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掉”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进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军 张晨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语义滞留现象,语法化还不够彻底,处于后期加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 语义演变 语料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及其语法化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莹莹 袁自坤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8,共7页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学界关注较少且有较大争议。文章考察“如此”的性质,梳理“如此”从词组语法化为程度副词的历程。通过描写“如此”的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和表达功能,指出“如此”有程度副词的用法。和普通程度副词相较,“如此...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学界关注较少且有较大争议。文章考察“如此”的性质,梳理“如此”从词组语法化为程度副词的历程。通过描写“如此”的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和表达功能,指出“如此”有程度副词的用法。和普通程度副词相较,“如此”具有非完句效应,在表达上更书面化,凸显言者的主观意愿与情态。“如此”的虚化路径为:动词短语“如此_(0)”>指示代词“如此_(1)”>程度副词“如此2”。副词“如此2”萌芽于先秦,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语义羡余、状语位置的明确化、交际求变等是其语法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此” 副词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化与话语标记化——文水方言动词短语“说话”的多重语法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佩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由于所处语境不同,相关动因与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山西文水方言中的动词短语“说话”发生了多重语法化:一是语法化为时间副词,在句法分布上存在诸多限制,表短时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二是语法化为话语标记,必须带有语气词,表达负面评... 由于所处语境不同,相关动因与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山西文水方言中的动词短语“说话”发生了多重语法化:一是语法化为时间副词,在句法分布上存在诸多限制,表短时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二是语法化为话语标记,必须带有语气词,表达负面评价已经高度规约化。山西文水方言“说话”的多重语法化反映了语法化的两条基本轨迹:客观化与主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文水方言 “说话” 多重语 短时副词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方言语气词“还”的语法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妍 林华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新分析而成。句法结构的变化,促使“还”的语义辖域重心前移,语义内容随之改变,由此进一步引发“还_(2a)>还_(2b)”的语气功能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方言 “还” 副词 语气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南部语法化区域的两个共享特征
5
作者 覃凤余 蓝庆元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8,共16页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V_(1)+CL+CL+V_(2),触发演变的语境是五言壮语歌谣。后一共享特征的来源是:壮族人意识到壮语的“V+te:■^(1)”与汉语官话的“V+对”是相对应的,推测出壮语的te:■^(1)就是官话的“对”,他们将壮语“te:■^(1)+N”结构类推为壮式官话的“对+N”。随着壮式官话“对+N”在宜州官话中的扩展,导致“对”获得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中南部 区域 共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萍乡赣语“等”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鑫 陈山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江西萍乡赣语中的“等”具有多功能性,除了存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相同的实词和时间指示词、被动介词用法外,还发现有给予义动词、处置介词和置换假设标记等三种特殊用法,前两种鲜见于汉语方言,后一种则是首次报道。“等”的语法化源头... 江西萍乡赣语中的“等”具有多功能性,除了存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相同的实词和时间指示词、被动介词用法外,还发现有给予义动词、处置介词和置换假设标记等三种特殊用法,前两种鲜见于汉语方言,后一种则是首次报道。“等”的语法化源头是等待义动词,由等待义发展出允让义的直接动因和机制是“等待-让渡”的隐喻认知,语义演变阶段中的使役义、给予义动词,以及被动、处置介词和置换假设标记用法都直接或间接从允让义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赣语 “等” 给予义 被动-处置介词 置换假设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转”语法化连续性环境研究
7
作者 张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转”语法化而来,新的语法功能经桥梁环境、在转换环境中最终形成,而“转换环境”是可以采用一定的形式标准将其识别出来的。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基本见于佛经的“转复”“转便”“转更”的副词用法,指出它们源于不熟悉汉语的译经僧人(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基于吴语历史文献与共时方言“大家”的考察
8
作者 盛益民 黄之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统称代词在多数汉语方言中往往功能单一,但吴语的统称代词“大家”发展出多种功能,本文据此探讨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问题。考察苏州、上海、宁波、金华、温州等地的历史文献及共时表现可知,“大家”具有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 统称代词在多数汉语方言中往往功能单一,但吴语的统称代词“大家”发展出多种功能,本文据此探讨统称代词的多重语法化问题。考察苏州、上海、宁波、金华、温州等地的历史文献及共时表现可知,“大家”具有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等多种功能。本文认为,吴语“大家”存在两大类语法化路径:第一类是“统称代词>协同副词>相互副词”和“统称代词>协同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另一类是统称代词发展出人称代词复数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称代词 “大家” 多重语 吴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形成和语法化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昌来 杨丹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前部介词"对/对于"的语法化机制是并存和降格、跨层结构和词汇双音化,后部准助词"来说/而言"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相邻句位、弱化和分界消失。一方面,框架前部的"...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前部介词"对/对于"的语法化机制是并存和降格、跨层结构和词汇双音化,后部准助词"来说/而言"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相邻句位、弱化和分界消失。一方面,框架前部的"对"逐渐由动词虚化成专门表示介引事物的介词,另一方面,框架后部的"来说/而言"则由本来不是同一层面的词,变成同一层面的单词,表示对某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同时,原本用来介引事物进行评价的词"在"、"与"、"于"等意义或消失或弱化,那么必将出现新的结构来代替。这样,到清末民初,"对/对于……来说/而言"介词框架最终形成,框架产生的动因是由框架前后部分的特性共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框架 对/对于 来说/而言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的语法化考察 被引量:37
10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作为名词化标记的词缀,“头”的语法意义与其最初的实在意义仍然存在联系,其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这体现了语法化过程中的滞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头”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是”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37
11
作者 史金生 胡晓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0,共8页
