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送变电工程勘察设计费的解释计算
1
作者 陈惠筠 《江苏电机工程》 2007年第z2期77-78,共2页
介绍了送变电工程勘察费以及工程设计费的计算方法,并且分别以工程应用实例对勘察设计费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关键词 送变电工程 勘察设计费 解释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物体线图的计算机解释
2
作者 郭航 储珺 高满屯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92,共6页
在Sugihar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自动解释工程物体线图的迭代方法。该方法根据线图中隐含的几何元素间的约束关系,从有误差的工程物体画隐线图恢复平面立体的三维参数,并对画隐线图中有误差的节点位置进行校正,使得修正后的线图... 在Sugihar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自动解释工程物体线图的迭代方法。该方法根据线图中隐含的几何元素间的约束关系,从有误差的工程物体画隐线图恢复平面立体的三维参数,并对画隐线图中有误差的节点位置进行校正,使得修正后的线图是一个工程物体的投影线图,并且尽量和原输入线图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解释 迭代 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组学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庆东 赵春艳 +2 位作者 谢周华 宋树林 宋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提供强有力的无创诊断工具。其构建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仅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精度,还在耐药结核病的预测及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在结核病诊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受限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临床验证不足等问题,影像组学模型在结核病诊疗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发现,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技术在结核病(含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价值,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与临床落地场景的创新分析,为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其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结核病精准医疗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结核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相CT图像的深度学习ResNet18和ResNet50模型诊断肾结核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易婉晴 郑雪怡 +2 位作者 张状 孙维荣 袁小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肾结核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正常肾脏、肾囊肿、肾积水患者。共纳...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肾结核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正常肾脏、肾囊肿、肾积水患者。共纳入200例患者共400个肾脏的CT图像数据。将400个肾脏CT图像分为结核组(114个)和非结核组(286个),并且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肾结核:85个;非肾结核:235个)和测试集(肾结核:29个;非肾结核:51个)。基于训练集通过ResNet18和ResNet50网络分别构建肾脏平扫期、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测试集评估所构建模型对肾结核的诊断效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结果:训练集中,结核组平均年龄为(41.27±11.75)岁,明显低于非结核组[(54.05±13.97)岁];测试集中,结核组平均年龄为(44.06±11.95)岁,明显低于非结核组[(56.12±10.7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53、3.444,P值均<0.05)。训练集中,结核组男性占66.7%(40/60),女性占33.3%(20/60);非结核组男性占60.9%(78/128),女性占39.1%(50/1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4)。测试集中,结核组男性占64.3%(18/28),女性占35.7%(10/28);非结核组男性占58.7%(27/46),女性占41.3%(19/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4)。ResNet18模型肾脏各期相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均高于ResNet50模型。ResNet18模型中以皮髓质期为最佳,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25、93.1%、86.3%、88.7%和0.857;ResNet50模型皮髓质期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858、72.4%、84.3%、80.0%和0.724。结论:基于多期相CT图像的ResNet18模型诊断肾结核的效能优于ResNet50模型,ResNet18模型中以皮髓质期诊断效能最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传龙 王坤 高人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技术及其应用,指出了这些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并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 血清学试验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结构图像纹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樊文萍 王雪 +4 位作者 王波涛 张晓欢 刘梦琦 陈峰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纹理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在磁共振1.5T(MR-1.5T)及3.0T(MR-3.0T)上行脑部3DT1WI结构像扫描。对3D结构像进行脑部灰质及白质分割,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全脑纹理分析,纹理... 目的比较不同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纹理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在磁共振1.5T(MR-1.5T)及3.0T(MR-3.0T)上行脑部3DT1WI结构像扫描。对3D结构像进行脑部灰质及白质分割,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全脑纹理分析,纹理特征参数包括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及熵。结果 MR-3.0T全脑灰质熵高于MR-1.5T(2.170±0.059比2.163±0.054,F=4.465,P=0.039)。MR-3.0T全脑白质角二阶矩(0.734±0.008比0.736±0.007,F=11.368,P=0.001)及熵(1.392±0.051比1.397±0.042,F=10.612,P=0.002)低于MR-1.5T,MR-3.0T全脑白质逆差距高于MR-1.5T(0.875±0.005比0.873±0.004,F=10.776,P=0.002)。结论磁共振场强可影响脑部灰质及白质T1WI结构图像纹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与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唐辉 王嵇 +1 位作者 殷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7-928,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结论: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能将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鼻骨及其邻近组织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外伤 鼻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干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秋 曲方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脑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例高血压脑干脑病的临床诊治经过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治水平。结果 3例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就诊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经过快速有效降压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头颅CT和MR...