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志洪 黎冬萍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555,共11页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CBT),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CBT),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郁症的CCBT近年来在西方崭露头角,目前Beating The Blues、MoodGYM、E-Couch和Good Days Ahead等抑郁症CCBT程序在西方使用较为广泛。从可行性分析上发现,该疗法较受病人接纳、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和易用性;现有实验研究证明了抑郁症采用CCBT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存在着较少关注治疗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风险评估简化和被试选择偏向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1)中介效应及机制研究;(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研究;(3)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研究;(4)在"弱势群体"中的研究与运用。最后,对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计算化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机制 中介效应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对喉癌围术期病人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喜艳 杨洋 +2 位作者 徐勇 李育玲 王斌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CBT)改善喉癌围术期病人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病人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CBT)改善喉癌围术期病人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病人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给予喉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CBT。在干预的不同时间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病人健康抑郁问卷(PHQ-9)、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估两组病人围术期焦虑、抑郁、失眠得分。结果:术后4〜5 d、出院前1〜2 d干预组喉癌病人S-AI、PHQ-9、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CBT可以改善喉癌病人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失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计算认知行为治疗 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失眠 睡眠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郝瑞霞 李育玲 +1 位作者 王琛 杨丽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311-4313,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9例冠心病病人和4名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及护士对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9例冠心病病人和4名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冠心病病人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感受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治疗态度、意识行为、治疗动机。护理人员对病人参与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的看法归纳为2个主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病人的人文关怀需求。结论:冠心病病人及护士认为计算机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辅助治疗是新颖有用的治疗方式,但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及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机辅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倪爱华 边艳珠 +1 位作者 靳春英 郭树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喜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3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18例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20例。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局部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喜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3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18例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20例。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局部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脑血流变化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西酞普兰组早于认知行为治疗组;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增加右基底节血流量,认知行为治疗组亦有右边缘系统扣带回后部局部血流量增加,西酞普兰组亦有右颞叶后部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抑郁症均有效,但改善脑血流的部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西酞普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