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解释学思想
被引量:
1
1
作者
普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9-65,共7页
解释学,作为美学的一种批评方法,诞生于西方近代.进入20世纪中晚期后,以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解释学,异军突起,迅速蔚为当代西方美学流向的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现代解释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
解释学,作为美学的一种批评方法,诞生于西方近代.进入20世纪中晚期后,以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解释学,异军突起,迅速蔚为当代西方美学流向的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现代解释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思想.如果我们结合西方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就可以发现,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解释学的强烈胎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现代
解释
学
解释
者
艺术文本
以意逆志
中国古代
解释活动
“意”
审美理解
司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释学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特点
2
作者
晓兵
《理论月刊》
1986年第6期61-63,共3页
二次大战后,以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为主流的哲学流派,对西方学术和思想领域曾有过重大影响。分析哲学所崇尚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和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所谓“人学”的一些观点,也曾在我国理论界和一些青年中有过一定冲击。国内哲学界经过几年...
二次大战后,以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为主流的哲学流派,对西方学术和思想领域曾有过重大影响。分析哲学所崇尚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和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所谓“人学”的一些观点,也曾在我国理论界和一些青年中有过一定冲击。国内哲学界经过几年的分析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解释
学
存在主义
分析哲学
新特点
哲学思潮
解释活动
认识
活动
当代西方哲学
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化学学科解释促进化学学科理解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茂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化学教学中开展解释类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素养落地”的具体途径之一。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提出创设化学学科解释类活动的两种方式:追求本原性方式和促进内容结构化方式。提出对解释类活动进行评价的三...
化学教学中开展解释类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素养落地”的具体途径之一。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提出创设化学学科解释类活动的两种方式:追求本原性方式和促进内容结构化方式。提出对解释类活动进行评价的三个要素——领域、结构与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科理解
化学学科
解释
课堂教学
解释
类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阐释中的主体性真实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潇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对象意识
自我意识
理解的前结构
认识论
解释活动
解释
者
意识自我
思维与存在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历史文化框范的阐释与批评——延安时期鲁迅研究枝谈
被引量:
1
5
作者
丁亚平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9期46-50,共5页
一鲁迅研究与鲁迅评论,在延安文艺理论批评界的出现和存在,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时,对鲁迅的阐扬、品评与研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批评而批评,相反,却是有着鲜明的导向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创造性的解释活动。历史需要对这位现...
一鲁迅研究与鲁迅评论,在延安文艺理论批评界的出现和存在,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时,对鲁迅的阐扬、品评与研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批评而批评,相反,却是有着鲜明的导向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创造性的解释活动。历史需要对这位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做出创造性的阐释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创造性
历史文化
文艺理论批评
价值取向
解释活动
延安时期
文化巨人
文化现象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被引量:
3
6
作者
孙凤
屠友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193,共9页
本文意在探讨"意义三分"何以成为表意学的核心概念,并得出以下结论:"意义三分"是作为"意义科学"的表意学的基础理论,是表意学"翻译-解释"活动的展开依据,是使表意学发展为"意味哲学"...
本文意在探讨"意义三分"何以成为表意学的核心概念,并得出以下结论:"意义三分"是作为"意义科学"的表意学的基础理论,是表意学"翻译-解释"活动的展开依据,是使表意学发展为"意味哲学"的前提,是表意学得以恢复"母性感知"同"父性理智"之关联的关键所在,是对表意学思维方式的凝缩,是表意教育的核心教义。得益于"意义三分"的提出,维尔比夫人的表意学理论确立了语境的重要性,彰显了"对话"与"他性"哲学,将符号论与价值论结合起来,强调人类在符号使用中的责任行为能力,赋予表意学明显的伦理色彩。对"意义三分"在表意学中重要作用的探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表意学理论特色之所在,从而深化对表意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尔比夫人
表意学
意义三分
感知
意图
意味
“翻译-
解释
”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解释学思想
被引量:
1
1
作者
普慧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9-65,共7页
文摘
解释学,作为美学的一种批评方法,诞生于西方近代.进入20世纪中晚期后,以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解释学,异军突起,迅速蔚为当代西方美学流向的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现代解释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思想.如果我们结合西方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就可以发现,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解释学的强烈胎动。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现代
解释
学
解释
者
艺术文本
以意逆志
中国古代
解释活动
“意”
审美理解
司空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释学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特点
2
作者
晓兵
出处
《理论月刊》
1986年第6期61-63,共3页
文摘
二次大战后,以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为主流的哲学流派,对西方学术和思想领域曾有过重大影响。分析哲学所崇尚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和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所谓“人学”的一些观点,也曾在我国理论界和一些青年中有过一定冲击。国内哲学界经过几年的分析和批判。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解释
学
存在主义
分析哲学
新特点
哲学思潮
解释活动
认识
活动
当代西方哲学
哲学界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化学学科解释促进化学学科理解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茂力
机构
上海市崇明中学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文摘
化学教学中开展解释类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素养落地”的具体途径之一。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提出创设化学学科解释类活动的两种方式:追求本原性方式和促进内容结构化方式。提出对解释类活动进行评价的三个要素——领域、结构与表征。
关键词
化学学科理解
化学学科
解释
课堂教学
解释
类
活动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阐释中的主体性真实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潇
机构
华南建设学院社科部
出处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对象意识
自我意识
理解的前结构
认识论
解释活动
解释
者
意识自我
思维与存在
费尔巴哈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历史文化框范的阐释与批评——延安时期鲁迅研究枝谈
被引量:
1
5
作者
丁亚平
出处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9期46-50,共5页
文摘
一鲁迅研究与鲁迅评论,在延安文艺理论批评界的出现和存在,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时,对鲁迅的阐扬、品评与研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批评而批评,相反,却是有着鲜明的导向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创造性的解释活动。历史需要对这位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做出创造性的阐释与研究。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创造性
历史文化
文艺理论批评
价值取向
解释活动
延安时期
文化巨人
文化现象
评论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被引量:
3
6
作者
孙凤
屠友祥
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19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建符号学基本原理视域下的符号否定性与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17BZW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普通符号学与生态符号学研究"[项目编号:16JJD74001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意在探讨"意义三分"何以成为表意学的核心概念,并得出以下结论:"意义三分"是作为"意义科学"的表意学的基础理论,是表意学"翻译-解释"活动的展开依据,是使表意学发展为"意味哲学"的前提,是表意学得以恢复"母性感知"同"父性理智"之关联的关键所在,是对表意学思维方式的凝缩,是表意教育的核心教义。得益于"意义三分"的提出,维尔比夫人的表意学理论确立了语境的重要性,彰显了"对话"与"他性"哲学,将符号论与价值论结合起来,强调人类在符号使用中的责任行为能力,赋予表意学明显的伦理色彩。对"意义三分"在表意学中重要作用的探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表意学理论特色之所在,从而深化对表意学的认识。
关键词
维尔比夫人
表意学
意义三分
感知
意图
意味
“翻译-
解释
”
活动
Keywords
Lady Welby
Significs
the meaning triad
sense
meaning
significance
interpretive-translative process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解释学思想
普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释学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特点
晓兵
《理论月刊》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运用化学学科解释促进化学学科理解
王茂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论阐释中的主体性真实
胡潇
《现代哲学》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为历史文化框范的阐释与批评——延安时期鲁迅研究枝谈
丁亚平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孙凤
屠友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