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人文视域下的《史记》三家注引书知识标注与计量分析初探
1
作者 齐月 刘雏菲 +3 位作者 李文祺 孟凯 王东波 刘浏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7,共14页
基于古籍文本知识挖掘和知识库构建、围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等视角展开的计算人文探索,已逐渐成为古籍保护和研究利用的重要方向。计算人文视域下的古籍引书研究能够为传统研究问题带来新思路与新技术,拓宽古籍研究视角,提供可靠数... 基于古籍文本知识挖掘和知识库构建、围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等视角展开的计算人文探索,已逐渐成为古籍保护和研究利用的重要方向。计算人文视域下的古籍引书研究能够为传统研究问题带来新思路与新技术,拓宽古籍研究视角,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本文以人工标注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史记》三家注中的引书知识进行了标注研究,随后分别从分类视角和三家注对比的视角出发统计并呈现了引书和引用作者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以《史记》三家注为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籍引书知识标注技术流程和框架,并将统计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引入了古籍引书研究,对于推动和完善《史记》研究和古籍引书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古籍引书 《史记》三家注 文本知识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人文学科的内涵、体系及机遇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水清 刘浏 王东波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F0002,F0003,共13页
计算人文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名词、定义、指代方面亟需明确形成规范,并使这一交叉领域在当前发展阶段更加凸显计算的价值和重要性。文章对计算人文相关表述进行了再讨论,明确了“计算人文”这一表述的优势,阐明了计算人文的研究... 计算人文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名词、定义、指代方面亟需明确形成规范,并使这一交叉领域在当前发展阶段更加凸显计算的价值和重要性。文章对计算人文相关表述进行了再讨论,明确了“计算人文”这一表述的优势,阐明了计算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厘清了计算人文的学科内涵,分析了计算人文在国家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以及新文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使命,并以计算语言学、计算史学、计算文献学、计算文学等学科为例阐述了计算人文学科体系的构成。计算人文学科由众多形如“计算X”的子学科组成,各个“X”可分别对应于某个具体的人文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信息资源管理 新文科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人文下的古籍引书研究及全文本知识库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浏 齐月 +2 位作者 刘雏菲 李文祺 王东波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8-1512,共15页
古籍引书是古籍计算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了计算人文下古籍引书研究的内涵,描述了该研究视角下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的引书和引典现象的异同,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古... 古籍引书是古籍计算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了计算人文下古籍引书研究的内涵,描述了该研究视角下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的引书和引典现象的异同,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库构建的技术现状。本文围绕知识表示、知识标注、知识补全与消歧,描述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构建的框架流程,并就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进行了引书知识库的构建尝试,分析了古籍引书知识库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引书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古文信息处理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人文视阈下的计算语言学:现状和范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柏晓鹏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文章讨论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问题,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研究范式,以及它与其他计算人文研究方向的关系。“计算人文”这一术语明确了数字人文的研究以计算技术解决人文学科的研究问题这一研... 文章讨论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问题,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计算人文视阈下计算语言学的定位、研究范式,以及它与其他计算人文研究方向的关系。“计算人文”这一术语明确了数字人文的研究以计算技术解决人文学科的研究问题这一研究范式。我们认为,当前计算语言学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工程特征,将语言作为数据进行处理,很少有回答语言学研究问题的工作。尽管很多学者认为计算语言学是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并无很多利用计算技术来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案例。因此,以文本可读性工作为例,提出一个利用计算技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计算语言学研究范式。研究认为,计算语言学在工作方式上与其他计算人文研究方向并无二致,应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工作;作为研究工具的计算语言学,则需要在有效性和可解释性间获得平衡,推动数字人文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这是计算语言学在“以人文为核心,以计算为工具”这一研究框架中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语言学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语言学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文计算的藏医古籍服务平台知识服务功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佳 张心祺 张承坤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1期47-57,共11页
[目的/意义]面向藏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科研需求,探索实现藏医古籍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实现路径,设计藏医古籍服务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方法/过程]在设计藏医古籍知识本体模型与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探索知识检索、知识推理、知... [目的/意义]面向藏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科研需求,探索实现藏医古籍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实现路径,设计藏医古籍服务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方法/过程]在设计藏医古籍知识本体模型与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探索知识检索、知识推理、知识推送3种服务功能在藏医古籍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将人文计算等智能算法应用于藏医古籍知识的处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知识服务,以充分发掘与利用藏医古籍的活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计算 藏医古籍 知识服务 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热点主题发现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红娟 秦勇豪 +1 位作者 宋京京 李赛玲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共5页
