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
1
作者 亓振广 王桂从 +2 位作者 褚宏博 张帅 李映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针对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维间耦合导致传感器测力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首先,通过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获取解耦算法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针对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存在的维间耦合导致传感器测力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解耦算法。首先,通过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获取解耦算法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分析传感器维间耦合产生的原因及LSTM神经网络解耦原理,构建LSTM神经网络解耦模型;最后,采用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对传感器输出的多维非线性特性开展优化,解耦后得到传感器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和对应的输出数据,并与径向基函数(RBF)及最小二乘(LS)解耦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四点支撑式压电六维力传感器的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55%;采用基于LSTM的神经网络算法解耦后,传感器输出结果的最大非线性误差、交叉耦合误差分别为0.55%和0.28%,均小于RBF和LS算法。LSTM神经网络解耦算法能有效减少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维间耦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压电式 解耦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维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相关无偏转换量测的解耦算法
2
作者 盛琥 汪海兵 +2 位作者 曲成华 方青 靳俊峰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1,共6页
转换量测(CMKF)卡尔曼滤波能较好处理极/球坐标系内观测模型与直角坐标系内状态模型的不兼容问题,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由于方位误差余弦的非线性,转换量测样本分布和协方差阵估计不匹配,导致径向估计误差变大。针对低... 转换量测(CMKF)卡尔曼滤波能较好处理极/球坐标系内观测模型与直角坐标系内状态模型的不兼容问题,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由于方位误差余弦的非线性,转换量测样本分布和协方差阵估计不匹配,导致径向估计误差变大。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的非线性滤波问题,提出度量非线性影响的失配因子指标,采用基于视线坐标系的解耦去相关无偏转换量测(DUCM)模型,在径向上引入加权方位,改善失配因子,提高估计精度。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这种基于视线坐标系的解耦处理能显著提高径向估计精度,适用于其他转换量测方法,有较好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线坐标系 非线性滤波 去相关无偏转换量测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解耦算法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映君 韩彬彬 +4 位作者 王桂从 黄舒 孙杨 杨雪 陈乃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6-1271,共6页
针对四点支撑结构的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线性度差,维间耦合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分析了耦合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标定实验获取解耦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实... 针对四点支撑结构的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线性度差,维间耦合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分析了耦合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标定实验获取解耦所需的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采用RBF神经网络优化传感器输出系统的多维非线性解耦算法,解耦出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得到解耦后的传感器输出数据。对传感器解耦后的数据分析表明:采用RBF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得到的最大Ⅰ类误差和Ⅱ类误差分别为1.29%、1.56%。结果显示:采用RBF神经网络的解耦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小传感器的Ⅰ类误差和Ⅱ类误差,满足了传感器两类误差指标均低于2%的要求。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基本解决了传感器解耦困难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谐波潮流的一种解耦算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卢恩 张步涵 龚世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6,71,共4页
从电力系统谐波潮流计算的线性算法和非线性算法出发,提出了谐波潮流的一种解耦算法,改变常规非线性算法中将基波潮流与谐波潮流联立迭代的方法,使两者分立求解。其中,基波潮流通过牛顿法迭代求解,谐波潮流通过高斯消元法求解,两者通过... 从电力系统谐波潮流计算的线性算法和非线性算法出发,提出了谐波潮流的一种解耦算法,改变常规非线性算法中将基波潮流与谐波潮流联立迭代的方法,使两者分立求解。其中,基波潮流通过牛顿法迭代求解,谐波潮流通过高斯消元法求解,两者通过功率方程关联,并以此考虑基波与谐波之间的相互影响。文中给出了该解耦算法的原理,程序框图和实际算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明显减少了计算量,节省了内存,提高了计算速度,收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谐波 潮流 解耦算法 线性算法 非线性算法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静态解耦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茅晨 宋爱国 +1 位作者 高翔 徐国政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维间耦合是影响多维力/力矩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维间耦合的基本原理,在研究基于求解矩阵广义逆的静态解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耦合误差建模的静态解耦算法。以实验室研制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为... 维间耦合是影响多维力/力矩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维间耦合的基本原理,在研究基于求解矩阵广义逆的静态解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耦合误差建模的静态解耦算法。以实验室研制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为例进行标定实验,用两种解耦算法对其进行解耦计算。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耦合误差建模的静态解耦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间耦合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耦合误差模型 静态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组爬坡速度和网络安全约束的经济调度解耦算法 被引量:34
6
作者 韩学山 柳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32-37,共6页
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 ,由于机组爬坡速度、电网静态安全等约束的引入 ,在整个考虑周期内 ,机组的调度决策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关联 ,还具有时间上的关联 ,从而其调度模型不易求解。然而 ,在实际进行机组调度决策时 ,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前后... 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 ,由于机组爬坡速度、电网静态安全等约束的引入 ,在整个考虑周期内 ,机组的调度决策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关联 ,还具有时间上的关联 ,从而其调度模型不易求解。然而 ,在实际进行机组调度决策时 ,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前后关联度并不是很强。也就是说 ,未来对机组现时刻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的时间段是有限的。基于这一思想 ,在整个运行周期内 ,研究未来多长时间对机组现时刻的最优状态不构成影响 ,即基于前瞻技术 ,在确保整体最优的前提下 ,提出按一定的序列单时段解耦求解模型 ,借助内点法进行求解。以 IEEE可靠性分析的试验系统为例对本文算法在各种情况下进行分析比较 ,表明本文算法在计算代价上有一定优势 ,并且可以灵活应用到多种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爬坡速度 网络安全 约束 经济调度 解耦算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力传感器静态解耦算法及静态标定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武秀秀 宋爱国 王政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1-856,共6页
