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评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迎生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形成了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以及集体经济的建立...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形成了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以及集体经济的建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明显地存在着制度化水平低且不稳定、随意性大、保障水平低等缺陷。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和稳定的推进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不足,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严重偏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时期 农村社会保障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试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粮价政策
2
作者 孙杭生 顾焕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的粮食统购统销价格是国家垄断价格 ,其中统购价格是买方垄断价格 ,统销价格是卖方垄断价格。经济学原理说明 ,买方垄断价格总是侵害卖方 (农民 )的利益 ,而卖方垄断价格并不一定能使垄断组织 (粮食经营部门 )...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的粮食统购统销价格是国家垄断价格 ,其中统购价格是买方垄断价格 ,统销价格是卖方垄断价格。经济学原理说明 ,买方垄断价格总是侵害卖方 (农民 )的利益 ,而卖方垄断价格并不一定能使垄断组织 (粮食经营部门 )获利。这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粮食部门的经营积极性都不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 粮价政策 统购统销政策 统购统销价格 粮食价格 卖方垄断价格 粮价双轨制 价格歧视 中国 粮食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经济时期城镇无户籍人口问题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不被户籍部门掌握或认可的人口或人家,即为无户籍人口,一般被通俗地称为“黑人黑户”。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行后,黑人黑户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社会管理领域的高频词汇,常常出现在公安文书... 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不被户籍部门掌握或认可的人口或人家,即为无户籍人口,一般被通俗地称为“黑人黑户”。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行后,黑人黑户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社会管理领域的高频词汇,常常出现在公安文书和党政文件中。不同时期,它所反映人群的印记不尽相同,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与人口社会流动管制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则更多地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连。及至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沿用数十年、涉及众多人口的“黑人黑户”,成为历史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管理 公安文书 计划经济时期 户籍人口 历史名词 户口登记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 高频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科技成果分类方法与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覆盖范围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五湘 周飞跃 牛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科技成果分类管理办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本文对新时期国家科技成果分类方法进行探讨与构建,在此基础上界定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有效覆盖范围。
关键词 科技成果推广 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科技 有效覆盖 中国 覆盖范围 分类管理 时期 分类方法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工业基地改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5
作者 龙晓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13-I0013,共1页
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进行工业活动的区域,受当时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多省份、城市的工业活动都集中于某一统一区域,区域内包含多家工业企业,形成了生产能力与资产规模都十分庞大的基地,如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进行工业活动的区域,受当时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多省份、城市的工业活动都集中于某一统一区域,区域内包含多家工业企业,形成了生产能力与资产规模都十分庞大的基地,如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包括沈阳、鞍山以及抚顺、阜新等多个城市,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曾对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改造 工业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 区域经济发展 重工业基地 资产规模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产权问题和国企改革的思考——股份制经济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产权 计划经济时期 理论界 模糊性 股份制 企业体制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次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8-248,共1页
鄢一龙、胡鞍钢撰文《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指出,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基于343个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计算,对于11个五年计划的战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 鄢一龙、胡鞍钢撰文《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指出,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基于343个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计算,对于11个五年计划的战略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价。结论如下:“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计划 中国 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情况 现代化战略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轨经济下的信任缺失与家族企业的正规渠道融资困境
8
作者 温慧萍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4Z期94-94,共1页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道德和价值规范开始失落,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趋于模糊,偏重追求经济利益,进而导致了普遍性的信任缺失。信任缺失影响家族企业的融资,一方面,家族企业与资金持有人之间相互不...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道德和价值规范开始失落,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趋于模糊,偏重追求经济利益,进而导致了普遍性的信任缺失。信任缺失影响家族企业的融资,一方面,家族企业与资金持有人之间相互不信任,家族企业向潜在投资者隐瞒信息,同时家族企业较难从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等主流融资渠道获得基本信任;另一方面,家族企业融资过度偏重依赖人际信任,而制度信任不足。家族企业与潜在投资人之间责任关系的相关保障制度有待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人际信任 融资困境 转轨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 价值规范 思想观念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蜂脾相称及“富”养蜂
9
作者 周建良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2期13-13,15,共2页
“蜂脾相称”,一般是指一群蜜蜂正好爬满蜂巢中每张巢脾表面时的状况。饲养西蜂时通常2500只蜂称为一脾,若多于2500只蜂的称为蜂多于脾,少于2500只的称为蜂少于脾。在养蜂实际中,许多人在繁蜂季节使蜂多于脾,在大流蜜期则蜂少于脾,取得... “蜂脾相称”,一般是指一群蜜蜂正好爬满蜂巢中每张巢脾表面时的状况。饲养西蜂时通常2500只蜂称为一脾,若多于2500只蜂的称为蜂多于脾,少于2500只的称为蜂少于脾。在养蜂实际中,许多人在繁蜂季节使蜂多于脾,在大流蜜期则蜂少于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那么是否还能做得更好呢?笔者以为上述的“蜂脾相称”概念,或是上世纪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与养小群、弱群的“穷”养蜂理念相配套,与现代养蜂生产已经不相匹配,但至今仍有一些人在以此理念养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蜂生产 蜂脾 西蜂 繁蜂 蜂巢 计划经济时期 弱群 巢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客户(患者)为导向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胜利 韩玉珍 邵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患者权益 医院可持续发展 看病 现代医院 住院 医院服务 促进 客户 计划经济时期 购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 被引量:33
