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类App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各种锻炼场景中。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视角,考察此类App的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可能促进作用。采用问卷调查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8)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健身运动类App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各种锻炼场景中。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视角,考察此类App的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可能促进作用。采用问卷调查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8)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健身运动App的应用使得用户对跑步的态度更为积极,强化了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和跑步自我效能感,三者会进一步增强跑步意向。同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也对跑步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用户已有的跑步经验会通过自我效能感而对跑步意向产生积极效果。我们进一步讨论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局限性,并以跨理论模式、社会支持、动机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未来研究思考与推进的理论方向。展开更多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研究者扩展了TPB的认知成分,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中增加了描述性规范、道德规范、预期后悔、过去行为以及风险...依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研究者扩展了TPB的认知成分,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中增加了描述性规范、道德规范、预期后悔、过去行为以及风险感知等变量。结果发现,TPB扩展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多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意图和行为;依据TPB理论开展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TPB理论及其扩展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干预中。展开更多
文摘健身运动类App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各种锻炼场景中。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视角,考察此类App的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可能促进作用。采用问卷调查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8)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健身运动App的应用使得用户对跑步的态度更为积极,强化了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和跑步自我效能感,三者会进一步增强跑步意向。同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也对跑步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用户已有的跑步经验会通过自我效能感而对跑步意向产生积极效果。我们进一步讨论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局限性,并以跨理论模式、社会支持、动机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未来研究思考与推进的理论方向。
文摘依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研究者扩展了TPB的认知成分,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中增加了描述性规范、道德规范、预期后悔、过去行为以及风险感知等变量。结果发现,TPB扩展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多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意图和行为;依据TPB理论开展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TPB理论及其扩展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干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