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章程解释主体的确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才华 方世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学理解释和正式解释,都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重大的理论价值。中国共产党"二大"至"四大"通过的党章均规定其解释之权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此后修改通过的党章再未规定解释主体。应在解释权... 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学理解释和正式解释,都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重大的理论价值。中国共产党"二大"至"四大"通过的党章均规定其解释之权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此后修改通过的党章再未规定解释主体。应在解释权的层面明确党章的解释主体。党章的解释权只能由党章本身作出规定,党章解释主体的地位和职权应当与党章的地位和效力相匹配,党章解释权的行使应当满足党章解释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应当修改党章,将党章的解释主体确定为党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行使党章解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章 解释主体 中央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条约解释主体制度的完善——以修订我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为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寿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3,共14页
条约国内解释主体问题直接涉及条约国内效力。我国相关法律未规定条约地位,导致对条约解释主体等问题的分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等国内法之条约解释条款存在缺陷,这种缺陷涉及条约国内解释主体、效力、方法以及缔约权限... 条约国内解释主体问题直接涉及条约国内效力。我国相关法律未规定条约地位,导致对条约解释主体等问题的分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等国内法之条约解释条款存在缺陷,这种缺陷涉及条约国内解释主体、效力、方法以及缔约权限及制约机制。我国条约国内有权解释主体主要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国内法相关规定存在模糊性,并且缺乏可实施性。应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等国内法中关于条约解释主体制度的规定。条约解释主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可通过修订相关立法作为过渡,使相关立法具体化,以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条件成熟时可制定我国《法律解释法》。应明确条约在国内法的位阶和司法解释的地位,这是明晰条约解释主体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国内解释主体 WTO协定 《宪法》 《立法法》 《缔结条约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解释主体:论反讽时代主体符号学的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小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6,共8页
建立主体符号学是符号学学科奠基的重要环节。主体符号学的建构有两个维度:符号的主体学和主体的符号学。进入反讽时代,意义在文本中发生位移越出边界,发送主体和文本主体均不可靠,建立解释主体不仅成为符号学的内在要求,且引导着符号... 建立主体符号学是符号学学科奠基的重要环节。主体符号学的建构有两个维度:符号的主体学和主体的符号学。进入反讽时代,意义在文本中发生位移越出边界,发送主体和文本主体均不可靠,建立解释主体不仅成为符号学的内在要求,且引导着符号学研究范式从单纯的方法论,转向可使用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主体 反讽时代 主体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司法解释主体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松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但实际上有诸多不具备刑法司法解释主体资格者参与刑法司法解释。理论上关于刑法司法解释主体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认为,可以从应然和实然两个不同的视角,以及刑法司...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但实际上有诸多不具备刑法司法解释主体资格者参与刑法司法解释。理论上关于刑法司法解释主体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认为,可以从应然和实然两个不同的视角,以及刑法司法解释是否具有规范性等,将刑法司法解释主体分为刑法司法解释的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以及规范性刑法司法解释主体与个案刑法司法解释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司法解释 解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解释主体的资格与本体 被引量:3
5
作者 顾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101,共5页
作为认知方式的解释,须以主客体认识结构为其存在基础,因而解释主体不仅彰显出解释的认识论内涵,亦奠定了解释的本体论基础,而对于解释主体其本体的探讨,则构成解释学在本体论视域的展开。在我国法解释学和刑法解释理论中,关于法解释主... 作为认知方式的解释,须以主客体认识结构为其存在基础,因而解释主体不仅彰显出解释的认识论内涵,亦奠定了解释的本体论基础,而对于解释主体其本体的探讨,则构成解释学在本体论视域的展开。在我国法解释学和刑法解释理论中,关于法解释主体则是以探讨法解释主体资格为理论核心,以有权解释主体之外延为论争焦点。然而,法解释权力对于历史条件的依赖决定了解释主体的历史的存在不仅是解释的开端和基础,也是法解释权力归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主体 法律解释权力 本体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及主体——与吴丙新同志商榷 被引量:6
6
作者 侯国云 关仕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3,共6页
关于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有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之分。主观说主张刑法解释应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客观说反对揭示立法原意,折衷说在二者之间调和。吴丙新同志反对主观说,并讲了许多理由。笔者认为,刑法解释只能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不... 关于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有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之分。主观说主张刑法解释应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客观说反对揭示立法原意,折衷说在二者之间调和。吴丙新同志反对主观说,并讲了许多理由。笔者认为,刑法解释只能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不允许在法律之外寻找什么"活生生的法律"。关于刑法解释的主体,吴丙新同志认为立法机关、理论工作者和检察机关都不是刑法解释的主体,但法官是解释的主体。笔者与丙新的观点相左,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基本思想 解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动计算:一种主体性治理的新形式
7
作者 张樯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8,共10页
