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屠忠俊 《当代传播》 1999年第5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传播学 解释学方法 法兰克福学派 实证方法 批判方法 人文学科 社会科 哈贝马斯 研究方法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介绍传播学研究中解释学方法几个问题的说明(二) 被引量:1
2
作者 屠忠俊 《当代传播》 2000年第4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传播学研究 解释学方法 实证方法 批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批评抑或解释学: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国内学术界惯于将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称为新批评方法,这一指称有其合理性。但就宇氏对《文心雕龙》文本的总体性翻译释读与研究方法而论,它应归于文学解释学而非新批评。新批评方法只是其具体分析工具,文学解释学才是其真... 国内学术界惯于将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称为新批评方法,这一指称有其合理性。但就宇氏对《文心雕龙》文本的总体性翻译释读与研究方法而论,它应归于文学解释学而非新批评。新批评方法只是其具体分析工具,文学解释学才是其真正的研究方法论。宇文所安对文学解释学方法论征用的意义在于,它使《文心雕龙》在一种效果历史的辨证结构中走上了再经典化的道路,从而为探索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理论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宇文所安 新批评方法 解释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中江 《学术界》 2001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 ,它就与传统解释学特别是方法论解释学构成了一种尖锐的冲突。冲突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意义、对象、先见和解释的客观性。本文集中考察和疏理了哲学解释学和方法论解释学的各自立场和争论 ,并以此... 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之后 ,它就与传统解释学特别是方法论解释学构成了一种尖锐的冲突。冲突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意义、对象、先见和解释的客观性。本文集中考察和疏理了哲学解释学和方法论解释学的各自立场和争论 ,并以此为基础试图作出积极的反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意 对象 虚心 先见 客观性 方法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尔泰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解释学探讨
5
作者 陈嘉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4期19-23,共5页
狄尔泰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不仅影Ⅱ向了现象学、存在主义,影响了历史观念、人格理论研究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而且在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上,更有着深远的影响,有“解释学之父”之称。因而西方哲学... 狄尔泰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不仅影Ⅱ向了现象学、存在主义,影响了历史观念、人格理论研究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而且在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上,更有着深远的影响,有“解释学之父”之称。因而西方哲学界在二次大战之后,复燃了对狄尔泰的兴趣。狄尔泰曾经这样表白过:“我的真正目标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引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解释学方法 人文科学方法 人文科学研究 现代西方哲学 方法论研究 海德格尔 人文研究 施莱尔马赫 马克斯·韦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施特劳斯的解释学视域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兴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施特劳斯的思想依托在对经典作品的解释之上,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释学原则和方法,相对于流行的哲学解释学而言,可称为经典解释学。这种解释学的前提或出发点就在于哲学与政治、政治哲学和政治神学的永恒冲突,由此而提出了矛盾方法、文... 施特劳斯的思想依托在对经典作品的解释之上,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释学原则和方法,相对于流行的哲学解释学而言,可称为经典解释学。这种解释学的前提或出发点就在于哲学与政治、政治哲学和政治神学的永恒冲突,由此而提出了矛盾方法、文学形式和深度观察等解释学的新视域。在这种新视域中,才有可能“确如过去思想家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从而真正地学会聆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政治神学 解释学方法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学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国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1,31,共8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学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学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学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学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释学意识 解释学原则 解释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解释学视域下解释的客观性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8
作者 范海祥 程进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在分析了哲学解释学与方法论解释学争论的基础上,对传统译论的"客观性"与当今解构主义反理性的翻译观的滥觞加以分析,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解释学理论阐述了文本解释的客观性问题。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实践解释学 解释的客观性 方法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模型的响应式构建
9
作者 王惠颖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随着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形态的迭代发展,构建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成为迫切需要。很多职业院校在传统测评范式不变的基础上尝试扩展评价维度、增加评价方法和扩大评价范围,不仅没有契合数字化劳动素养测评的特点和需求,反... 随着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形态的迭代发展,构建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成为迫切需要。很多职业院校在传统测评范式不变的基础上尝试扩展评价维度、增加评价方法和扩大评价范围,不仅没有契合数字化劳动素养测评的特点和需求,反而面临着评价指标维度的聚合叠加、评价标准阐释的效度转嫁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的静态封闭等现实困境。数字化劳动素养结构性的变化和发展,根本上需要进行评价范式的转换。响应式建构主义以解释学的辩证方法论作为指导开展评价,标准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互动协商的结果,聚焦协商中的分歧和争议,持续辩证地进行回应,螺旋式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基于响应式建构主义开展的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需要多维聚焦响应式探索数字化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多种场域内嵌式观察数字化劳动素养的情境表现,多元主体协商式建构数字化劳动素养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劳动素养评价 建构主义 响应式聚焦 解释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10
作者 高秀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105,共8页
在汤一介先生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关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如果说1949年前汤先生自主奉行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方法,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是"两个对子"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么自1980年以... 在汤一介先生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关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如果说1949年前汤先生自主奉行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方法,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是"两个对子"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么自1980年以后,他一改过去的不成熟和错误,自主而自觉地而且是大胆而坚定地提出并践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研究法、解释学方法以及"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以西释中"方法等,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构建以及中国哲学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方法 范畴研究法 解释学方法 “以西释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比较体育观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贻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从对比较体育研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原则及其对比较体育研究导向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比较体育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体育研究应遵循差异性、历史客观性和共通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对不同体育文化精... 从对比较体育研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原则及其对比较体育研究导向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比较体育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体育研究应遵循差异性、历史客观性和共通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对不同体育文化精神的误读与臆测。为达此目的,应该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所突破。现象学方法和解释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体育观 历史客观性 现象学方法 解释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