11
作者 胡鞍钢 门洪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9-30,共12页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拉开了历史性序幕。然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 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正外部性,还有负外部性。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制定中国长期发 展战略的依据。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拉开了历史性序幕。然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 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正外部性,还有负外部性。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制定中国长期发 展战略的依据。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的三次重大调整,推进了由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战略创新。实践证明,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 是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中国崛起 长期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转轨时期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中国发展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他组织到自组织:农村体育的历史抉择——从江苏农村体育说起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永干 王正伦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6,共4页
十多年来,政府在农村体育方面的投入比计划经济时期多,但农村体育的现状却是"冰点"、"弱点"。溯其源,组织问题是根本原因之一,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是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政府对此须有充分的认识并为之积极创造条件。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历史 创造 转变 根本原因 弱点 条件 计划经济时期 政府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历史分析与建设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丹兴 杜连森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23-25,共3页
在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潮"的国际背景下,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是关乎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借鉴诺斯的制度理论,从历史分析的视野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经形成了一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互为补充的产业... 在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潮"的国际背景下,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是关乎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借鉴诺斯的制度理论,从历史分析的视野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经形成了一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互为补充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双轨制系统。在社会转型期,随着职业学校吸引力的下降和工厂师徒制的式微,传统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逐渐消解。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应当借鉴计划经济时期的有益成分,形成符合当下国情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工人 技能形成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转型期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展望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利莎 张同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回顾 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各类统计工作者贯彻和执行的规章制度。我国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是分级管理的时代要求.主要依赖于全面统... 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回顾 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各类统计工作者贯彻和执行的规章制度。我国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是分级管理的时代要求.主要依赖于全面统计报表信息。改革开放之后,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有所发展,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过分依赖于全面调查的状态,因而与日益发展的经济统计需求产生了显著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计划经济时期 统计工作者 展望 统计管理工作 抽样调查 规章制度 高度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解释模式与发展启示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源源 杨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试图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构建本土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只有两者分工合作、互相监督的同时,进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才可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解释模式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会计改革及其利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敏 陈金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利弊分析 会计改革 《企业会计准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转轨 基本准则 国际惯例 出台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单位体育到社会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5
17
作者 任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为深刻的变化是单位体育向社会体育的演进。“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细胞,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4种功能于一体。它不仅是行政组织,也是生产、学习、生活组织,还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为深刻的变化是单位体育向社会体育的演进。“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细胞,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4种功能于一体。它不仅是行政组织,也是生产、学习、生活组织,还是包括开展体育活动在内的文化组织,将政府行政指令传递到每一个人。单位体育以政府为驱动主体,依托单位,通过行政手段开展群众体育,具有以下特征:1)指令性:单位体育由政府启动,依照政府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动员范围广、执行力强;2)强制性:在行政指令的要求下,单位成员无论其意愿如何,参加单位体育是其应尽的义务,这在人们体育意识普遍不足的社会环境中,可相对有效地增强国民体质;3)全覆盖:单位体育活动围绕着基础层次的健身功能展开,整齐划一,全员参与。改革开放前,我国基于处于“有单位无社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体育 社会体育 群众体育 体育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 指令性计划 政府部门 体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中启 严霄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结构演化 产业市场 中国 市场集中度 国有重点煤矿 计划经济时期 成因 煤炭企业 职工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主动式的城市规划——对我国城市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邹德慈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 中国 城市规划工作 转型 中国城市 研究院 走向 中国现代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构 被引量:28
20
作者 徐永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建构 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 必然选择 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