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克纳的南方人物和言语模式:凯蒂,昆丁,霍勒斯,艾迪 |
廖綵胜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4
|
|
2
|
《格萨尔》与印度两大史诗的言语模式比较 |
王恒来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
|
3
|
中国小说“言语”修辞模式简论 |
侯玲宽
郭洪雷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4
|
言语交际的两种模式及其意义 |
樊莹
陈静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1 |
0 |
|
5
|
论言语行为得体性的文化标准 |
叶淑斌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6
|
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的理论模式 |
童淑华
高金花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7
|
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理论:阐释·批判·回应 |
贾中海
刘志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妇女史、口述历史与女性主义视角 |
杨祥银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4 |
6
|
|
9
|
鲁迅小说的语言与音乐 |
许祖华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