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做好计划工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华西三 《河北学刊》 1982年第3期66-70,共5页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陈云同志的一贯思想,他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近两年来,又多次强调和反复加以阐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陈云同志的一贯思想,他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近两年来,又多次强调和反复加以阐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理解和在实践上遵循这个原则,对搞好计划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计划工作 计划管理 指令性指标 指导性指标 国家计划 滥发奖金 经济办法 统一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流通领域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2
作者 郭文轩 《中州学刊》 1984年第1期43-47,共5页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原则。可是这一原则是否适用于商品流通领域,尚有一些模糊观念需要澄清;在流通中如何将这一原则具体化,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试结合当前市场上的主要问题谈些浅见。 一...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原则。可是这一原则是否适用于商品流通领域,尚有一些模糊观念需要澄清;在流通中如何将这一原则具体化,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试结合当前市场上的主要问题谈些浅见。 一、商品流通领域要不要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价值规律必然自发地起调节作用,因而,“市场天生无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也就不可能有计划。这种观点混淆了社会主义市场与市场一般、资本主义市场的概念,抹煞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市场或商品流通同商品生产一样,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商品流通 市场调节为辅 国营商业 个体商业 购销形式 流通领域 集体商业 商业渠道 流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商品流通领域里进一步坚持计划经济为主的原则
3
作者 王智慧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4,33,共3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条方针是在总结了我国经济工作正反两令方面的经验教训,克服盲目性和主观片而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经济发展方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条方针是在总结了我国经济工作正反两令方面的经验教训,克服盲目性和主观片而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经济发展方针。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各自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二者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 商品流 经验教训 中国国情 发展方针 辅助作用 克服盲目 六中全会 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
4
作者 张民修 刘志金 《河北学刊》 198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陈云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工业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仍然要以计划经济为主。”陈云同志的指示非常及时,很有针对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原则。我们通过学习陈云同志的指示,结合河北的一... 陈云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工业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仍然要以计划经济为主。”陈云同志的指示非常及时,很有针对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原则。我们通过学习陈云同志的指示,结合河北的一些情况,对发展农业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问题,说一些看法。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搞活经济的政策,经济调整取得很大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农业计划 发展农业 陈云同志 国家计划 农业生产 生产责任制 粮食 统一计划 经济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集体工业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西安市二轻集体工业调查报告
5
作者 张凤鸣 《人文杂志》 1982年第6期48-53,共6页
今年3——4月,我们在西安市二轻集体工业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市集体工业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如果听任它自由发展,就不可能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也不可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而会成为冲击国家计划的一股势... 今年3——4月,我们在西安市二轻集体工业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市集体工业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如果听任它自由发展,就不可能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也不可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而会成为冲击国家计划的一股势力,集体工业本身也不可能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集 计划经济为主 西安市 工业调查 轻产品 二轻工业 冲击国家计划 集体经济 统一计划 社会主义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6
作者 雷锡录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2年第6期7-11,共5页
一、农业经济为什么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和农业互相依存,若工业有计划,农业没有计划,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按比例发展。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农业经济 三类农副产品 生产计划 收购基数 经济合同 指令性指标 经济作物 收购农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几点认识
7
作者 孙英林 《求实》 1982年第8期10-14,共5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于正确处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经济联系,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各...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于正确处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经济联系,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个人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几点认识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农产品 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管理 指导性计划 产销结合 统计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8
作者 冯立天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2年第6期1-3,共3页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并指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弄清楚这条原则,在实践上正确贯彻这条原则,对我国国民经济...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并指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弄清楚这条原则,在实践上正确贯彻这条原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我们为之奋斗的宏伟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计划经济为主 计划管理 经济规律 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 经济原则 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我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
9
作者 王廷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一)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之后,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 (一)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之后,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这一论述,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原则上向我们指明,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重要原则 商品生产 计划管理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10
作者 何炼成 《人文杂志》 1983年第1期59-62,共4页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理论,同时也是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社会主义经济 胡耀邦 计划按比例发展 指令性计划 实行指令 全民所有制 指导性计划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学习十二大文件体会
11
作者 宋宝全 姜呈祥 《商业研究》 1983年第1期10-14,共5页
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初步认识到: 一、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 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初步认识到: 一、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计划经济为主 经济体制改革 大文件 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经济 本质特征 历史经验 科学总结 根本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及其在流通中的实现
12
作者 王福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0-15,共6页
(一)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原则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全部经济工作中特别需要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之一,就是关... (一)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原则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全部经济工作中特别需要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之一,就是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问题。这条原则,是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计划经济为主 流通中 计划按比例发展 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 管理原则 计划管理 解决的重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13
作者 彭体全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7-8,共2页
外国报纸和通讯社纷纷发表评论,认为我党十二大为我国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说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现在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 外国报纸和通讯社纷纷发表评论,认为我党十二大为我国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说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现在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心所向,潮流所致,正视现实的外国人也看得清清楚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经济为主 经济体制改革 根本问题 胡耀邦 军号 社会科学工作者 外国报纸 江青反革命集团 贯彻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认识
14
作者 彭体全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9-13,共5页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种经济制度性质的划分,不同于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划分。后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划分的基本标志,区别有无阶级和阶级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 计划调节为主 生产的社会性 辅助作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如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为主 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经济 目标模式 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 我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16
作者 李成勋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62-66,共5页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实行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都要力求符合客观实际,经常研究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能否自觉利用价值...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实行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都要力求符合客观实际,经常研究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能否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关系到我们的经济活动能否具有活力和效益,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卓有成效的进行,以及我们在本世纪内的经济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为什么必须利用价值规律、怎样利用价值规律以及正确利用价值规律的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利用价值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指导性计划 计划经济为主 实行指令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统一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问题
17
作者 王儒化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2年第3期9-12,共4页
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 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计划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这是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证明了的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为主 计划调节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 计划管理 国家计划 辅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经济和银行体制改革
18
作者 陈穎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1期78-82,共5页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当然也是银行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学习十二大报告中,我深切地感到,研究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改革银行的体制,必须首先对计划经济有一个正确...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当然也是银行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学习十二大报告中,我深切地感到,研究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改革银行的体制,必须首先对计划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理论界,有过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也曾赞同过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即社会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为主 社会主义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经济信息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规律 经济效益 中短期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
19
作者 卢新德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4期75-82,97,共9页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对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涵义和重要性经济管理体制,一般说来,就是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统...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对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涵义和重要性经济管理体制,一般说来,就是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统一。体系靠一定制度来保证,制度靠一定体系来贯彻。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整个体系和制度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管理体制 中国特色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指导性计划 经济管理体制 指令性计划 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实行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农村信贷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20
作者 王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2年第3期29-33,共5页
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把计划经济为主贯彻到农村工作中去,这是我们农村金融工作部门当前应该十分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中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又... 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把计划经济为主贯彻到农村工作中去,这是我们农村金融工作部门当前应该十分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中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又说:“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 计划经济为主 农村信贷资金 国家计划 社会需要 农副产品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转移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