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行动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周钧
-
机构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校本行动研究的骨干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AIA10213)
-
文摘
我国早期的行动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认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普遍的教育规律,以教育实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对条件的控制,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仍遵循实证主义的"假设—验证"模式,另一方面也具备了解释主义的精神,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理解情境化的教育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行动研究更是坚持解释主义的立场,并出现"草根化"的趋势。行动研究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教师将他人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再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实证主义取向的行动研究
解释主义取向的行动研究
-
Keywords
action research
positivism oriented action research
hermeneutics oriented action research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卢立涛
井祥贵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
文摘
教育行动研究方式因其在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而受到倡导。这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于"重理轻用"、"低水平重复"、"文不对题"等对教育行动研究的泛化及滥用现象;混淆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存在"去理论化"倾向。秉持跨学科研究取向,以问题为中心,正确认识、评价和定位教育行动研究,廓清概念、规避"唯方法主义"倾向、重视理论思维,方有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良性发展。
-
关键词
教育行动研究
去理论化倾向
唯方法主义倾向
跨学科研究取向
-
Keywords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the tendency of de-theory
method centralism tre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
-
分类号
G40-03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社会批判与微观解释:教育研究新景观
- 3
-
-
作者
陈振中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1,共3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支撑我国教育教学研究基础的学科是哲学和心理学。哲学化的研究倾向于演绎与宏大叙事;心理学化的研究则信奉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以“客观性”、“定量”、“目标——效率”、“设计”、“控制”等为核心概念;近年来社会学和解释学的研究视角渐渐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这种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社会学、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理论,采取微观研究的方法,描述、解释和反思学校社会生活,为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
关键词
教育研究
解释学
社会学
研究取向
辩证唯物主义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