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企业会计所得与计税所得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 1
-
-
作者
赵爽
-
机构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
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第9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行为与企业收益的衡量方式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税收制度的完善与会计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引导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为,逐步趋向规范化与合理化,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独立执行,提高了税法的制约效果,
-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会计处理方法
计税所得
会计所得
企业会计行为
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制度
税收制度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企业会计所得与计税所得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 2
-
-
作者
赵霞艳
-
机构
通和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第10期40-40,共1页
-
文摘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行为与企业收益的衡量方式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税收制度的完善与会计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引导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为,逐步趋向规范化与合理化,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独立执行,提高了税法的制约效果,同时也赋予双方各自遵循的制度规范行使职能的权利。然而,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也必然会增加广大纳税人遵从税法、
-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会计处理方法
计税所得
会计所得
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行为
会计核算工作
税收制度
-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议贯彻《两则》对计征所得税的影响
- 3
-
-
作者
吴士培
周克标
-
机构
江苏省大丰县税务局
-
出处
《会计之友》
1993年第5期11-12,共2页
-
文摘
《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两则》)是我国各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两则》的实施,对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所得税的计算征收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两则》规定,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可以提高折旧水平,适当缩短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制定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可以改革和简化固定资产折旧分类办法,在一定范围内试行余额递减法等快速折旧法。
-
关键词
快速折旧法
折旧年限
递减法
企业会计
财务管理
业务招待费
折旧额
计税所得额
开支标准
永久性差异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谈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及有关会计核算
- 4
-
-
作者
赵炳成
郝江丽
-
机构
唐山市财经学校
-
出处
《会计之友》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
文摘
谈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及有关会计核算□文/赵炳成郝江丽所得税会计的应运而生,给财务会计某些制度规定及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建立所得税会计后现行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及有关核算谈点粗浅认识。一、对税后利润分配顺序中“税后利润”的再认识误区一:有人认为“税后...
-
关键词
税后利润
分配顺序
会计所得
所得税会计
年度亏损
会计核算
计税所得
会计利润
税前弥补
税前利润
-
分类号
F234.4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怎样计算国营企业调节税应纳的税额?
- 5
-
-
-
出处
《会计之友》
1988年第5期31-,共1页
-
文摘
实行国营企业调节税的企业,在计算应纳国营企业调节税税额时,按下面公式计算。应纳调节税税额=计税所得额×调节税税率。但是根据《国营企业调节税条例(草案)》规定:应纳调节税总额,是由按基期利润计算的调节税和按比基期利润增长部分计算的调节税两部分组成的。计算公式如下:基期利润应交调节税税额=基期利润×调节税税率比基期利润增长部分应交调节税税额=本年比基期利润增长部分利润额×调节税税率×(1-70%)
-
关键词
国营企业调节税
基期利润
计税所得额
利润额
增长利润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深化税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
- 6
-
-
作者
于海峰
-
机构
广东商学院税务系
-
出处
《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8-30,34,共4页
-
文摘
由上海市税务局和我院税务系牵头承办的1993年国家税务局、中国税务学会税收科研课题第三专题组“深化税制改革研究”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7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市召开。此次研讨会有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和北京、浙江、内蒙古等20个单位的近40名代表参加,提交大会的论文共21篇。与会代表就增税改革的目标模式及相关政策、统一企业所得税制与建立所得税会计、建立个人所得税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土地增值和房地产交易的税收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关键词
税制改革
所得税会计
研讨会综述
内资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制度
增值税
税收政策
我国证券市场
中国税务学会
计税所得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关于三种类型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工作的调查
- 7
-
-
作者
刘建水
-
机构
农业部乡镇企业司
-
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993年第2期19-20,共2页
-
文摘
为了摸清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集团和外向型乡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及其对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动态,我们于1991年11月14日~24日,对上海、浙江、广东三省市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使我们坚定了改革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信心,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坚持按照乡镇企业特点制定新的乡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决心。
-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工作
财务会计制度
现行财务会计
股份合作制
税前列支
企业主管部门
企业财务通则
计税所得额
税前利润分配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国营商业企业税金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 8
-
-
作者
赵桂芳
阎守明
余春宏
-
出处
《会计之友》
1984年第6期25-28,共4页
-
文摘
商业企业通过组织商品购销活动,将生产领域生产的产品转移到消费领域,满足消费者需要,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随之取得各项收入,抵补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后,形成商业利润,反映商业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企业所实现的利润,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分配,分配的形式是随着经济管体制的改革而变动的。国营商业企业在一九七九年以前,基本情况是对所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出现亏损由国家退库弥补;一九七九年以后,实行了利润留成制度,一部分利润上缴国库,一部分利润抵缴,留归企业按国家规定安排使用;一九八三年实行了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企业实现的大部分利润以所得税形式上缴国家,税后利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固定比例、调节税、承包费等办法上缴,其余留给企业;从一九八四年第四季度开始。
-
关键词
利润分配
应缴所得税
税后利润
利润留成
应缴税金
计税所得额
专用借款
商品购销
第四季度
基期利润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对“折旧”和“待摊费用”的帐务处理不能随意
- 9
-
-
作者
雷雨春
-
机构
四川泸州玉蝉水泥总厂
-
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997年第1期44-44,共1页
-
-
关键词
待摊费用
帐务处理
提取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费
现行财务
财务制度
企业管理者
乡镇企业会计
亏损企业
计税所得额
-
分类号
F231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