随着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这一议题的开展,学者们站在不同视角对学科发展路径不断探索,相关科技文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梳理研究脉络、把握研究趋势,采用BERTopic主题模型对相关科技文献进行主题挖掘,从而发现当下的主流研究课题... 随着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这一议题的开展,学者们站在不同视角对学科发展路径不断探索,相关科技文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梳理研究脉络、把握研究趋势,采用BERTopic主题模型对相关科技文献进行主题挖掘,从而发现当下的主流研究课题,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到研究中。结果显示,当前的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档案数字人文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学科建设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社会记忆 文化遗产 主题挖掘 知识发现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概念与研究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25
7
作者 林施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0,共9页
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与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常被认为肇始于罗伯特·布萨(Roberto Busa S. J.),但"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并不完全相同。文章通过梳理人文计算的定义,考察人文计算与数字人... 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与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常被认为肇始于罗伯特·布萨(Roberto Busa S. J.),但"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并不完全相同。文章通过梳理人文计算的定义,考察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各自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的关系,追溯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转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数字人文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文献学的概念、范畴及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斌 王东波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古典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还是现代文献的管理与研究,都发生着重大变革。纸质文献数字化内容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已经产生了数字文献学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范式,而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古典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还是现代文献的管理与研究,都发生着重大变革。纸质文献数字化内容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已经产生了数字文献学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范式,而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献内容的标注与自动分析也日益丰富。以数字化形态为基本载体,以计算模型为技术手段的文献管理与研究已经成为学界业界的新趋势、新常态。文章提出“计算文献学”这一术语,以统称信息智能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研究方法与范式。进而以古典文献为对象,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字符识别、自动断句、标点、标引,版本自动比对、征引,智能排版,形成全数字化整理出版流程,大大加快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在高质量数字化底本的基础上,建设古典文献知识库,以大数据的知识服务方法,发挥古典文献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多学科协同,培养新时代的文献整理研究的文理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文献学 文献学 古籍数字化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更真的历史:中国计算史学的百年之路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0,共10页
在“信息革命”浪潮下,历史学遭受的冲击要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彻底与更具革命性,吸收信息技术精华、展现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史学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历史学究竟何去何从?文章在概念辨析、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国计... 在“信息革命”浪潮下,历史学遭受的冲击要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彻底与更具革命性,吸收信息技术精华、展现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史学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历史学究竟何去何从?文章在概念辨析、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国计算史学自梁启超首倡后已历时百年,期间至少经历统计历史学、计量史学、信息史学、数字史学等若干学术实践与流派。当下计算史学的成果集中在三大方面,包括数据集成和数据库,历史文本语料库、知识库建设与挖掘分析,可视化及GIS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需警惕的是,计算史学所谓的“繁荣”带有“泡沫”成分,“计算”技术的优越性容易让人忘记其“双刃剑”的一面,人性与人文精神的淡化亦令人担心。计算史学只有在交叉、突破和自我觉醒中不断重塑自身科学性,才会展现出在“大历史”学科、“整体史”学术与“中国史”话语等方面的趋势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史学 计算人文 数字人文 信息转向 史料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数字人文研究演进及发展动向——基于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相关专著的梳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晶 王晓阳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2,共10页
