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于桁架在轨装配的单向触发搭接机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许焕宾
张敬尧
周玉林
姚建涛
李德勇
李京涛
-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9-386,共8页
-
基金
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目(040102)。
-
文摘
针对桁架结构在轨搭接过程中节点插接脱离共存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外部驱动,单向触发,能够实现桁架节点锁紧与解锁功能顺次切换的搭接机构,运用Matlab插值方法对搭接机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利用Adams软件对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搭接机构能够在单向驱动触发下实现被导向零件的唯一确定运动轨迹,并完成解锁与锁定状态的顺次切换。研究结果能够为复杂大型桁架结构的搭接机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关键词
桁架结构
在轨装配
单向触发机构
搭接机构
-
Keywords
truss structure
on orbit assembly
one way trigger mechanism
lapping mechanism
-
分类号
V47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机电引信擦地炸惯性发火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安晓红
顾强
张亚
茅浩年
-
机构
中北大学
山西北方惠丰机电有限公司
-
出处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7,共3页
-
文摘
为了满足机电引信高作用可靠性的要求,对弹底擦地炸惯性发火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在对机构闭合响应时间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和头部触发机构的对比,分析了引信通过3mm胶合板的钝感度和靶后对地灵敏度,并进行了离心试验和擦地炸性能试验验证,表明引信擦地炸作用率不小于90%,设计符合要求。
-
关键词
机电引信
擦地炸机构
触发机构
钝感度
灵敏度
-
Keywords
electromechanical fuze
grazing explosion device
contact firing device
insensitivity
sensitivity
-
分类号
TJ432.2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苏式B-90机械时间触发双用引信结构性能分析
- 3
-
-
作者
宋玉槐
-
出处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0-49,共10页
-
文摘
苏式B-90机械时间触发双用引信是苏联70年代末研制生产的,技术性能虽属一般,但结构较为新颖,尤其是运输保险机构、装定定位机构、钟表击针释放机构、远解隔爆机构等的设计思想,可供引信设计人员借鉴。本文主要根据国外三发样品的测绘资料、试验测试数据等整理而成。
-
关键词
引信技术
B-90
隔爆机构
装定
性能分析
双用
触发机构
钟表机构
定位机构
制动爪
-
分类号
TJ43-55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触发引信炸点自感应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4
-
-
作者
鞠长郁
张河
周天胜
赖百坛
-
出处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1-55,7,共6页
-
文摘
本文回顾了触发引信的发展历史。就传统的触发引信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目前国内外触发引信炸点自感应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对此。最后提出一种具有高性能价格低的新型模拟电路,并分析了它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
关键词
触发引信
炸点
模拟电路
控制技术
自适应引信
装定
适时起爆
隔爆机构
触发机构
振荡器频率
-
分类号
TJ43-55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基于电磁感应的线圈靶引信保险距离试验方法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吴晓颖
张万君
杜恩祥
杨军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系
-
出处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38,共5页
-
文摘
针对无触发机构的非铁质弹体引信,不能采用传统碰靶试验方法动态考核保险距离这一关键问题,提出线圈靶方法,在引信中加装电磁感应元件,利用设置在保险距离上的通电线圈靶,使引信通过电磁感应在靶上空炸,动态考核保险距离。理论计算、仿真和实验证明方法可行。
-
关键词
无触发机构引信
电磁感应
保险距离
动态试验
-
Keywords
fuze without impact meehanism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afety interval
dynamic test
-
分类号
TJ430-65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O441.3
[理学—电磁学]
-
-
题名张衡地动仪的诞生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冯锐
武玉霞
-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97,共1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44019)
中国地震局科学研究专项"地动仪复原模型的优化和定型设计"
-
文摘
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观察异象、辨别凶吉"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动力。作者追溯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衡的学术历程、地动仪的问世过程,分析了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古代的地震观念和灵台科学活动的特点。指出地动仪的研制起步于公元128年,张衡基于感性认识升华出两个地震概念——地震的位置可按方位判断、地震和地裂必须加以区别,这使地动仪的研制有了明确的技术追求。仪器制作上,张衡崇尚"制器尚象"的原则。地动仪的测震原理模仿了悬挂物(即天然验震器)对地震的反应,技术实现上借鉴了门闩类的触发机构,还通过龙首吐丸的方式留下了发生地震的物质证据,这3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成就了公元132年地动仪的问世和134年的成功验震,构成他科技创新的完整内容。地动仪的发明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当时的东汉及其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地动仪的发明
张衡
古代地震观念
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
悬挂物
触发机构
-
Keywords
The birth of seismoscope Zhang Heng Ancient idea for earthquake Seismic activities in early Eastern Han Dynasty Hanging object Trigger mechanism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焦志刚
钟大鹏
王宏伟
邢存震
-
机构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
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针对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难以考核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ultiphysics/LS-DYNA与ADAMS的联合仿真方法,分析了穿爆弹碰击45。钢薄靶情况下引信惯性触发机构灵敏度问题。试验及仿真结果对比表明,250m/s着速下弹丸引信喷性触发机构对4~8Hml厚45^(#)钢靶有足够灵敏度,满足穿爆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作用性能要求。
-
关键词
穿甲爆破弹
引信
惯性触发机构
活机体
灵敏度
-
Keywords
armor-piercing high-explosive projectile
fuze
inertia initiation mechanism
plunger body
sensitivity
-
分类号
TJ431.3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