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语获取、理解和生成过程中的语义推理问题
1
作者 危辉 危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4-96,84,共4页
一、问题的由来 创本文中所说的语言,更多的是指个体的、作为个人认知活动一部分的言语层面的现象.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信息处理 计算机 语义推理 言语获取 言语理解 言语生成过程 语义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言语的根本特征
2
作者 刘玉峻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90-94,共5页
广播言语的根本特征,是指广播言语活动过程中与其他言语活动相区别的地方。我们经常使用“广播语言”这个词组。但是,严格地说,“广播语言”并不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概念。确切地说,应该是“广播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互相... 广播言语的根本特征,是指广播言语活动过程中与其他言语活动相区别的地方。我们经常使用“广播语言”这个词组。但是,严格地说,“广播语言”并不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概念。确切地说,应该是“广播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第一页)语言是一个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 广播稿 根本特征 口头言语 言语过程 听众 语言系统 广播工作 被动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交际场论
3
作者 罗世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69-74,共6页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普遍的行为莫过于言语交际。人们从轻松愉快的交谈之中,不仅能相互了解,而且获得无限的乐趣。当然,从交谈中也会获得苦恼、困惑、激动、兴奋、悲伤与忧虑。因此,人们不得不对言语作更深入的研究。不仅从语言学角度来研...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普遍的行为莫过于言语交际。人们从轻松愉快的交谈之中,不仅能相互了解,而且获得无限的乐趣。当然,从交谈中也会获得苦恼、困惑、激动、兴奋、悲伤与忧虑。因此,人们不得不对言语作更深入的研究。不仅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而且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角度来研究。因此,语言交际已不单纯是语言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说者 语言系统 心理语言学 语言哲学 语言交际 多维角 语言学角度 言语行为 言语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结构、启发、交际法——兼谈听说读写言语交际能力的心理规律
4
作者 章兼中 《山东外语教学》 1986年第4期68-73,共6页
一、听说读写言语交际过程的心理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言语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不是一个靠不单纯模仿养成习惯的过程。
关键词 言语交际能力 语言规则 言语活动 言语交际过程 外语教学 言语交际活动 学语 语言情景 外语交际 心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应对句的功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明臣 《汉语学习》 2000年第6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话语功能 句类 言语交际过程 说话人 应酬语 方达生 李石清 张乔治 称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码对位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龙日金 彭宣维 《外国语文》 1993年第3期50-55,共6页
这个标题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确,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们已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多层面的描写与分析,并区分出附加转换、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三类。显然,人们在研究语言接触现象中的语码... 这个标题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确,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们已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多层面的描写与分析,并区分出附加转换、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三类。显然,人们在研究语言接触现象中的语码问题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法体系或次体系的言语过程之间的转换,却将多语言语共同体内或不同共同体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语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语法体系 社会语言学 语言接触 言语过程 言语 内转换 注意力 不同角度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义规范场——关于“表层、深层结构”的规范场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友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2-47,共6页
1、引言1·1 本文肯定转换一生成语法关于语言中的每个句子可以区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理论。认为揭示语言中的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方法论意义,是转换一生成语法的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深层结构”解释很不一... 1、引言1·1 本文肯定转换一生成语法关于语言中的每个句子可以区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理论。认为揭示语言中的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方法论意义,是转换一生成语法的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深层结构”解释很不一致(实际也涉及对与之相关的表层结构的解释),有的学者甚至不承认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语言学的科学概念,似乎还是一种“猜想”中的存在。能否提出一种理论模式,既能概括各种分歧解释中的一些可取的看法,又能较完整地表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实际存在方式,这是本文所追求的,这个追求更多地是方法论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生成语法 揭示语 心理场 音联觉 汉语句法 言语过程 深层语义 句法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吃评估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宗云 Kim HaKyung 刘恒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口吃(stuttering)是一种语畅障碍(fluency disorders),是指言语中频繁或持续地出现重复(repetition)、延长(prolongation)和阻塞(block),其中重复包括音节重复(syllable repetition)、单音节词重复(monosyllabic word repetition)和声... 口吃(stuttering)是一种语畅障碍(fluency disorders),是指言语中频繁或持续地出现重复(repetition)、延长(prolongation)和阻塞(block),其中重复包括音节重复(syllable repetition)、单音节词重复(monosyllabic word repetition)和声音重复(sound repetition);延长是有声的持续,指异常的声音或音节的拖长,常发生在前缀;阻塞是无声的持续,指言语过程中突然卡住的无声停顿,伴声音和气流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词 无声停顿 口吃 言语过程 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即席演说”的技巧
9
作者 苏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3-24,共2页
谈谈“即席演说”的技巧苏冰所谓即席演说,就是在特定场景和主题的诱发下,自发要求或由外力推动的一种临时性的演讲。它具有下面三个特点:(1)临时性。它没有统一的模式,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演讲时,不用讲稿,有时连一个简明的... 谈谈“即席演说”的技巧苏冰所谓即席演说,就是在特定场景和主题的诱发下,自发要求或由外力推动的一种临时性的演讲。它具有下面三个特点:(1)临时性。它没有统一的模式,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演讲时,不用讲稿,有时连一个简明的提纲也来不及列出,只能在脑子里闪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讲人 演讲者 心理过程 中心意思 句群 终生难忘 给你 趋向性 言语过程 生物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目的信息为中心的语言分析
10
作者 袁义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4-77,68,共5页
一、方法的讨论汉语研究在文化热的震荡中进发出新的生命力。申小龙同志的文化语言学明确提出了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符号系统,同时还是某一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观念体系。并进而提出,不同的语言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汉语研究应... 一、方法的讨论汉语研究在文化热的震荡中进发出新的生命力。申小龙同志的文化语言学明确提出了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符号系统,同时还是某一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观念体系。并进而提出,不同的语言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汉语研究应打破那种因袭基于西方语言特征之上的科学主义方法,而应运用建立于具有强烈人文性的汉语特征之上的文化认同法:主体进入汉语之中,用强有力的主体意识直接感受、体悟、把握汉语的结构和规律。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他本人对汉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给沉闷的语言学界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春风。据我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分析 语言特征 语言学界 民族文化 语义组合 汉语特征 汉语研究 符号系统 言语过程 已知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修辞学教学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外国语文》 1986年第3期8-11,7,共5页
俄语修辞学是比较新兴的学科,苏联中学只是在1974年才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我国于1956年制订了全国外语院校统一的修辞学教学大纲,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冲击,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得到贯彻。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不久就被砍掉了。近年来... 俄语修辞学是比较新兴的学科,苏联中学只是在1974年才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我国于1956年制订了全国外语院校统一的修辞学教学大纲,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冲击,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得到贯彻。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不久就被砍掉了。近年来,教学日趋正规,有的学校恢复了这门课程,有的尚未开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修辞学 俄语教学 词汇修辞 语体色彩 口语活动 感性知识 言语活动 言语交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