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的红腹锦鸡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邱胜荣 张希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锦鸡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范围最广,限制其进行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和森林起源类型。具体表现为:主要活动于海拔1 200-2 000m的范围内,不利用海拔高于2 700m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其相对丰度呈递减趋势;在栖息范围内喜欢在人工林及次生林中活动,较少利用天然林;典型的日间活动动物,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活动时段,分别为12:00—14:00,16:00—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 生境选择 日活动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措施:红外触发相机使用技术探索
2
作者 滕继荣 何礼文 +3 位作者 王钧亮 冯杰 李宏飞 黄映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49-52,共4页
红外触发相机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但有效拍摄率和照片可辨识度有待提高。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触发相机安装使用情况和拍摄得到的有效照片为对象,对比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提出15项相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 红外触发相机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但有效拍摄率和照片可辨识度有待提高。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触发相机安装使用情况和拍摄得到的有效照片为对象,对比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提出15项相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包括机型选择、相机参数设置、障碍物清除、逆向曝光、相机与地面位置关系、相机高度、相机固定、有效距离、相机间距、相机误启动、相机保养、相机伪装、诱饵使用、位点信息和相机内存卡,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监测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方 姚冲学 +2 位作者 刘宇 张宏雨 陈明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0-14,111,共6页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有37个位点拍摄到野生绿孔雀的图像,捕获1 370张绿孔雀独立有效照片。根据调查结果,结合3S技术,作出了绿孔雀分布图。结果显示,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老厂、新化等5个乡镇/街道的6个片区,呈斑块状分布,且这些区域均位于保护区之外,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各种群间无法交流,急需开展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绿孔雀 斑块状分布 破碎化 栖息地保护 红外触发相机 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亮 杨增武 +2 位作者 田瑞祥 陶金鼎 包新康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并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为红外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 动物监测 荒漠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山区动物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亮 赵伟 +2 位作者 杨增武 陶金鼎 包新康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 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 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期间共获得独立照片732张,经辨认,共拍摄到25种野生动物,隶属2纲,10目,15科,25属.哺乳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是北山羊(Capra ibex)、岩羊(Pseudois nayaur)及中亚兔(Lepus capensis);鸟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为红嘴山鸦(Pyrrhocorx pyrrhocorax)、岩鸽(Columba rupestris rupestris)和石鸡(Alectoris chukar).与传统样线法相比较,红外相机在大型兽类、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及夜间活动的动物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鸟类调查中适用性不高,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难以辨识.调查中同时发现,荒漠地区野生动物多聚集在水源地附近,但水源地同时放牧干扰较为严重,建议设立单独的牲畜饮水地,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山区 动物调查 安西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天华 李元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180个位点共拍摄到照片2 362张,其中58.5%为兽类,9.1%为鸟类,7.4%为工作人员,5.8%为其他人员,18.2%为未发现目标动物/人员的空照片。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180个位点共拍摄到照片2 362张,其中58.5%为兽类,9.1%为鸟类,7.4%为工作人员,5.8%为其他人员,18.2%为未发现目标动物/人员的空照片。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3种,其中兽类11种(分属4目8科),鸟类12种(分属4目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岩羊、马鹿、赤狐;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大嘴乌鸦、红嘴山鸦、石鸡。拍摄发现了保护区多年未见实体的马麝,证实了马麝在贺兰山尚未绝迹。并讨论了红外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 监测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白鹇栖息地选择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游卫云 高欣 +3 位作者 梅爱君 徐卫南 张先福 鲁庆斌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4-570,共7页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的一个新手段,已显示出多方面的独特优势。2015年8月—2016年9月,选择浙江省临安区北部的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和大峡谷4个区域7块样地,安放127台相机,并测定13个生态因子,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栖...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的一个新手段,已显示出多方面的独特优势。2015年8月—2016年9月,选择浙江省临安区北部的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和大峡谷4个区域7块样地,安放127台相机,并测定13个生态因子,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可比较的8个生态因子中(与传统方法比较),有6个相同,占75%;2个有差异,占25%。