现代治理是建立在理性秩序基础上的,计算是实现理性秩序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计算秩序中,各类行动主体按照数学方法权衡利弊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个体被塑造成追求更好计算结果的理性主体。作为理性的对立面,情感也是影响治理的重要因素。针... 现代治理是建立在理性秩序基础上的,计算是实现理性秩序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计算秩序中,各类行动主体按照数学方法权衡利弊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个体被塑造成追求更好计算结果的理性主体。作为理性的对立面,情感也是影响治理的重要因素。针对情感这类难以被计算的对象,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生活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情感特征时,基于理性计算的治理秩序,需要重新思考理性主体的预设,将情感纳入计算秩序。不同于以群体为对象的情感治理,情动计算关注的是个体层面的情感流变如何影响行为。情动计算基于身体的数字化和交互体验的精心设计实现,旨在将个体塑造为一种具有计算思维的情动主体,这形成了一种主体性治理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计算 计算政治 计算秩序 计算治理 情感治理 主体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在刑事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蔚 杜文俊 任志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确定法官在刑事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是一个事关中国司法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本文在论证法官在刑事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之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司法解释的法学理论,构建了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刑事司法解释权配置模式,以... 确定法官在刑事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是一个事关中国司法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本文在论证法官在刑事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之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司法解释的法学理论,构建了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刑事司法解释权配置模式,以期通过该模式实现法官在刑法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应然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刑事诉讼 司法解释 中国 法官 解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解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制重构——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平台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进保 朱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司法解释本来是法律成长和实现法律精神的的重要途径,但是,解释权与解释方式的不断泛化又反过来干扰了法治原则的贯彻,彰显部门利益的潜规则盛行导致基本法权威的削弱。只有制定更加完备且具可操作性的刑事诉讼法典,及时修改全国人大关... 司法解释本来是法律成长和实现法律精神的的重要途径,但是,解释权与解释方式的不断泛化又反过来干扰了法治原则的贯彻,彰显部门利益的潜规则盛行导致基本法权威的削弱。只有制定更加完备且具可操作性的刑事诉讼法典,及时修改全国人大关于法律解释的决议,集中司法解释权于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清理各地方正在实行中的自制规范,建立强势审查备案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司法解释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法律成长 二元解释主体 一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伦理解释论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武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用最符合公众善恶观念的含义。“入罪解释论”和当下流行的“出罪解释论”都是荒谬和错误的。与“合乎伦理地解释刑法”相比,由谁来解释刑法、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刑法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善恶观念 批判 入罪解释 出罪解释 解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权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金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51,共8页
法律解释权是法律解释学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对此问题却鲜有研究,这既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学与规范法学的结合,也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法”的建设。本文是在传统法律关系原理的基础上,从规范法学的角度论述了法律解释权的概念... 法律解释权是法律解释学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对此问题却鲜有研究,这既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学与规范法学的结合,也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法”的建设。本文是在传统法律关系原理的基础上,从规范法学的角度论述了法律解释权的概念以及作为构成要素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构成要素 法学 法律解释主体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金钊 刘作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4-90,共7页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是与解释手段的科学性、解释过程的科学性和解释结果符合一定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概念。它既不存在于立法者创立的成文法之中(但也离不开成文法的约束),也不存在于自由法运动的倡导者所提倡的科学方法之中,而是存在...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是与解释手段的科学性、解释过程的科学性和解释结果符合一定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概念。它既不存在于立法者创立的成文法之中(但也离不开成文法的约束),也不存在于自由法运动的倡导者所提倡的科学方法之中,而是存在于解释主体所阐释的意蕴之中。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往往交叉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和经验事实的验证方法,并采用新的解释成文法意蕴的方法,探求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成文法 法律的客观性 解释 解释主体 解释法律 法治社会 概念法学 成文法律 法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合同解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洲 《政法论丛》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合同法 合同解释主体 合同解释规则 合同解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授权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解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43-48,共6页