数字人文在近十年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比较长的演进过程。从不同视角厘清数字人文的历史脉络、主要事件、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研究者及实践者更好地把握未来可能引起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有助于国内对于国外、尤其是北... 数字人文在近十年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比较长的演进过程。从不同视角厘清数字人文的历史脉络、主要事件、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研究者及实践者更好地把握未来可能引起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有助于国内对于国外、尤其是北美和欧洲数字人文发展的了解和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书目文献调研与学术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从1971年出版至今近170种数字人文相关学术专著进行梳理与文本分析,总结了数字人文的内涵及有代表性的英文提法及概念阐述。从时间线索、学术团体及其学术活动这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数字人文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欧洲及北美等国家的现状与实践进展,得出了数字人文起源与发展的7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研究认为合作与跨领域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教育、图书馆与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文化遗产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书目调研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计算法学的概念、探究及趋势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瑞祥 赵志枭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不仅重塑人类生活,也在重塑学术研究。当前,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人文以至“计算X”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计算法学由此应运而生。由于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计算相遇、相融的时间较早,在经历了计量法学、法律信息学等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不仅重塑人类生活,也在重塑学术研究。当前,计算社会科学、计算人文以至“计算X”正在如火如荼展开,计算法学由此应运而生。由于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计算相遇、相融的时间较早,在经历了计量法学、法律信息学等发展阶段后,学术界往来反复地辩难,计算法学的相关概念逐渐被厘清,近年终于以计算法学学科的创立迎来重大突破。当计算法学不再需要通过不断为自己正名而具有学科支撑后,学界也将更加关注其实践的有效性。为了呈现我国计算法学研究现状,合理预测其发展前景,文章对近年计算法学相关中外论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揭示计算法学在数据集、算法以及应用等领域的重要成就,并阐释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法学 人工智能 计算人文 算法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特征与知识结构 被引量:55
12
作者 周晨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发展融合的结果,探究其研究特征与知识结构能促进数字人文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文章以Wo S核心合集数据为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评述国际数字人文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近十年是数字人...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发展融合的结果,探究其研究特征与知识结构能促进数字人文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文章以Wo S核心合集数据为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评述国际数字人文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近十年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快速发展期;高产机构及作者主要来自英美;知识基础由两大知识集群构成,并以图书类文献为主;研究热点分布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历史项目开发、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和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服务四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数字图书馆 数字历史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文学研究——量化方法在中西文学研究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从早期人文计算的单纯量化研究,到数字人文背景下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文学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数字人文在英语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在英语古典文学研究中,... 从早期人文计算的单纯量化研究,到数字人文背景下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文学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态势。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数字人文在英语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在英语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数据库的庞大与检索技术的成熟,使其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风格辨析与著作权判断,呈现出多样化与大跨度的特性,并能与读者接受结合,发展出互联网时代特色。中国古典文学也显现出跨学科(如GIS等)特性,但受制于语言契合度与技术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仍有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分析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人文研究:一项对数字人文的理性考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玉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49,共8页
数字人文是当前人文研究领域被赋予颇高期望但也不乏争议的热点话题。数字人文并非传统人文研究模式的简单延续,它尝试对传统人文研究在多重意义上实现突破甚至颠覆,致力于人文研究转换升级的新探索。但是,过分依赖数字技术并不能真正... 数字人文是当前人文研究领域被赋予颇高期望但也不乏争议的热点话题。数字人文并非传统人文研究模式的简单延续,它尝试对传统人文研究在多重意义上实现突破甚至颠覆,致力于人文研究转换升级的新探索。但是,过分依赖数字技术并不能真正有助于推动人文学术实质性研究,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究其根源,人文学科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它所带来的精神启迪、智慧思考更多展现为非量化的抽象义理,数字技术则实质上是一种虚拟化的工具理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对已有人文资源进行再整合、再归纳、再呈现的先进现代技术。“人文”为体,“数字”为用,数字技术只是辅助人文研究的一种先进工具,虽然本身并不能实质性推动人文研究,但深入探索它在人文应用与人文传播领域的创新发展对于人文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人文研究 合理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脉络及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沈振萍 黄水清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8,共13页