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脑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例高血压脑干脑病的临床诊治经过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治水平。结果 3例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就诊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经过快速有效降压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脑干广泛异常信号,伴或不伴幕上改变和脑干出血,治疗后复查影像学,病灶显著消退。结论临床-影像学分离是高血压脑干脑病的典型特点,积极有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病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瞬时波强与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好辉 袁建军 +2 位作者 周艳珂 牛瑜琳 田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和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76例,将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8例作为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8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和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76例,将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8例作为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8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瞬时波强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合并组患者瞬时减速度波强、转化前的瞬时减速度波强、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瞬时波强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脉搏波放大指数等数值增加,动脉顺应性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较脑梗死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瞬时波强和回声跟踪技术能定量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对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弹性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回声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特征分析在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波涛 刘刚 +2 位作者 何蕾 李丽慧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1-446,451,共7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N随访患者基线及随访3个月(A组)、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2年(C组)的高分辨CT图像,以每组首次发现的GGN图像为基线,分析其GGN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结果随访3个月1个结节缩小;随访6~12个月1个结节增大,1个结节缩小;随访2年4个结节增大,其中2例出现密度差异。剩余结节形态、密度及大小均无明显变化。A组、B组及C组之间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理特征分析可以量化评估GGN的属性特征改变,作为GGN随访的量化工具,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随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磁共振参数反应图在肿瘤精准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思影 陈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8-472,共5页
传统影像学方法在评估肿瘤疗效时忽略了肿瘤内部空间反应的异质性,而基于逐个体素分析的CT和磁共振参数反应图通过对比肿瘤治疗前与治疗后(中)的功能参数差异,能较及时、客观、准确地评价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提高了肿瘤治疗相关变化的影... 传统影像学方法在评估肿瘤疗效时忽略了肿瘤内部空间反应的异质性,而基于逐个体素分析的CT和磁共振参数反应图通过对比肿瘤治疗前与治疗后(中)的功能参数差异,能较及时、客观、准确地评价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提高了肿瘤治疗相关变化的影像监测及其空间分辨的敏感度,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改进和预后评估。本文主要对CT和磁共振参数反应图及其在肿瘤精准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诊断显像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肿瘤 治疗结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附睾结核CT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翔 马仲序 +3 位作者 付旭文 杞敏 许艳玲 沈凌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为了解附睾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笔者收集了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菌学或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56例附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有阴囊肿... 为了解附睾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笔者收集了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菌学或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56例附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有阴囊肿痛症状者37例(66.1%),其中合并阴囊皮肤窦道形成者9例(16.1%);合并肺结核、肾结核、鞘膜积液、睾丸受累者分别为29例(51.8%)、26例(46.4%)、24例(42.9%)、15例(26.8%)。CT表现为附睾增粗56例(100.0%)、病灶多发34例(60.7%)、单侧附睾受累32例(57.1%)、附睾钙化8例(14.3%);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附睾病变仅结节状强化、仅环状强化及同时有二者表现分别为23例(41.1%)、19例(33.9%)、14例(25.0%)。认为附睾结核患者多有阴囊肿痛,可合并肺结核及肾结核,CT扫描多为单侧附睾受累、病灶多发,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具有一定CT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男性生殖器 放射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志鹏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病理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双45°斜轴位DR摄片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穹 汪茂文 +3 位作者 王钢 陈小昕 李广成 路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双45°斜轴位DR摄片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分别行足部正位和斜位、跟骨侧位和轴位DR摄片及跟骨双45°斜轴位DR片,取得跟骨不同部位骨质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经... 目的:探讨跟骨双45°斜轴位DR摄片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分别行足部正位和斜位、跟骨侧位和轴位DR摄片及跟骨双45°斜轴位DR片,取得跟骨不同部位骨质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经X线片或CT检查发现证实跟骨骨折46例,其中足部正斜位发现跟骨骨折21例;跟骨侧轴位片共发现骨折30例;跟骨侧轴位加双45°斜轴位摄片发现跟骨骨折42例,与跟骨侧轴位片相比,分别多发现跟骨前突骨折3例及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6例。各个摄片方法对跟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45%、65%和91%。结论:跟骨侧轴位加拍双侧45°斜轴位DR摄片能明显提高跟骨骨折诊断率,尤其是对跟骨结节内外侧突及跟骨前部近跟距关节处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跟骨骨折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