授权解释是法律解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法律规范的正确、有效、适用起着积极作用。但当前我国的授权解释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例如,授权机关随意性很大,对授权条件、范围、方式等都不明确;解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授权解释是法律解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法律规范的正确、有效、适用起着积极作用。但当前我国的授权解释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例如,授权机关随意性很大,对授权条件、范围、方式等都不明确;解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来自授权方面的限制和要求。为此,需要从授权和解释两方面予以完善,建立完整的授权解释规则。授权规则包括:少授权原则,授权层次应有所限制,被授权者应明确,授权范围应具体。授权解释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应由被授权机关解释,内容应合法、具体,符合立法原意,符合法定形式。为保证授权解释的质量,还应加强对授权解释的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解释主体 法律解释 被授权者 解释 国家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解释方法 司法解释 授权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立法解释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军平 李交发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中国古代的立法解释与法律相伴而生 ,并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解释主体实际上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由于中国古代立法解释技术的日臻成熟 ,解释的方法亦多种多样。
关键词 举例解释 限制解释 类推解释 中国 古代 立法解释 解释主体 解释方法 文义解释 历史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解释在民商审判实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玉成 《学海》 200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合同解释 民商审判 应用 价值 合同解释主体 合同解释对象 方法性规则 原则性规则 合同法 效益解释规则 公平解释规则 习惯惯例解释规则 文义解释规则 整体解释规则 探求真意规则 客观表示解释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司法解释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姚建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29,共3页
司法解释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各级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而对有关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所作的权威性阐释与说明。司法解释就其性质而言,是有关立法活动的扩展和继续。但因它是在法创制已经... 司法解释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各级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而对有关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所作的权威性阐释与说明。司法解释就其性质而言,是有关立法活动的扩展和继续。但因它是在法创制已经完成基础上的法律阐释活动,故与立法活动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仅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有限的、极不充分的立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分析与思考 具体应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司法机关 专门司法机关 立法活动 行政机关 司法解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司法解释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堂庆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2,共4页
一、刑法司法解释主体长期以来,我国的刑法解释相当混乱,擅自解释的机关相当多。 (一)刑法典颁布前解释刑法的机关。单独作刑法解释的有:(1)公安部,如1951年10月公安部《关于处理女犯、少年犯及老年犯的指示》;(2)司法部。
关键词 刑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法解释 刑法立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解释主体 适用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司法解释 联合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现状与规范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晓一 李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35,共8页
刑事诉讼法(1)作为程序法,同样需要运用法解释方法。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具有不可取代的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存在解释主体多元化、解释对象宽泛、解释方法随意、解释效力碎片化等不足。规范刑事诉讼法律解释需要在解释主... 刑事诉讼法(1)作为程序法,同样需要运用法解释方法。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具有不可取代的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存在解释主体多元化、解释对象宽泛、解释方法随意、解释效力碎片化等不足。规范刑事诉讼法律解释需要在解释主体、解释顺序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解释主体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概率解释的多元论观点——评吉利斯的概率哲学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晓明 李旭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按照概率解释的多元论观点,概率演算具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并且每一种解释都是在特定的领域或情况下有效。拉姆齐、卡尔纳普和吉利斯等人就是持这一观点。吉利斯关于概率的观点即认为目前存在着三种可行的概率解释:主观主义解释、主体交... 按照概率解释的多元论观点,概率演算具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并且每一种解释都是在特定的领域或情况下有效。拉姆齐、卡尔纳普和吉利斯等人就是持这一观点。吉利斯关于概率的观点即认为目前存在着三种可行的概率解释:主观主义解释、主体交互解释和性向解释。这些不同的概率解释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其中认识论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客观解释适用于自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主义解释 主体交互解释 性向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