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解释学特征 解释学特征 现象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下的中西哲学的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严春友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33-35,共3页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quo...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标志着中国传统阐释学最终实现了"语言学转向".严春友则从现象学的视域对中西哲学的两种解释学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在中国强解释传统依然存在的情形下,建立那种旨在解释古代文章的作为一门解释技术的"中国解释学"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也不应该,倒是主张"居中"的现象学和现代解释学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或许可以治疗人们在肯定与否定的两极之间跳跃的毛病.李清良鉴于对中西阐释理论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焦点和热点,指出中国的阐释学研究如果不是从自己的时代问题出发,就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从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传统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切入中外阐释理论的研究,可能是使中国的阐释学研究获得其合法性的一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解释学特征 历史性 批判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欧洲的“中国形象”及其乌托邦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17世纪以后 ,中国与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的高潮。来华传教士们通过他们的书信、报告、著作、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典籍 ,把一幅关于中国的“肖像”展示在欧洲人面前 ,大大增加了欧洲人关于中国和东方的知识 ,开阔了欧洲人的世界... 17世纪以后 ,中国与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的高潮。来华传教士们通过他们的书信、报告、著作、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典籍 ,把一幅关于中国的“肖像”展示在欧洲人面前 ,大大增加了欧洲人关于中国和东方的知识 ,开阔了欧洲人的世界图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文化对启蒙思想家的激励和影响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评论 ,构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蔚为壮观而又意蕴无尽的文化景观。在启蒙时代 ,中国成了欧洲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王国”的一个典范。这种典范或“乌托邦”发挥了巨大的参照系的功能 ,对他们的社会改造方案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典范或“乌托邦”在启蒙时代激励了欧洲人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近代欧洲 乌托邦 解释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科学主义从近代到现代的内在消解之路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红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53,共9页
唯科学主义从近代到现代的内在消解之路朱红文唯科学主义是近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它既是一种科学观,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观。唯科学主义,准确地表达,应该叫做唯自然科学主义。它把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机械力学,看作知识、... 唯科学主义从近代到现代的内在消解之路朱红文唯科学主义是近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它既是一种科学观,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观。唯科学主义,准确地表达,应该叫做唯自然科学主义。它把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机械力学,看作知识、智慧和真理的唯一合理形式,进而用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科学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近代自然科学 维特根斯坦 解释学特征 人文科学 经验主义 语言 形而上学 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