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间隔与归属:保罗·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迂回路径 |
胡友峰
赵海霞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诠释学视域下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研究 |
吴国林
马肖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训诂与阐释的融通:朴素自觉与理论提升 |
张玉梅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论“《诗》无达诂”的经学诠释学内涵 |
姜哲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伽达默尔修辞学的诠释学意义 |
杨立
秦明利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方法论诠释学的再审视及其语境化评估——论贝蒂作者意义重构论的诠释学 |
李建盛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文学作为见证的可能性——基于保罗·利科的证词诠释学 |
张娜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象征与语言:试论卡西尔哲学的诠释学要素 |
梁乐睿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从德里达到利科:证词与语言不确定性的诠释学路径 |
解光环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与万物相游:教育对存在游戏和世界游戏的响应 |
金生鈜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交互·算法·界面:数字阅读平台设计如何影响用户阅读模式 |
杨华
|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教师教科书插图使用的困境与消解策略 |
韩芾溶
李栋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探寻中国古典学建构的第三种路向 |
景海峰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14
|
“共在性”数字诠释学理论构建 |
秦明利
柴一凡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5
|
从诠释学到中国经典阐释学——中国式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 |
洪汉鼎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6
|
批判、规范与事实张力下的新闻客观性:以批判诠释学及相关争论为视角 |
刘国强
涂骁睿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7
|
再论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 |
班班多杰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8
|
中国的经典诠释与“和合诠释学”的义理建构 |
张立文
胡兆东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9
|
物质的诠释学分析 |
吴国林
李全兴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0
|
钱锺书语言哲学思想发微 |
林合华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