本文讨论"就是"类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就是"其语篇组织功能是将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或将背景信息激活,包括确立话题、自我修正、标记迟疑和明示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种话语标记功能... 本文讨论"就是"类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就是"其语篇组织功能是将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或将背景信息激活,包括确立话题、自我修正、标记迟疑和明示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种话语标记功能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是”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建平 张显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数词的音节数量密切相关,只有基数词是单音节的语言才发展出了发达的量词范畴,而对音步感知基础的不同则促成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对立。从拷贝型和泛指性量词的兴替来看,调剂音节组成标准音步是量词的基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基数词 双音 出土文献 民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X”类副词的语法化与表义功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姚小鹏 姚双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现代汉语中有些"不X"副词由"不"和动词等实词通过历时演化凝合而成。"语义演变的诱使性推理"和"追求正反两式对称平衡的类推"是导致其语法化的两条重要机制。"不X"副词发展演化过程... 现代汉语中有些"不X"副词由"不"和动词等实词通过历时演化凝合而成。"语义演变的诱使性推理"和"追求正反两式对称平衡的类推"是导致其语法化的两条重要机制。"不X"副词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历时沉淀,反映在表义功用上,就是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或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表义功用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是(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兼论语气词“就是(了)”的形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顺 潘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3,共8页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少使用,现代汉语时期完全被"就是(了)"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便是(了) 就是(了) 词汇 词汇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向明友 黄立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7,共10页
我国汉语实词虚化研究历史悠久,且不乏有独到见解,引进西方语法化理论后,汉语语法化研究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从汉语实词虚化研究的雏形入手,通过对汉语实词虚化理论及西方理论框架下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梳理,向我国读者展现一幅较... 我国汉语实词虚化研究历史悠久,且不乏有独到见解,引进西方语法化理论后,汉语语法化研究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从汉语实词虚化研究的雏形入手,通过对汉语实词虚化理论及西方理论框架下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梳理,向我国读者展现一幅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发展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词虚 汉语语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尝试到经历——“尝”的语法化及其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继红 陈前瑞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2-484,共13页
"尝"是汉语史上常用的表示经历体意义的副词。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尝"的试着义与经历义的语义联系,重点分析经历体的典型特征与试着义的关系,探讨"尝"的经历义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尝"是汉语史上常用的表示经历体意义的副词。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尝"的试着义与经历义的语义联系,重点分析经历体的典型特征与试着义的关系,探讨"尝"的经历义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尝"从动词"品尝"到经历体意义的中间环节为试着义。试着义经过泛化,单纯表现事件内在的时间结构时,才能产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经历体意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从感官动词经由尝试发展为经历体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尝” 经历体 试着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则”类连词的语法化梯度及其表现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曹秀玲 张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共11页
"否则"类连词的内部构成和历史来源各不相同,经过语法化成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组篇章连接成分,因前后小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复杂性备受学界关注,但辞书对这组词几乎是互训的。事实上,"否则"类连词之间既有共... "否则"类连词的内部构成和历史来源各不相同,经过语法化成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组篇章连接成分,因前后小句之间语义关系的复杂性备受学界关注,但辞书对这组词几乎是互训的。事实上,"否则"类连词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这种异同来源于历史上各词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由于语法化进程不同,"否则"类连词各成员在共时层面上语义功能呈现梯度分布状态,而语义功能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主观性增强,具体表现是"否则"类篇章对假设小句依存度降低、前后相对次序自由化、与话语标记的结合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则”类连词 主观性 交互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衔接语的关联功能及语法化--以部分感观动词语法化构成的衔接语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邢欣 白水振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语篇中的衔接语,并根据不同的衔接模式将衔接语分出了关联模式和信息模式结构,通过对不同模式里衔接语由关联模式逐步转化到信息模式的连续统分析,归纳出不同衔接语的语法化现象,特别是对感观动词语法化后构成的衔接语做了... 本文主要探讨语篇中的衔接语,并根据不同的衔接模式将衔接语分出了关联模式和信息模式结构,通过对不同模式里衔接语由关联模式逐步转化到信息模式的连续统分析,归纳出不同衔接语的语法化现象,特别是对感观动词语法化后构成的衔接语做了详尽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语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X”的形成: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的互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孔蕾 秦洪武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9,共9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汉语言说态度标记"说X"的形成过程,探讨语法化、词汇化、语用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说X"类态度标记是由句内动宾短语演变而来;在向话语标记演变过程中,这类短语在句法表现、语义属性和... 本研究通过分析汉语言说态度标记"说X"的形成过程,探讨语法化、词汇化、语用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说X"类态度标记是由句内动宾短语演变而来;在向话语标记演变过程中,这类短语在句法表现、语义属性和语用功能上均发生了变化,是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对认知突显度和表达经济性的需要是话语标记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内在驱动力,语法化是词汇化和语用化的必要条件,语法化和词汇化分别在句法独立性和表达经济性两个层面推动语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X”标记 词汇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晋霞 刘云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3-13,共11页
文章以单音方位词在共时概念域上的分布差异为基础考察单音方位词在语法化上的非匀质性。这种非匀质性具体表现为语法化程度的差异和语法化在概念域演变上的取向差异。文章认为,单音方位词在语法化上的非匀质性具有空间上的认知基础。
关键词 单音方位词 非匀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