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性语言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祝全香 唐树芝 +3 位作者 李颖 耿旭 刘桂红 李晓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住院期间认知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性地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每天至少一次,连续10 d,以科学为依据正确地解释和判断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其与疾病有关的事项。自制问卷调查表,对...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住院期间认知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性地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每天至少一次,连续10 d,以科学为依据正确地解释和判断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其与疾病有关的事项。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情况。结果经过解释性语言干预,干预组患者能够坚持疗程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01)。经过住院观察及离院后追踪调查脑病的发生率,干预组为5.46%,对照组为18.18%,干预组的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解释性语言的干预,使患者认知行为偏差得以矫正,能够正确面对疾病,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坚持疗程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有效地降低了脑病的发生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性语言 一氧化碳中毒 认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性语言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全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575-1577,1581,共4页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出院时,采用调查表评定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可否存在纠纷预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好于对照...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出院时,采用调查表评定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可否存在纠纷预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存在纠纷预警。结论:解释性语言的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理解和配合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性语言 临床护理 医疗纠纷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医务人员的医德语言修养
3
作者 刘素珍 蒋秀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130-131,共2页
医德语言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德标准和医学科学的要求而运用的语言。医德语言一般可分为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和暗示性语言五种。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显著的特点是文化水平高,他们... 医德语言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德标准和医学科学的要求而运用的语言。医德语言一般可分为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和暗示性语言五种。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显著的特点是文化水平高,他们说话大都萎婉、含蓄、言辞有度、语义准确、条理分明,大多比较讲究语言方面的修养,因此,做为高校医务人员,更应该注重医德语言方面的修养。要加强医德修养,首先要熟悉医德语言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医德语言 语言修养 知识分子 语言方面 医德修养 高校 解释性语言 医疗活动 暗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ript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涛 朱光喜 +1 位作者 朱耀庭 姚文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7-98,137,共3页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跨平台运行应用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诸如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解释运行的脚本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C-Script的设计与实现,并将其应用于网络协议设计与测试系统。
关键词 C-Script脚本语言 解释性语言 INTERNET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语文能力从讲故事开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共4页
讲故事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实在在的文化软实力。真语文主张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教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民族的故事、讲好国家的故事。上期我们发起了以“讲故事与... 讲故事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实在在的文化软实力。真语文主张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教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民族的故事、讲好国家的故事。上期我们发起了以“讲故事与语文能力”为主题的讨论,本期我们约请三位专家学者继续就此展开具体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奇感 写作技能 现实生活 夜路 索然寡味 情绪高涨 启迪性 文学素养 兴味盎然 解释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型艺术符号问题探微——兼析朗格和爱恩海姆“符号观”
6
作者 李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65-68,37,共5页
一很久以来,人们企望通过艺术符号的理论设想,向造型艺术的深层领域迈进一步。仅从格罗代克、佛罗姆、弗洛依德、容恩、朗格和爱恩海姆等学者的著作中,我们便能领略其中探索的艰难和可贵。纵观美术史,“从人们熟悉的大圣人头顶上的光环... 一很久以来,人们企望通过艺术符号的理论设想,向造型艺术的深层领域迈进一步。仅从格罗代克、佛罗姆、弗洛依德、容恩、朗格和爱恩海姆等学者的著作中,我们便能领略其中探索的艰难和可贵。纵观美术史,“从人们熟悉的大圣人头顶上的光环,到‘盖尔尼卡’(Guernica)画像”和“代表女性的玫瑰花或代表贞洁的百合花,……都是画家们常用的符号”,“艺术中确实包含着许多符号,而且它们确实也为艺术品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朗格分析的启示在于,当代美术家经常在创作中追求视觉隐喻,通过选择视觉符号,以暗示和象征等方式,捕捉现实的本质和传递思想观念。事实上,来自美术创作和理论的双方,都已逐渐意识到,视觉艺术特殊的造型空间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已无法用描述性和解释性语言等同地予以表达,而且迄今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符号 符号使用 艺术家 艺术品 朗格 丰富内涵 美术史 艺术价值 视觉符号 解释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