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2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污费计算依据法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凯 杨健萍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排污费计算依据是否正确、合理和可行,直接关系到排污收费法律制度发挥作用的程度。我国现行法的主要排污费征收项目为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和噪声,在计算依据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律规定混乱、超标收费、浓度收费和三因... 排污费计算依据是否正确、合理和可行,直接关系到排污收费法律制度发挥作用的程度。我国现行法的主要排污费征收项目为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和噪声,在计算依据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律规定混乱、超标收费、浓度收费和三因子收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费 计算依据 浓度 总量 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计算依据及内容 被引量:1
2
作者 栾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31期197-,共1页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对其抗冻计算及其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抗冻计算 依据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纸浆纤维检测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张娜 雷虎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25-28,共4页
纸浆纤维的形态参数和纯净度等决定着纸张的质量与性能。对纸浆纤维进行精准检测和分类是造纸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成纸质量最直接的手段。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近些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分析技术,在纤维检测... 纸浆纤维的形态参数和纯净度等决定着纸张的质量与性能。对纸浆纤维进行精准检测和分类是造纸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成纸质量最直接的手段。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近些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分析技术,在纤维检测领域有着明显优势与良好前景。基于此,简述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纸浆纤维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纸浆纤维图像预处理过程与算法,确定了对纸浆纤维图像要提取的形态特征和灰度特征,并提出SVM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纸浆纤维分类算法。该方法对纸浆纤维的分类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处理 纸浆纤维 特征提取 SVM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旋转薄壳弯曲问题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二 闵少松 +2 位作者 滑林 刘聪 陈国涛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为分析双曲旋转薄壳的弯曲特性,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将双曲旋转薄壳弯曲这一复杂的二维力学问题简化为一维壳带梁弯曲问题。[方法]通过分析壳带梁受力及变形特点,建立结构力学模型;结合板壳弹性变形的物理方程以及单跨梁复杂... [目的]为分析双曲旋转薄壳的弯曲特性,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将双曲旋转薄壳弯曲这一复杂的二维力学问题简化为一维壳带梁弯曲问题。[方法]通过分析壳带梁受力及变形特点,建立结构力学模型;结合板壳弹性变形的物理方程以及单跨梁复杂弯曲微分方程,建立双曲旋转薄壳弯曲微分方程;选取跨中中面环向应力这一耐压结构常用的标志性应力,提出典型的应力计算经验公式;基于ANSYS开展双曲旋转薄壳弯曲问题仿真,验证典型应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结果显示,所提跨中中面环向应力计算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间的误差约为2.3%,表明该公式在预报典型应力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验证了所提双曲旋转薄壳弯曲问题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所提方法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率 弯曲问题 壳带 应力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地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策略
5
作者 余翔 曲原宇 杨路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针对空天地网络中计算资源受限的边缘服务器在处理大量任务时,面临过载导致任务完成时间和用户能耗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三层协同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案,以任务完成时间和用户能耗建立任务开销函数,在计算资源的约... 针对空天地网络中计算资源受限的边缘服务器在处理大量任务时,面临过载导致任务完成时间和用户能耗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三层协同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案,以任务完成时间和用户能耗建立任务开销函数,在计算资源的约束下联合优化用户卸载决策、用户传输功率、子载波分配和计算资源分配。首先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计算资源分配,然后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求解卸载决策、用户发射功率和子载波分配,最后通过交替迭代的方法得到优化解。仿真结果表明,与DQN(Deep Q-learning Network)、DDQN(Double DQN)、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任务开销分别下降约19%、10%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移动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资源分配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顶管穿越深大断层破碎带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钟祖良 杜传烨 +1 位作者 刘新荣 李超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3-954,共12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南山地大城市为实现备用水库-供水组团和供水组团间互联互通时需建设大量的输水隧洞。由于顶管法具有优越的技术和环保优势,在输水隧洞建设时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岩石顶管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南山地大城市为实现备用水库-供水组团和供水组团间互联互通时需建设大量的输水隧洞。