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实习生对慎独认知与实践经历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1
作者 锁彤晖 张凤琴 +2 位作者 芮晓丽 杨国琴 汪丽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及相关经历,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实习生...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及相关经历,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和经历归纳为3个主题:慎独的本质与内涵,慎独的实践价值与现实困境,影响慎独的内、外部因素。结论护理实习生对慎独有较正面的理解;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多层面支持和引导,帮助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逐步觉醒慎独意识,实现慎独素养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 实习 慎独 职业伦理 职业道德 解释现象学 质性研究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邓林园 王婧怡 +2 位作者 唐逸文 乔丹桔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得到家长教育焦虑共性心理特征的4个高级主题:失败的家长角色、高度的亲子一体化、僵化的思维模式、脆弱的应对机制,以及对应的10个初级主题。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理解家长教育焦虑的症结原因,找寻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焦虑 解释现象学分析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现象学分析在中国的运用:系统评价及指南 被引量:29
3
作者 侯力琪 唐信峰 +1 位作者 何丽 贾晓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6-1841,共16页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解释现象学分析在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逐渐兴起。目前在中国,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筛选,最终纳入49篇...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解释现象学分析在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逐渐兴起。目前在中国,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筛选,最终纳入49篇期刊文章。根据Smith(2011)为解释现象学分析提出的4个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6篇研究明确提及了解释现象学的理论原则,33篇文章的资料收集及分析过程清晰透明,大部分研究(n=40)条理清晰、言之成理,但只有约1/4的研究(n=13)提供了足够强的证据来支持其提取出来的主题。只有4篇全部达到质量标准,11篇基本达到标准,大部分文章没有达到标准。最后,本研究尝试提出一份解释现象学分析的使用指南,供将来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现象学分析 系统评价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索即学习视角下个体认识论信念与知识变化过程探究——基于解释现象学方法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包丹宇 曹树金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1期85-95,111,共12页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的相交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解释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访谈、问卷和眼动追踪引导的回溯性口头报告了解参与者一般性认识论信念和主题认识论信念,采用访谈和书面报告从知识质量、知识变化广度和知识变化深度多个方面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知识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两种认识论信念差异较大;主题认识论信念的简单性和确定性越低,则搜索策略越灵活,知识质量更高,知识变化广度更大;当认识正当性信念缺失时,知识变化深度也会缺失;主体对知识有用性建构影响了最终的知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信念 搜索即学习 解释现象学 眼动实验 回溯性口头报告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心理资本构成的解释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霜霜 卢翔宇 +2 位作者 尚东旭 王鑫鑫 郭玉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结合文化情境及护士职业特点,探询护士积极心理资本的构成。方法采用解释现象学研究方法,筛选35篇关于国内优秀护理工作者的事迹和文字报道资料;对保定市3所三甲医院22名优秀护士进行半结构式...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结合文化情境及护士职业特点,探询护士积极心理资本的构成。方法采用解释现象学研究方法,筛选35篇关于国内优秀护理工作者的事迹和文字报道资料;对保定市3所三甲医院22名优秀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文献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形成护士积极心理资本二阶三因素结构:工作任务型心理资本(沉着稳重、工作沉浸、坚韧、乐观、自我效能、职业责任感、适应)、人际沟通型心理资本(包容、奉献、谦虚、团体感)、学习发展型心理资本(反思、学以致用、主动作为、创新力)。将护士积极心理资本定义为护士在完成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沟通以及规划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种可开发、可测量对提升个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的类状态积极心理力量。结论护士积极心理资本二阶三因素结构,可为全面认识护士群体的心理资本特征和开发护士心理资本评价工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心理资本 解释现象学 积极心理学 有效沟通 个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描述到解释:现象学研究路径转向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广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6,共5页
现象学的哲学观被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后,众多的现象学流派又融合成两种主流的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流派即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性现象学,而且也逐渐呈现出从描述性路径转向解释性路径的特点。解释性现象学在描述性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 现象学的哲学观被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后,众多的现象学流派又融合成两种主流的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流派即描述性现象学和解释性现象学,而且也逐渐呈现出从描述性路径转向解释性路径的特点。解释性现象学在描述性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两者在哲学基础、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论这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对这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性现象学 解释现象学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一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173,共6页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是在超越胡塞尔的现象学。这里的存在意义是指将传统哲学中那种客体化的实在——"存在"解构之后获得的东西。这个使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存在意义,甚至是我们这个生活世界更根本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解释 构境论 解构 存在 哲学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情的双曲线:关系意义中的生活废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一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生活并非像常识所体验的那样,只是客观地发生,它从指引式的倾向开始,经过看不见间距的双曲线,最终在自我封闭的椭圆阻断中失去自身。并且,从动态的过程上看,它不过是通过某种不断返照和事先建构的复杂关涉才得以实... 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生活并非像常识所体验的那样,只是客观地发生,它从指引式的倾向开始,经过看不见间距的双曲线,最终在自我封闭的椭圆阻断中失去自身。并且,从动态的过程上看,它不过是通过某种不断返照和事先建构的复杂关涉才得以实现的。可是,我们在关涉活动的返照中建构起来的周围世界,并不是本己的东西,而只是走向毁灭的生命废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倾向 间距 双曲线 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的意向性:此岸世界的灰暗生存——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9