白鹇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水源和人为干扰等密切相关。从干扰因素看,白鹇偏好选择人为干扰少、离公路较远(500~1 000 m)的栖息地,并回避下坡位。从食物因素看,白鹇主要选择坡度较小、灌木较少(<20株/4 m 2)、草本适中(50~100株/m 2)和落叶较多(≥80%)的栖息地。由于白鹇强烈回避人为干扰强度大的栖息地,有关部门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专门针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管理,制定政策措施,降低人为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 生态因子 栖息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德宏野生动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加苍 王维镇 +3 位作者 张定灿 石干么 张云辉 蔺以亮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选择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活动密集区安装红外触发相机60台用于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拍摄到的可识别野生动物共有9目20科47种,其中哺...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选择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活动密集区安装红外触发相机60台用于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拍摄到的可识别野生动物共有9目20科47种,其中哺乳动物有6目16科35种,鸟类有3目4科12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并首次在国内拍到云豹的清晰影像,为德宏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调查 哺乳动物 鸟类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触发相机在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追踪华南虎(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ThomasD.Dahmer GuiXiaojie TianShurong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2001—2003年的20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一些触发相机,以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共设置r3种触发相机,包括TrailMaster(美国)的主动式和被动式相机以及WildlifeTw... 2001—2003年的20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一些触发相机,以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共设置r3种触发相机,包括TrailMaster(美国)的主动式和被动式相机以及WildlifeTwo(中国深圳)的被动式相机。首先在保护区西部沿着小路和动物足迹放置了一些相机。之后又从2002年开始在保护区东部追加放置了一些相机,这是因为有村民报告在这一区域发生了家畜丢失,发现猫科动物足迹以及听到吼叫声。在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的20个月期间,共8307个拍摄日,获得6180张照片,其中有1437张包括野生动物(平均每100个拍摄日17张野生动物照片)。合计拍摄到33种野生动物。,野猪(Susscrof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和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被拍摄最频繁的物种。既没有拍到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没有拍到水鹿(Cervusunicolor)这种虎重要的猎物。最频繁被拍摄到的猫科动物是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村民偶尔报告的掠走山羊的事件可能是豹(Pantherapardta)造成的,但是不能确定。利用触发相机调查超过1000d没有拍摄到虎,这一充分的证据足以支持该调查区没有虎的结论(d=0.05)。20个月超过8300个拍摄日没有在壶瓶山拍摄到虎,显示该地区没有虎。值得注意的结果是拍到红腹锦鸡、黄喉貂(Martesflavigula)、毛冠鹿和黑熊(Ursusthibetanus)的频率很高。这些物种是中国或国际受保护物种,包括被列为国内受保护物种,或同时列为国际受保护物种,又或者像毛冠鹿这种几乎是未知的物种。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有3个保护区。我们讨论建议将这4个保护区合并为一个更大的保护地域来保护虎及其猎物。并且在此简要地评论了我们使用的3种触发相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相机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华南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为例
10
作者 王亮 杨增武 +2 位作者 田瑞祥 陶金鼎 包新康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监测 红外触发相机 荒漠地区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红外触发相机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监测分析——以岳坝站龙潭辖区为例
11
作者 董乐乐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8期53-54,共2页
指出了红外触发相机作为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损伤性”采样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的常用手段,当前,很多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辅助巡护监测。基于此,着重探讨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佛坪保护区的应用,以岳坝保护站龙潭辖区为例,... 指出了红外触发相机作为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损伤性”采样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的常用手段,当前,很多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辅助巡护监测。基于此,着重探讨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佛坪保护区的应用,以岳坝保护站龙潭辖区为例,分析了2018年收集到的数据,评价了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佛坪自然保护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白鹇生境选择研究
12
作者 古定豪 吴必锋 +2 位作者 余德会 李登江 李扬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9-82,共4页
