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刺激探测的警觉性注意特征初探
1
作者 覃义贵 罗俊龙 +2 位作者 贾磊 李亚丹 张庆林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预警提示-目标探测"范式,对视觉刺激探测的警觉性注意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实验一表明,随着预备到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 interval,ISI)变化,固定位置上探测目标刺激的速度也随之变化,并且对大概率刺激的探测更... 采用"预警提示-目标探测"范式,对视觉刺激探测的警觉性注意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实验一表明,随着预备到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 interval,ISI)变化,固定位置上探测目标刺激的速度也随之变化,并且对大概率刺激的探测更快,表现出了警觉性注意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特征。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了目标刺激在不同ISI和不同空间位置的情况,除发现与实验一相似的结果以外,被试探测目标刺激的速度随注意视角增大而下降,表现出了警觉性注意的集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觉性注意 稳定性 选择性 集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欠载下监检人员警觉性注意的ERP研究
2
作者 房小凯 李乃文 +1 位作者 武兴波 苏子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0-204,共5页
为探究监检人员工作欠载与警觉性注意之间的关系,采用Eego TM mylab便携式脑电仪采集脑电信号,并用MATLAB R2014a软件中的EEGLAB工具包及其插件ERPLAB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记录分析被试工作欠载前后的行为和脑电指标。研究结果表... 为探究监检人员工作欠载与警觉性注意之间的关系,采用Eego TM mylab便携式脑电仪采集脑电信号,并用MATLAB R2014a软件中的EEGLAB工具包及其插件ERPLAB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记录分析被试工作欠载前后的行为和脑电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欠载后监检人员的平均反应时延长、平均正确率下降,接收视觉刺激时引发P300的波幅显著减小、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可为减少监检岗位的工作欠载现象、有效管控监检人员的警觉性注意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欠载 警觉性注意 事件相关电位(ERP) 监检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行为的昼夜节律效应:来自华南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麦子峰 孙瑞 +2 位作者 张群 梁华 马宁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关于个体日间节律的研究大多来自西方,结果表明个体在主观感受与认知行为任务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在一天内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国内少有研究对中国群体的日间节律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不同的主客观心理指标对昼夜节律效... 关于个体日间节律的研究大多来自西方,结果表明个体在主观感受与认知行为任务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在一天内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国内少有研究对中国群体的日间节律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不同的主客观心理指标对昼夜节律效应的敏感性的差异也缺乏实证研究的验证。因此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个体在一天内,其主观疲劳程度、警觉性注意、以及抑制控制行为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与昼夜节律的双过程模型基本一致,但与国外研究发现不同的是,我国个体在9点时会有较好的主观感受与警觉性水平,在19点时的表现则会变差。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与警觉性注意能力相比,个体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抑制控制任务中的辨别力对昼夜节律效应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双过程模型 警觉性注意 抑制控制 疲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