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 被引量:45
1
作者 卢东斌 王永平 +1 位作者 王振曦 曹冬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08-1816,共9页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在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另一正常运行交流电网所连接阀组发生换相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正常运行交流电网连接的阀组不以提升直流电压来抑制直流电流为控制目标,而以减小最大触发延迟角不发生换相失败为控制目标,可保证无故障交流电网所连接的阀组正常运行,避免了直流功率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分层接入方式 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控制 定?控制 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0 kV高压自取能光电触发TSC装置的延时触发角谐波分析
2
作者 关寒星 曾光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38-142,149,共6页
高压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无功补偿装置作为传统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在高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晶闸管全导通时阀组端电压为0,无法从阻尼回路中取能用于晶闸管触发,故自取能光电触发电路一直是研究攻克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题,自主研... 高压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无功补偿装置作为传统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在高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晶闸管全导通时阀组端电压为0,无法从阻尼回路中取能用于晶闸管触发,故自取能光电触发电路一直是研究攻克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题,自主研制了一套基于自取能光电触发10 kV高压TSC装置,通过延迟一定的触发角度实现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自取能。但TSC与TCR不同,当存在延迟角时必然会因du_c/dt的影响引起冲击电流,造成触发脉冲的紊乱。因此,为了抑制冲击电流,在实际使用中必须配置电抗器。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了TSC触发脉冲延迟角及电抗器与谐波含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取能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 触发角延迟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永平 卢东斌 +2 位作者 王振曦 邹强 张庆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9-65,共7页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成为未来中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在电路结构上...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成为未来中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在电路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阀组电压平衡控制、阀组退出后直流功率控制、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等方面需要研究适用于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控制策略。在阀组电压平衡控制方面,两个阀组各运行在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通过换流变压器分接头来平衡电压;在阀组退出后直流功率控制方面,研究阀组退出后限制的功率分配策略;在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方面,大扰动下采用实际电流计算最大触发延迟角;在无功功率控制方面,连接不同交流电网的换流器分别控制各自的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 电压平衡控制 无功功率控制 最大触发延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可控电抗器的谐波产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媛媛 尹志明 +1 位作者 郑伟杰 刘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7-273,共7页
基于晶闸管可控电抗器(TCRs)的谐波耦合矩阵模型,对TCRs的谐波产生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TCRs的频域谐波耦合矩阵模型,以完全解析的公式将TCRs端口各次谐波电压和各次谐波电流之间的互耦合和自耦合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对矩阵元素的... 基于晶闸管可控电抗器(TCRs)的谐波耦合矩阵模型,对TCRs的谐波产生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TCRs的频域谐波耦合矩阵模型,以完全解析的公式将TCRs端口各次谐波电压和各次谐波电流之间的互耦合和自耦合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对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规律进行研究,分清了在TCRs谐波产生过程中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TCRs的忽略谐波电压共轭影响的模型、解耦的模型和恒流源模型,给出了各简化模型的解析计算公式,并研究了触发延迟角对简化模型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触发延迟角小于70°时,简化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当触发延迟角大于70°时,各简化模型都将引入不同程度的误差。研究结论可为工程应用中TCRs谐波源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可控电抗器 谐波特性分析 触发延迟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减小TSC+TCR型SVC注入谐波的新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任新新 周玲 黄方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9-211,共3页
针对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中的TCR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特征谐波注入电网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弱TSC+TCR型SVC接入配电网进行动态补偿时注入配电网谐波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TCR三角形连接... 针对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中的TCR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特征谐波注入电网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弱TSC+TCR型SVC接入配电网进行动态补偿时注入配电网谐波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TCR三角形连接时的触发延迟角与吸收无功功率及总谐波畸变率(THD)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TCR三角形连接时的触发延迟角α1、α2和α3组合来减小SVC补偿时产生的谐波。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当配电网安装SVC时,采用改进PSO算法可使产生的谐波最小化,且能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稳定的动态无功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 SVC TCR 触发延迟 THD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IPC)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娟 赵露 柳焯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42,43-45,62,共5页
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通过晶闸管触发控制电感支路构成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 IPC),并将其应用于交流弱联系的互联电网中,推导了晶闸管触发延迟角与TC IPC参数以及两侧电网戴维南... 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通过晶闸管触发控制电感支路构成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 IPC),并将其应用于交流弱联系的互联电网中,推导了晶闸管触发延迟角与TC IPC参数以及两侧电网戴维南等值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计及两侧电网等值参数影响下的TC IPC运行特性。以东北-华北电网经带TC IPC的联络线交流弱联系为例,说明TC IPC对互联电网具有动态连续潮流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IPC) 晶闸管 触发延迟 等值参数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