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简化Acierno模型预测LDPE熔体的触变环实验
1
作者 黄树新 鲁传敬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考察了简化Acierno型本构方程的预测能力.用简化Acierno方程预测了LDPE(Q200)熔体的触变环实验,比较了该方程和变型Huang方程在拟合和预测触变环实验方面的差异.虽然简化Acierno方程只能拟合LDPE熔体的部分触变环实验,但该方程预测的... 考察了简化Acierno型本构方程的预测能力.用简化Acierno方程预测了LDPE(Q200)熔体的触变环实验,比较了该方程和变型Huang方程在拟合和预测触变环实验方面的差异.虽然简化Acierno方程只能拟合LDPE熔体的部分触变环实验,但该方程预测的触变环与实验值的偏差较小,而同样的计算条件下,变型Huang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相差较大.简化Acierno方程的构造比变型Huang方程的构造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E熔体 触变环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基中性墨水流动性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月月 刘守军 +3 位作者 吴瑞娟 张瑞东 刁红亮 胡卓林 《中国制笔》 2013年第2期13-16,共4页
触变性和流动性是反映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制备了炭黑颜料型系列中性墨水,并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表征,以关联中性墨水流动性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性的中性墨水其对应触变环面积差异很大,且流动性越好,触变环... 触变性和流动性是反映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制备了炭黑颜料型系列中性墨水,并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表征,以关联中性墨水流动性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性的中性墨水其对应触变环面积差异很大,且流动性越好,触变环面积越小。流动性变差的墨水,在流变学上表现为触变环面积均大于200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墨水 触变环面积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类钻井液触变性评价方法对比实验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平 崔茂荣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钻井液触变性是钻井液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体系,复合离子聚合物体系,聚磺体系钻井液进行分析对比。重点讨论钻井液的常用评价方法——静切力法和触变环法的优缺点,并对这两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做出合理性探索... 钻井液触变性是钻井液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体系,复合离子聚合物体系,聚磺体系钻井液进行分析对比。重点讨论钻井液的常用评价方法——静切力法和触变环法的优缺点,并对这两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做出合理性探索。还对目前已有的其他触变性评价方法和机理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钻井液 评价方法 静切力 触变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复合润滑脂流体的触变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国亮 柯扬船 +2 位作者 杨丽燕 赵洋洋 杜守琴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0,共8页
以10~50nmSi02制备了分别以二甲基硅油、NBR硅油以及PAO-40为基础油的复合润滑脂,考察了其流变与触变性。采用Casson模型,拟合所得到的复合润滑脂流变曲线表明,纳米SiO2的比表面积越小,所制备的复合润滑脂的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越... 以10~50nmSi02制备了分别以二甲基硅油、NBR硅油以及PAO-40为基础油的复合润滑脂,考察了其流变与触变性。采用Casson模型,拟合所得到的复合润滑脂流变曲线表明,纳米SiO2的比表面积越小,所制备的复合润滑脂的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越大。比表面积大的纳米SiO2制备的复合润滑脂易形成均相非触变流体,升高温度将会显著诱导负触变环的产生,从而降低润滑脂稳定性。在高剪切速率时,在3种制备的复合润滑脂中,纳米SiO2-二甲基硅油复合润滑脂的黏温性能最佳。这种复合润滑脂独特的触变效应是由其内部SiO2纳米粒子絮状微结构和黏滞运动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絮状微结构 触变环 黏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乳的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田芬 粘靖祺 霍贵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以两株嗜酸乳杆菌(KLDS AD1、KLDS AD2)和3株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KLDS 2.0001、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002和KLDS 2.0604)分别发酵的酸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值、滴定酸度、质构及流变学特性。pH值和滴定酸度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产酸... 以两株嗜酸乳杆菌(KLDS AD1、KLDS AD2)和3株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KLDS 2.0001、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002和KLDS 2.0604)分别发酵的酸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值、滴定酸度、质构及流变学特性。