由于顶管法具有优越的技术和环保优势,在输水隧洞建设时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岩石顶管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摩阻力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依托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穿越深大断层破碎带段现场顶力监测与管节周边沉渣调查,揭示了断层破碎带加固前后管节间隙中沉渣填充范围,提出了2种管节-围岩接触力学模型,并基于筒仓理论、围岩弹塑性理论以及多层圆筒模型,推导了2种力学模型对应的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通过现场摩阻力监测与理论计算值对比,验证了岩石顶管穿越断层破碎带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断层破碎带 筒仓理论 摩阻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罗彦斌 陈浩 +1 位作者 陈建勋 王传武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0-1218,共9页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方法构造了围岩压力计算公式,采用样本包络度法结合试算法提出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主要为形变压力,目前常用的基于松动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反映黄土隧道的荷载情况;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受围岩级别影响明显,与隧道埋深、跨度和开挖高跨比具有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与现有常用的太沙基公式、隧规公式以及卡柯公式对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对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具有较好的包络度,且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黄土隧道 围岩压力 影响因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域变计算域数值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盾 初景江 +3 位作者 李志辉 何跃龙 白鹏 孟旭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大空域多体分离、再入、巡航等长时间、长距离的动态数值模拟,会导致计算域增大、计算量急剧上升。针对此类难题,本研究在三维非结构粘性直角动网格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多计算域交替、移动分裂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变计算域数值处理方法。... 大空域多体分离、再入、巡航等长时间、长距离的动态数值模拟,会导致计算域增大、计算量急剧上升。针对此类难题,本研究在三维非结构粘性直角动网格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多计算域交替、移动分裂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变计算域数值处理方法。采用双球体分离模型对变计算域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展开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证明变计算域方法精度可靠且效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气动数值模拟从传统的固定单域计算到动态多域计算的变计算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域 多体分离 气动数值模拟 计算域方法 对比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柱节点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
9
作者 郑文忠 吕盛先 +1 位作者 郑博文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对于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目前已有方法大多将不平衡弯矩等效为竖向荷载,从而给出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的不平衡弯矩比例系数的计算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没有考虑竖向荷载与不平衡弯矩耦合的影... 对于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目前已有方法大多将不平衡弯矩等效为竖向荷载,从而给出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的不平衡弯矩比例系数的计算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没有考虑竖向荷载与不平衡弯矩耦合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推导给出仅有竖向荷载作用的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和仅有不平衡弯矩作用的板柱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公式的合理性。然后基于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拟合得到板柱节点考虑弯剪相关性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对所提计算方法与不同规范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节点 竖向荷载 不平衡弯矩 受冲切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研究
10
作者 李洋 张阳 陶锐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大规模激光图像是指数量庞大、信息量丰富的激光扫描图像数据。这类图像在地理信息获取、城市规划、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细节特征,因此,存在处理复杂度高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具有... 大规模激光图像是指数量庞大、信息量丰富的激光扫描图像数据。这类图像在地理信息获取、城市规划、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细节特征,因此,存在处理复杂度高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资源配置优势,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方法。通过非线性匹配方式处理激光图像,确定激光图像中目标点位姿变化矩阵;将处理后的激光图像,以机器算法作特征筛选,划分不同类型激光图像中的关键特征;采用云计算关联方法,构建快速识别模型,通过模型内目标函数,实现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以两组不同类型的连续帧激光图像作为测试样本,所研究方法可以实现设计方案下的快速识别,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多类型 大规模 激光图像 快速识别 匹配方式 关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软件MOSASAUR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张斌 王连杰 +1 位作者 娄磊 赵晨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665,共10页
为满足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分析计算,本文在铅冷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MOSASAUR程序是基于确定论两步法计算策略,由截面生成、能谱修正、堆芯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4个模块组成。本文... 为满足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分析计算,本文在铅冷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MOSASAUR程序是基于确定论两步法计算策略,由截面生成、能谱修正、堆芯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4个模块组成。本文采用刚性限制法求解三维时空动力学方程,拓展了MOSASAUR中堆芯计算中的瞬态分析能力;基于子通道程序COBRA-YT扩展了其对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热工水力计算能力,并与MOSASAUR耦合,作为热工反馈模块;采用不动点迭代法耦合了物理中子场及温场,最终形成了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本文采用LMW基准题和ORAL19棒束问题分别对三维时空动力学计算和热工水力计算进行了模块验证;基于MicroURANUS堆芯进行了堆芯稳态及瞬态耦合计算的验证。数值结果显示,基于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多物理耦合计算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 铅冷快堆 瞬态分析 热工水力计算 MOSASA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与模型驱动的钙钛矿材料智能计算框架