对我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回顾总结,从而厘清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脉络,对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归纳。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台湾学术期刊数据库(Taiwan Scholar Journal... 对我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回顾总结,从而厘清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脉络,对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归纳。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台湾学术期刊数据库(Taiwan Scholar Journal Database)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Airiti Library)、香港中文期刊论文索引(HKInChiP)、港澳期刊网(HKMPN)、澳门期刊论文索引(Macao Periodical Index)及香港大学学术库(HKU Scholars Hub)为来源,借助文献计量、内容分析及社交网络的方法和工具,分析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脉络,通过文献调研及网页浏览等方式对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归纳。认为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将内地学者按照知识群类别进行划分,包括1个核心知识群、4个关联知识群以及1个独立知识群;港澳台学者方面可以从7个相关角度进行归类总结。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主要有新型知识服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等3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研究脉络 共词分析 知识图谱 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 典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SikuBERT增强的史籍实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江峰 冯钰童 +2 位作者 王东波 胡昊天 张逸勤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72,共12页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入挖掘典籍文献,推进中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对于推动历史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与促进文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研究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性环节,文章基于BERT-base、RoBERTa、GuwenBERT、SikuBERT、Sik...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入挖掘典籍文献,推进中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对于推动历史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与促进文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研究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性环节,文章基于BERT-base、RoBERTa、GuwenBERT、SikuBERT、SikuRoBERTa等预训练模型,以“前四史”和《左传》为研究语料,构建人名、地名、时间等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实验结果表明:SikuBERT、SikuRoBERTa在无标点语料、小范围语料上能够取得较基准模型更好的效果;语体风格、语料规模对模型性能产生一定影响;BERT模型更为适应大规模语料任务。实验验证了基于《四库全书》繁体语料预训练的BERT模型在预训练-微调范式下典籍命名实体识别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SikuBERT的典籍命名实体识别软件,为进一步开展典籍文本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计算 SikuBERT 预训练模型 史籍 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典籍时代特征视角下的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4 位作者 胡蝶 刘畅 黄水清 孟凯 王东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2,共10页
中国存世典籍成书于不同时代,典籍文本的语体风格及内容均具有时代性。文章以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机器翻译为切入点,探究典籍文本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典籍机器翻译的影响,提出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训练翻译模型的策略,以提高古文翻译... 中国存世典籍成书于不同时代,典籍文本的语体风格及内容均具有时代性。文章以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机器翻译为切入点,探究典籍文本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典籍机器翻译的影响,提出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训练翻译模型的策略,以提高古文翻译质量。以《二十四史全译》为研究语料,将语料划分为远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从计算人文视角利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典籍文本的词频、词性、依存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在数据增强的基础上,利用每个时期的语料分别训练多种机器翻译模型并比较翻译效果。研究发现:典籍文本存在时代特征差异,并会对机器翻译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针对不同时期典籍文本分别训练机器翻译模型,能够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人文 二十四史 典籍时代特征 数据增强 机器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评价指标设置
18
作者 刘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从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神学家罗伯特·布萨(Roberto Busa)利用计算机研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作品开始,生成了对托马斯·阿奎那作品风格的分析,开启了人文计算的研究方法,词汇索引从此成为人文计算的基础。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阮玲玉 角色扮演 作品风格 评价指标 人文计算 人文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注点分析字体结构与系统设计
19
作者 律睿慜 席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4,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书法结构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标注字体关键点分析结构的方法。首先,选取间架不同的汉字进行研究,并以颜、柳、欧、赵等楷书作为研究书体。然后,参考LabelImg等数据标注工具,实现一种能采集字体关键点的标注系统。最后,...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书法结构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标注字体关键点分析结构的方法。首先,选取间架不同的汉字进行研究,并以颜、柳、欧、赵等楷书作为研究书体。然后,参考LabelImg等数据标注工具,实现一种能采集字体关键点的标注系统。最后,利用众包标注实验获取的关键点标注值计算分析字体结构。结果表明:利用字体标注关键点的距离与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能得出其结构特点,设计的系统也可以应用到书法图像的标注制作与结构计算中,而关键点可以作为一种字体结构量化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体结构 关键点 标注系统 人文计算 BEZIER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