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文教学应打破表象思维与言语表达的壁垒 |
滕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依托“读说组块”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
姜玉芹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3
|
论日本人的非言语表达行为 |
黄学杰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4
|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表达的功能 |
段汴霞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5
|
提升学生数学言语表达能力的三个维度 |
戚洪祥
|
《教学与管理》
|
2021 |
7
|
|
6
|
试论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 |
李如密
|
《当代教育科学》
|
1988 |
4
|
|
7
|
环境的意义:规划设计的新视角——兼评《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
杨子垒
|
《室内设计》
|
2009 |
1
|
|
8
|
运用比较策略,体悟言语表达——以四年级下册“阅读链接”的运用为例 |
沈春媚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9
|
基于文本特色的小学言语表达教学 |
陈培达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0
|
现代汉语词义的组合方式和言语表达 |
曹炜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2 |
0 |
|
11
|
重视谈心活动中的“非言语表达” |
易木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1 |
0 |
|
12
|
自豪的结构、测量、表达与识别 |
杜建政
夏冰丽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3
|
汉语表达的性别差异研究 |
陈丛耘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14
|
外贸口语中的委婉表达 |
刘丽瑛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8 |
1
|
|
15
|
微写作,为适应生活需要而表达 |
纪秋香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联合式言语训练手册在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 |
王莹娜
何小俊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0 |
17
|
|
17
|
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
沈贵鹏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1997 |
25
|
|
18
|
冗余表达——涉外语言策略与技巧 |
胡庚申
|
《外国语文》
|
1993 |
5
|
|
19
|
中师口语表达训练初探 |
应天常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20
|
优化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张建琼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