥 施工控制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刚性道面当量单轮荷载的计算原理及其图表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炳卿 王威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3-53,共11页
本文根据弹性半无限体地基上无限大板的内力计算理论,阐述该类地基上刚性道面当量单轮荷载(ESWL)的计算原理,并提供了计算双轮和双轴双轮起落架荷载的当量单轮荷载用的折减系数图表,以及将任意胎压的单轮荷载换算成标准胎压的当量单轮... 本文根据弹性半无限体地基上无限大板的内力计算理论,阐述该类地基上刚性道面当量单轮荷载(ESWL)的计算原理,并提供了计算双轮和双轴双轮起落架荷载的当量单轮荷载用的折减系数图表,以及将任意胎压的单轮荷载换算成标准胎压的当量单轮荷载用的换算系数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单轮荷载 机场 道面 计算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效用理论与保费计算原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毛泽春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各种保费计算原理的性质,研究期望效用理论、对偶效用理论在保费计算原理中的作用,对传统上保费计算原理的可加性提出了疑问。
关键词 保费计算原理 期望效用理论 对偶效用理论 可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原理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晓靖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生产企业 计算原理 案例分析 自产货物 代理出口 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 外贸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沟道传输门绝热触发器和相对绝热计算原理
11
作者 方振贤 汪鹏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1-676,共6页
该文从动态功耗在工程上有界限的观点出发,讨论单沟道传输门的相对绝热计算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单沟道和双沟道传输门动态绝热锁存器,使其保存信息时,存储介质与外界隔离。将两种绝热锁存器进行比较、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程序检验其结果。
关键词 单沟道传输门 绝热触发器 相对绝热计算原理 有界限动态功耗 绝热锁存器 绝热电路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控制的计算原理:评论最小值原理
12
作者 吴受章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9-1196,共8页
提出连续最优控制计算原理和离散最优控制计算原理,两者都可用于最优控制的数值优化.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和离散最小值原理,由于其含有的信息不完整,形式特殊,所以都不能用于最优控制的数值优化.此外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和离散最小值... 提出连续最优控制计算原理和离散最优控制计算原理,两者都可用于最优控制的数值优化.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和离散最小值原理,由于其含有的信息不完整,形式特殊,所以都不能用于最优控制的数值优化.此外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和离散最小值原理分别为连续最优控制计算原理和离散最优控制计算原理的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控制 计算原理 数值优化 最小值原理 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之星V5.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原理简介
13
作者 秦四清 何怀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简介了深基坑支护之星设计软件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几个应用实例,希望能对基坑支护设计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软件 计算原理 深基础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抵、退”税计算原理及会计处理分析
14
作者 张清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9S期56-57,共2页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会计处理 计算原理 免税 抵税 退税 中国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于IMO稳性衡准要求的船舶许用重心高度计算原理
15
作者 邱文昌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0-46,共7页
作者在微机上用C++语言借助Window操作环境按照我国或IMO稳性衡准规则编制了船舶许用重心高度计算系统。本文仅介绍该系统中对应于IMO稳性衡准要求的船舶许用重心高度的计算原理、计算机程序编写的流程及所用算法。文章... 作者在微机上用C++语言借助Window操作环境按照我国或IMO稳性衡准规则编制了船舶许用重心高度计算系统。本文仅介绍该系统中对应于IMO稳性衡准要求的船舶许用重心高度的计算原理、计算机程序编写的流程及所用算法。文章最后根据一艘3800TEU集装箱船资料,介绍了该轮许用重心高度曲线的制作及其结果。这一系统对有此要求的新建船舶,或缺乏这一资料的营运中船舶,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用重心高度 船舶 IMO 稳性衡准规则 计算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及三角洲冲淤演变计算原理及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世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26,共4页
针对多沙的黄河口,建立了一套二维动边界河口及三角洲冲淤计算数模。数模中考虑的动力因素包括径流,潮流,风吹流,波浪,絮凝及动床阻力等。它基本上能反映多沙的黄河口冲淤演变频繁的现象。曾用该数模计算探讨了入海水沙与潮流,风... 针对多沙的黄河口,建立了一套二维动边界河口及三角洲冲淤计算数模。数模中考虑的动力因素包括径流,潮流,风吹流,波浪,絮凝及动床阻力等。它基本上能反映多沙的黄河口冲淤演变频繁的现象。曾用该数模计算探讨了入海水沙与潮流,风吹流及波浪相互作用下的输沙规律,1976年改道清水沟以来河口三角洲的的冲淤演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限于篇幅,本文只简要介绍模型原理及方法,模型的应用请参阅作者的“八五”攻关研究报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冲淤演变 潮流 三角洲 计算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费计算原理的比较及最优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4,共10页
该文先从保费计算原理的需要满足的性质出发,对非寿险精算的常用保费计算原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然后,基于保费估计的标准差准则,对各种保费计算原理的最优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Bootstrap方法对丹麦火灾保险损失数据... 该文先从保费计算原理的需要满足的性质出发,对非寿险精算的常用保费计算原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然后,基于保费估计的标准差准则,对各种保费计算原理的最优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Bootstrap方法对丹麦火灾保险损失数据进行重抽样,根据重抽样的数据再次对保费计算原理的最优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费计算原理 风险度量 最优性 BOOTSTRAP 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计算原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京华 《信息网络安全》 2006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安全风险评估 计算原理 多信息 系统工程 内在关系 分析原理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磊 司国东 +3 位作者 王春桃 黄沛杰 肖克辉 杜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优化实验教材设计及呈现方式降低学生外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新型教学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总量,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认知负荷理论 实验教学 成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双层二维材料ReTe_(2)滑移铁电性质研究实验设计
20
作者 郭建新 崔皓桢 +2 位作者 杨保柱 王富 闫小兵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满足计算材料学实验课程的前沿性需求,设计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一种双层二维材料ReTe_(2)滑移铁电性质研究实验项目。实验包括滑移铁电基本概念和前沿进展、模型构建方法、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二维滑... 为满足计算材料学实验课程的前沿性需求,设计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一种双层二维材料ReTe_(2)滑移铁电性质研究实验项目。实验包括滑移铁电基本概念和前沿进展、模型构建方法、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二维滑移铁电材料ReTe_(2)的铁电性质计算方法,通过计算ReTe_(2)结构声子谱和分子动力学、滑移路径与势垒、差分电荷密度、铁电极化强度和静电势等,对其结构稳定性、电学和铁电性质等进行了机理分析,系统介绍了二维滑移铁电材料ReTe_(2)的计算设计过程。该实验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新型铁电材料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锻炼其科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滑移铁电 二维材料 铁电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