pH值和滴定酸度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双歧杆菌。质构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发酵的酸奶质地较为结实。5种酸乳的剪切力升速和降速曲线都能形成触变环,触变环的面积大小为KLDS 2.0604>KLDS 2.0001>KLDS AD2>KLDS 2.0002>KLDS AD1,即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604在剪切力破坏下其组织状态的恢复力最差,很难恢复到起始状态。表观黏度曲线在下降时只有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002没有出现突增现象,其弹性最差。综合得出嗜酸乳杆菌KLDS AD2发酵乳的组织状态、黏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双歧杆菌 触变环 质构分析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抹茶奶茶饮品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君荣 杨开 +5 位作者 刘小杰 潘永明 姜胡兵 冯玉红 欧凯 吴伟都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14-17,共4页
抹茶作为当前健康、时尚的食品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中,但作为碾茶的研磨粉末,不能充分溶解于体系中,在商品化饮品中使用需要解决在体系中的悬浮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复配比例微晶纤维素和卡拉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卡拉胶用量在0.... 抹茶作为当前健康、时尚的食品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中,但作为碾茶的研磨粉末,不能充分溶解于体系中,在商品化饮品中使用需要解决在体系中的悬浮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复配比例微晶纤维素和卡拉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卡拉胶用量在0.3~0.4 g/L,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用量2.7~3.0 g/L时体系较稳定,此时抹茶奶茶的黏度为5~7 mPa·s,触变环面积为4.31~4.47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态微晶纤维素 触变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稠柴油凝胶盐酸体系及其流变性研究
7
作者 陈彦东 方波 +2 位作者 房鼎业 卢拥军 郝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6-329,347,共5页
以22个碳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山嵛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胺(S22)为主表面活性剂,水杨酸钠(NaSal)为助剂,柴油、盐酸、正丁醇和正辛醇为主要原料,制得S22/NaSal增稠柴油凝胶盐酸体系。考察了S22、NaSal用量对柴油凝胶盐酸体系的影响。在5... 以22个碳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山嵛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胺(S22)为主表面活性剂,水杨酸钠(NaSal)为助剂,柴油、盐酸、正丁醇和正辛醇为主要原料,制得S22/NaSal增稠柴油凝胶盐酸体系。考察了S22、NaSal用量对柴油凝胶盐酸体系的影响。在50℃下,S22加量由0.7008增至1.2013 g,正辛醇量由0.4887增至0.8708 g,体系从黏液逐渐成为凝胶状态。当NaSal加量由0.0216增至0.1515 g,形成澄清柴油凝胶盐酸所需正辛醇量从0.4600降至0.3766 g;若NaSal加量为0,则不能形成透明凝胶盐酸。对S22/NaSal柴油凝胶盐酸体系流变性和延缓反应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剪切变稀和黏弹触变环,流动曲线可用非线性共转Jeffreys本构方程表征。该体系对大理石的消耗量显著小于同浓度盐酸对大理石的消耗量,缓速率为83%率98%,延缓酸岩反应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凝胶酸 柴油 黏弹触变环 酸岩缓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高分子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唐延彦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利用广角激光光散射仪,对活性高分子的微观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活性高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回转半径等动力学性质,从而分析其分子形态。研究了活性高分子浓度、温度、矿化度对流体力学半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高分子溶液浓度... 利用广角激光光散射仪,对活性高分子的微观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活性高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回转半径等动力学性质,从而分析其分子形态。研究了活性高分子浓度、温度、矿化度对流体力学半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高分子溶液浓度为10 mg/L时,活性高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为158 nm,回转半径为99 nm,活性高分子为体型结构的聚合物。流体力学半径受温度、矿化度的影响较小,受浓度影响大,其临界交叠浓度为100 mg/L,超过此浓度后,分子线团相互缠绕,流体力学半径急剧增大。利用流变仪测试对比活性高分子与普通直链高分子的流变性,结果表明,体型结构的活性高分子触变环明显高于直链高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高分子 动力学性质 流体力学 体型结构 触变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