12
作者 程晋荣 何鹏飞 +1 位作者 李艺欣 雷咏梅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钙钛矿材料因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多样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物理特性,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模型驱动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构建特征工程融合主动学习的材料智能计算框架,提高模型精度和系统性能。通过数据布局和动态调度协同优... 钙钛矿材料因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多样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物理特性,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模型驱动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构建特征工程融合主动学习的材料智能计算框架,提高模型精度和系统性能。通过数据布局和动态调度协同优化,提出针对材料特征的确定独立筛选和稀疏算子(SISSO)并行计算方法,缓解SISSO算法在建立特征工程模型时面临的精度较低与计算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数据质量对模型的影响。构建面向材料数据的主动学习方法,以处理材料数据标记的复杂性,剔除噪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SO算法 智能计算 主动学习 钙钛矿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加速卡的地震模拟计算性能分析与优化
13
作者 周辉 朱虎明 +4 位作者 高天琦 董西淼 张凌云 刘卉杰 陈志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3,共13页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构计算平台迅猛发展,如何基于新的异构计算软硬件平台来加速AWP-ODC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在一种国产加速卡上对AWP-ODC进行移植。针对耗时较多的核函数dstrqc,通过GPU访存优化和网格参数优化等方式缩短了其运行时间。最后分别在国产类GPU单卡和双卡上,利用Fréchet Kernels地震和8·3鲁甸地震数据集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30.51%和25.21%;在双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9.42%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 国产加速卡 AWP-ODC 异构计算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制造装备高可用运行协同的计算方法
14
作者 丁国富 刘名远 +3 位作者 谢家翔 张剑 张海柱 郑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在数字孪生技术中,复杂模型和生产逻辑的运行会消耗大量资源,且硬件能力与用户需求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模拟精度和实时性难以得到保证,降低系统可用性.为此,提出一种可视化与逻辑运算协同处理的数字孪生制造装备实时同步计算框架.首先,根... 在数字孪生技术中,复杂模型和生产逻辑的运行会消耗大量资源,且硬件能力与用户需求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模拟精度和实时性难以得到保证,降低系统可用性.为此,提出一种可视化与逻辑运算协同处理的数字孪生制造装备实时同步计算框架.首先,根据车间多维度信息构建设备数字模型,考虑硬件能力和用户个性化计算需求,提出可配置、自适应的系统环境映射方法以修正模拟保真度,确保孪生装备的实时准确运行,并以光照环境映射为例说明其流程;然后,提出基于仿真的六自由度机械手运动逻辑解算算法,将渲染帧时作为仿真时钟推进步长,保证模型运动准确以及可视化与解算同步,并将算法泛化,以应用到其他多体设备中;最后,基于Web设计并开发数字孪生车间建模仿真云平台,以六自由度机械手与某转向架构架加工车间为应用对象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映射保真度自适应下降,模拟响应速度提升45%,同时GPU和CPU的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系统高效计算,并减少误差累计,是一种高可用的实时协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车间 制造装备 高可用 协同计算 环境映射 运动逻辑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下三维岩石裂隙渗透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15
作者 申林方 吕倩文 +3 位作者 刘文连 张家明 杨鸿忠 李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流流速较低时,壁面溶蚀出来的离子得不到及时输运,使得出口处浓度较高溶蚀速度慢,裂隙结构呈“喇叭口”状。增大法向应力会减小裂隙开度,减慢溶质的运移速率,使得裂隙出口处的溶蚀速率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渗透率的发展。当壁面溶蚀反应速率较小时,裂隙渗透率呈持续缓慢增长的状态;随着溶蚀反应速率增加,出口处的溶蚀量会明显小于入口处,导致出口处壁面发生显著溶蚀之前,裂隙渗透率发展缓慢,此后渗透率便呈急速突变增长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酸蚀作用下岩石裂隙渗透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 渗透特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计算网络中多核任务卸载调度和资源适配研究
16
作者 李金 樊腾飞 +2 位作者 高红亮 刘科孟 谢虎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解决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中的问题,对移动边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边缘节点计算分布式架构,参考量子粒子群算法和容器技术,形成基于边缘网关架构的任务卸载优化策略;对优化策略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改变计算任务规模以及计算任务大小... 为解决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中的问题,对移动边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边缘节点计算分布式架构,参考量子粒子群算法和容器技术,形成基于边缘网关架构的任务卸载优化策略;对优化策略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改变计算任务规模以及计算任务大小,分析任务卸载时延和耗能。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任务卸载时延和耗能,实现边缘节点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资源的良好适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节点 边缘计算集群 分布式架构 任务卸载 资源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干缩裂隙表面形态量化下的深度计算模型
17
作者 董辉 王威 +2 位作者 姚英杰 刘高志 徐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8-1603,共16页