作者 张一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3,共6页
青年海德格尔认为,在动荡不居的生活中,我们其实是在追逐财富和新奇之物中失去自己,因为我们所欲求的生活的物性之有的本质其实为无。生命本身的毁灭不再是抽象性的关涉,而在操持性的时间——适时性和操持性的空间——虚无之中。被加重... 青年海德格尔认为,在动荡不居的生活中,我们其实是在追逐财富和新奇之物中失去自己,因为我们所欲求的生活的物性之有的本质其实为无。生命本身的毁灭不再是抽象性的关涉,而在操持性的时间——适时性和操持性的空间——虚无之中。被加重了的关涉更深地陷入物欲之操持,诱惑、异化和生存自身的连根拔除,构成了实际性生活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意向性 适时 虚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10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1,共8页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 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境,在讲稿之外的"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中强力表现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论思想。"活页"文本中出现了一个在正式讲稿中并没有直接出场的更深思想构境层,它由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术话语概念群构成并突现为思想场境:存在与存在者的清晰存在论差异的界划,打交道与操劳的归基对应,存在特性与怎样存在的全新路径。这已经完全异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现象学 活页 强表现文本 弱表现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本禹 崔光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90,共5页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形成了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取向。经验的研究取向主要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更多地基于解释学哲学,二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心理学而言,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提供了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另一种研究途径,并且使得心理学更加真正地面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心理学 经验的现象学心理学 解释现象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和辩证法在语言中的契合──析伽达默尔“游戏—对话”论的双重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卫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50-54,共5页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解释学中的深刻内涵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游戏一对话”论 哲学解释现象学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传记学:一种人格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兼评《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13
作者 李莉莉 《心理学探新》 202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调研究者的意识经验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本质直观和意义理解,以关照完整人格和人的内在世界。从根本而言,心理传记学属于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天命可违》一书充分体现了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是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的实践案例。除共时性比较和三角互证外,心理传记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是否如实描述了研究对象,是否充分理解了对象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广泛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传记学 现象学-解释学分析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 解释学特征 解释学特征 现象学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从语文和文学角度翻译还原意义的“如如”结构(其三)
15
作者 屈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Z期60-61,共2页
从解释现象学角度来理解翻译,我们就会发现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要弄清楚这个结构,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翻译还原就是在翻译中还原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内在本... 从解释现象学角度来理解翻译,我们就会发现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要弄清楚这个结构,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翻译还原就是在翻译中还原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意义关系,因此,翻译还原说到底是还原"如如"结构,同时也是对意义关系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还原 解释现象学 如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如何接近教育
16
作者 冯立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近几年来 ,解释现象学的教育研究方法逐渐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由于它对教育的理解与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不同 ,因此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向。本文从二者对教育的... 近几年来 ,解释现象学的教育研究方法逐渐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由于它对教育的理解与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不同 ,因此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向。本文从二者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出发 ,就其理论追求、立场方法和表述方式三个方面 ,对这两种研究方式作一个对比剖析 ,以说明在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重新理解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解释现象学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哲学作为元科学
17
作者 陈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8,共10页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科学 解释学的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方法研究
18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创造性诠释成果的意义,并通过与《公羊传》诠释方法的对比,指明章氏诠释方法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格要求;最后,试图通过章氏本人的学行履历探讨其诠释思想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解释 还原 结构 剥离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痛体验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迪 王鹏程 +3 位作者 张萍 翁艳敏 钱湛 乔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痛体验。方法: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痛体验。方法: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归纳分析得出4个主题:身体状态失控;日常活动受限;心理状态负面;发现正向的疾痛意义。结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痛体验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疾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疾痛 解释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