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言意共生话奇妙——《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想 |
毛艳苓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2024 |
0 |
|
2
|
言意共生:品味语言的基点与核心 |
王书月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3
|
言意关系视域下的语文知识教学 |
刘兆刚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4
|
从哲学上的言意之辨到文学上的言不尽意论的转换 |
杨保春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2
|
|
5
|
《文心雕龙》“言意之辨”论 |
贾奋然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11
|
|
6
|
散文阅读教学的言意转换策略——以《紫藤萝瀑布》教学为例 |
刘兆刚
|
《江苏教育》
|
2017 |
0 |
|
7
|
“言意兼得”两相和——《三顾茅庐》教学谈 |
林春曹
|
《教育视界》
|
2015 |
0 |
|
8
|
读写:促成完美的“言意转换” |
陈日亮
林艺容(整理)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9 |
0 |
|
9
|
从超越初感,到言意兼得——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与文本对话的支点 |
陈洁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 |
0 |
|
10
|
先秦文学思想中的言意关系述论 |
蒋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1
|
从“赋体话语”窥“言意关系”——浅析宇文所安对《文赋》的赋体话语结构形式解读 |
安宁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
2011 |
2
|
|
12
|
音乐语言言意的实现与解读 |
杨和平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3
|
丰盈词语意象 落实言意兼得 |
叶丽萍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7 |
4
|
|
14
|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
刘海娟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5
|
母语言意规约下的课程内容构建与实践 |
宋飞
|
《江苏教育》
|
2018 |
1
|
|
16
|
在读写中兼得言意 |
牛树银
牛子瑶
|
《江苏教育》
|
2020 |
1
|
|
17
|
对言意关系的再思考 |
宋晓娟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7 |
0 |
|
18
|
“言意兼得”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索——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
李雪萍
|
《教师》
|
2023 |
1
|
|
19
|
言意兼容: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内在取向和教学价值 |
王秀梅
周新霞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同享同生,语文课堂真教育——评《言意共生——指向人的语文教学》 |
郁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