为掌握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对生境选择特征,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10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活动的白鹇进行监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到100台红外相机在野外工作监测调查18074个相机日,共... 为掌握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对生境选择特征,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10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活动的白鹇进行监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到100台红外相机在野外工作监测调查18074个相机日,共获得41739份视频和照片,其中监测到白鹇的视频或照片有1325份,通过分析统计白鹇独立有效照片(视频)有731份,监测到白鹇的点位共计37个。对监测样地白鹇的RAI统计分析得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白鹇相对多度指数为RAI=4.044,其网格占有率为42.05%。在统计分析白鹇生境选择的生态因素后,发现白鹇选择的生境主要是靠近水源、食物资源丰富、地势适中及Ⅲ~Ⅳ级海拔梯度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活动区域内灌木较少(<2株/m^(2)),草本适量(2~50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白鹇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火炮实验场多相机触发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劲松 董永明 王茂森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3期69-71,共3页
为实现火炮射击实验场多相机实时采集实验图像,设计基于FPGA的火炮试验场多相机触发控制系统。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以键盘的输入以及上位机和下位机的RS-485通信作为控制手段。详细介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通过FPGA逻辑分析仪实时在... 为实现火炮射击实验场多相机实时采集实验图像,设计基于FPGA的火炮试验场多相机触发控制系统。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以键盘的输入以及上位机和下位机的RS-485通信作为控制手段。详细介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通过FPGA逻辑分析仪实时在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原理简单、结构紧凑、控制手段多、可靠性高,能克服传统触发电路的缺陷,满足火炮发射场多相机触发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射击试验场 相机触发 在线仿真 RS-485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监测调查中红外相机安装架设注意事项
14
作者 李志龙 魏秀红 齐丽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0期194-195,共2页
结合甘肃省阿克塞县林业生态工作站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阿克塞县祁连山西向余脉末端山区和阿尔金山东向余脉山区开展雪豹及其伴生动物野外保护性调查和监测项目工作的有利时机,通过连续几年的架设红外线触发相机,回收采集数据、分析研究... 结合甘肃省阿克塞县林业生态工作站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阿克塞县祁连山西向余脉末端山区和阿尔金山东向余脉山区开展雪豹及其伴生动物野外保护性调查和监测项目工作的有利时机,通过连续几年的架设红外线触发相机,回收采集数据、分析研究阿克塞县雪豹及其伴生动物分布、数量、种群特征以及祁连山-阿尔金山是否存在雪豹连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雪豹保护与监测调查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红外触发相机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监测调查 红外触发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东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方明 刘婷 +5 位作者 李仁杰 沈德才 王杰 杨进良 胡国琪 佟富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616张,共拍摄到兽类3目5科5种,鸟类6目11科15种,爬行类1目1科2种。(2)就物种相对丰度指数(I_(RA))而言,兽类以野猪(I_(RA)=55.52)、豹猫(I_(RA)=9.74)居前2位;鸟类排名前2位的是紫啸鸫(I_(RA)=8.93)、黑领噪鹛(I_(RA)=3.90);爬行类相对丰度指数均为0.16。(3)从动物区系上看,鸟类和兽类都以东洋界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的93.33%和60.00%。(4)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野猪、紫啸鸫和白鹇为昼行性动物,且在白天有多个日活动高峰,豹猫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 野生脊椎动物 多样性 森林公园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区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继芳 杨晓俊 +1 位作者 何强利 李先敏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掌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区域动物分布现状,在蒿坪站后沟内安放4台红外相机对地栖鸟类和兽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后沟内共监测到野生动物28种,其中鸟类18种,隶属于4目6科;兽类10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 为掌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区域动物分布现状,在蒿坪站后沟内安放4台红外相机对地栖鸟类和兽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后沟内共监测到野生动物28种,其中鸟类18种,隶属于4目6科;兽类10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红外相机监测记录也反映了部分物种的活动规律,为保护区的动物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红外触发相机 野生动物 监测 相对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林藏“猫眼” “红外”窥野兽
17
作者 唐忠香 谢彩文 《广西林业》 2020年第6期30-31,共2页
猫儿山,世人熟知的是,这是华南第一高峰,漓江、资江、寻江三江之源;鲜力由为人知的是,这里藏"龙"卧"虎",野兽出没。自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山林间安装了红外触发相机,各种难得一见的野兽被无人自动拍摄的&qu... 猫儿山,世人熟知的是,这是华南第一高峰,漓江、资江、寻江三江之源;鲜力由为人知的是,这里藏"龙"卧"虎",野兽出没。自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山林间安装了红外触发相机,各种难得一见的野兽被无人自动拍摄的"猫眼"窥到。这些可遇不可求的珍贵影像,保护区整理出三段短视频,本刊运用二维码技术分享给大家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二维码技术 可遇不可求 短视频 红外触发相机 猫眼 山林 野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保护区6种鸟兽新记录
18
作者 滕继荣 何礼文 +3 位作者 李仁洪 王钧亮 李宏飞 丁雪梅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22-25,共4页
白水江保护区有鸟类17目45科135属288种,兽类7目28科59属77种。2014年以来,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和数码相机,通过影像资料确认白水江保护区新记录动物5种,分别为红翅噪鹛、藏雪鸡、长尾地鸫、绿翅短脚鹎、岩羊;核实保护区文献记载动物1种,... 白水江保护区有鸟类17目45科135属288种,兽类7目28科59属77种。2014年以来,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和数码相机,通过影像资料确认白水江保护区新记录动物5种,分别为红翅噪鹛、藏雪鸡、长尾地鸫、绿翅短脚鹎、岩羊;核实保护区文献记载动物1种,即亚洲金猫;其中藏雪鸡、岩羊和亚洲金猫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保护区 野生动物 红外触发相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