黏土失水产生裂隙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裂隙破坏了土体完整性,降低了土体强度、渗透性等力学特征,是引发滑坡、堤坝失稳等岩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掌握干缩裂隙深度发展的变化规律,是探究裂隙深度影响边坡入渗模式并确定边坡稳定的关键环... 黏土失水产生裂隙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裂隙破坏了土体完整性,降低了土体强度、渗透性等力学特征,是引发滑坡、堤坝失稳等岩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掌握干缩裂隙深度发展的变化规律,是探究裂隙深度影响边坡入渗模式并确定边坡稳定的关键环节,为此,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得到裂隙开裂过程的表面和深度之间变化关系,探索土体表面粗糙度对饱和红黏土干缩裂隙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深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裂隙表面形态特征,干缩有效裂隙大致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转折型3类,其中,直线型和曲线型裂隙分别占总数的54%和29%;随着土体表面粗糙度增加,表层裂隙发育速度增大75%且发生转折概率增大8%,得到相同深度下有效裂隙形态变化特征;饱和红黏土的裂隙表面面积、长度、距离与深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3、0.87。根据裂隙表面几何形态特征参数,以多元非线性回归和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建立裂隙深度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均能控制在15%内,可为裂隙深度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干缩裂隙 表面形态 裂隙深度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随机过程的驼峰设计中计算气温建模与分析
18
作者 夏胜利 仇帅 张红亮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基于可获取的全球公开气象数据,发现现行设计规范中用以描述气温分布的正态分布模型与我国铁路编组站所在地全年月均气温和全年日均气温的分布情况均不相符,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现行驼峰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气温分布模型的来源及不足。为... 基于可获取的全球公开气象数据,发现现行设计规范中用以描述气温分布的正态分布模型与我国铁路编组站所在地全年月均气温和全年日均气温的分布情况均不相符,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现行驼峰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气温分布模型的来源及不足。为更准确地拟合编组站所在地实际气温的分布,提出基于正态随机过程的全年日均气温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用于拟合实际日均气温的理论密度函数。以全路18个编组站所在地的全年日均气温数据为实例,验证该理论密度函数对实际数据的拟合效果,并基于实例数据给出日均气温数据精度下计算气温的置信水平,发现相同置信水平下提出的理论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的气温与基于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气温仅相差0~3℃。由此可知,现行规范中给出的气温分布模型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是可行的,但在推导过程中理论依据不充分,本研究成果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夯实了驼峰设计及优化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设计 计算气温 铁路编组站 气象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参数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19
作者 王朋 尤学辉 +3 位作者 史庆轩 陶毅 戎翀 黄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研究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抗震性能,基于ABAQUS软件中混凝土塑性损伤(CDP)模型,考虑模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界面接触滑移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讨论了轴压比、普通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和模板厚度等参数对UHPC免拆模板... 为研究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抗震性能,基于ABAQUS软件中混凝土塑性损伤(CDP)模型,考虑模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界面接触滑移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讨论了轴压比、普通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和模板厚度等参数对UHPC免拆模板-RC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基于平截面假定,给出了UHPC免拆模板-RC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试件的承载力、骨架曲线和混凝土损伤情况;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均先增大后减小,轴压比为0.7时承载力和延性均最高;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试件的承载力逐渐增大,但增长幅度却逐渐降低;提高配筋率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对延性影响不大;模板的厚度对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当模板厚度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了24.1%,但其延性降低了43.8%,在保证试件拥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下,建议UHPC模板厚度选择15~20 mm;基于平截面假定得到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试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值与模拟值(试验值)的比值均值为0.97,标准差为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免拆模板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边缘计算环境下基于流量预测的高效任务卸载策略研究
20
作者 许小龙 杨威 +4 位作者 杨辰翊 程勇 齐连永 项昊龙 窦万春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43,共15页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边缘计算通过将移动边缘计算和车联网相结合,实现了车辆计算任务从云服务器向边缘服务器的下沉,从而有效降低了车联网服务的响应时延.然而,车联网中不规则的交通流时空分布会导致边缘服务器计算负载不...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边缘计算通过将移动边缘计算和车联网相结合,实现了车辆计算任务从云服务器向边缘服务器的下沉,从而有效降低了车联网服务的响应时延.然而,车联网中不规则的交通流时空分布会导致边缘服务器计算负载不均衡,进而影响车联网服务的实时响应.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车联网边缘计算环境下基于流量预测的高效任务卸载策略.具体而言,首先设计了能充分挖掘路段间连通性和距离信息的切比雪夫图加权网络(Chebyshev graph Weighted Network,ChebWN)进行交通流量预测.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二元任务卸载方法(DRL-based Binary task Offloading Algorithm,DBOA),该算法将二元任务卸载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首先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得到卸载策略,再通过一维双端查找算法确定最大化总计算速率的时间片分配方案,降低了决策过程的复杂度.最后,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验证了ChebWN在预测交通流量方面的准确性,以及DBOA在提升车联网服务响应速度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深度强化学习 车联网 图神经网络(GNN) 任务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