耦合误差严重影响着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标定试验的准确性对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传感器输出电压正负方向拟合函数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误差和分段拟合建模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算法。用十字梁结构的传感器进行... 耦合误差严重影响着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标定试验的准确性对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传感器输出电压正负方向拟合函数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误差和分段拟合建模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算法。用十字梁结构的传感器进行标定试验,将得到的标定数据应用于解耦算法中。通过标定数据验证了基于耦合误差和分段拟合的静态解耦算法性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静态解耦算法 标定 分段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修正策略的机组组合解耦算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楠 张粒子 舒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一个难点,理论上难以得到最优解。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修正策略的解耦算法。首先采用集结投影次梯度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得到机组组合的对偶解;然后依据对偶信息中的备用乘子及对偶组合状态建立粒子群...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一个难点,理论上难以得到最优解。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修正策略的解耦算法。首先采用集结投影次梯度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得到机组组合的对偶解;然后依据对偶信息中的备用乘子及对偶组合状态建立粒子群优化空间;而后利用无约束的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拉格朗日乘子的局部更新,通过粒子的调整和粒子间信息的传递改变机组启停,进而修正拉格朗日对偶解,最终得到机组组合问题的近似最优解。6个系统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求解速度及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松弛 粒子群优化算法 机组组合 经济调度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两类解耦算法及其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尤晶晶 李成刚 +1 位作者 吴洪涛 夏玉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938-2943,共6页
针对目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分别在位形空间内运用牛顿-欧拉方程以及在相空间内运用哈密顿正则方程推导出两类关于加速度6个分量的完全解耦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这两类算法均具有不依赖外部设备、不限制载体运动... 针对目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分别在位形空间内运用牛顿-欧拉方程以及在相空间内运用哈密顿正则方程推导出两类关于加速度6个分量的完全解耦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这两类算法均具有不依赖外部设备、不限制载体运动规律的优点。通过定性和定量对比两类算法数值求解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揭示了解耦机理,同时得到了六维加速度传感器解耦算法的五点选取原则。将实物样机安装在标准激振器上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算法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精度 效率 数值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解耦算法的激波诱导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君 刘瑜 周松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2-578,共7页
对一种模拟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二阶精度新型解耦算法进行两方面改进,流动算子采用基于Runge-Kutta方法的时间格式以后,可以推广到更多的空间差分格式,化学反应源项求解算子可以采用梯形公式、拟稳态逼近法和变系数常微分方程求... 对一种模拟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二阶精度新型解耦算法进行两方面改进,流动算子采用基于Runge-Kutta方法的时间格式以后,可以推广到更多的空间差分格式,化学反应源项求解算子可以采用梯形公式、拟稳态逼近法和变系数常微分方程求解器.对H_2/Air预混气体中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Lehr试验进行模拟,考察了化学动力学模型、网格尺寸和差分格式耗散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化学反应源项算子求解算法的计算效率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非平衡流动 解耦算法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VR的六维腕力传感器静态解耦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茅晨 高翔 +1 位作者 徐国政 宋爱国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6-743,共8页
针对维间耦合会影响六维腕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Multi-output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MSVR)的解耦算法。以实验室研制的六维腕力传感器为例进行静态标定实验,使用基于MSVR的解耦算法以及传统的... 针对维间耦合会影响六维腕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Multi-output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MSVR)的解耦算法。以实验室研制的六维腕力传感器为例进行静态标定实验,使用基于MSVR的解耦算法以及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求解标定矩阵的解耦算法对标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解耦算法稳定可靠,能有效抑制维间耦合的干扰,具有较高的解耦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间耦合 六维腕力传感器 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直流潮流PQ解耦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宪荣 柳焯 张伯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7,共8页
本文根据直流系统特点和快速PQ解耦特点,提出的交直流潮流算法不仅具有简捷、可靠的特色,而且易于考虑换流器和直流系统的众多约束,它克服了以往联立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的缺点。通过反映交流子系统与直流子系统之间耦合性质的关系方法,... 本文根据直流系统特点和快速PQ解耦特点,提出的交直流潮流算法不仅具有简捷、可靠的特色,而且易于考虑换流器和直流系统的众多约束,它克服了以往联立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的缺点。通过反映交流子系统与直流子系统之间耦合性质的关系方法,对换流器各种不同控制形式及直流系统各种不同运行方式,能够准确而简捷地考虑直流系统变量对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的影响。文中研究了采取不同修正方案修正B”对交直流潮流收敛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本文方法同以往一些交直流潮流算法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以往的算法快速而且对各种不同控制形式和运行方式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PQ解耦算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牵引电机磁场定向控制解耦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滢 郝荣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针对异步牵引电机,研究了磁场定向控制系统的电压解耦问题。就一种新的解耦算法,从动态响应、抗参数变化、弱磁区转矩响应等方面,借助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与现有的解耦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更适合于大功率牵引电机的解耦计算。
关键词 异步牵引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非结构有限体积解耦算法的激波诱导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瑜 刘君 白晓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把基于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的化学非平衡流动模拟的新型解耦算法推广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从而可用于模拟复杂几何构型下的化学反应流动。对H2/Air预混气体中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Lehr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振荡频... 把基于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的化学非平衡流动模拟的新型解耦算法推广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从而可用于模拟复杂几何构型下的化学反应流动。对H2/Air预混气体中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Lehr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振荡频率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计算方法具有时间和空间二阶精度。通过对不同几何外形发射体的计算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发射体的几何外形对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模式起决定作用。切削角小于等于15°时为规则模式下的高频振荡燃烧,切削角大于等于20°时为大扰动模式下的低频振荡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诱导燃烧 解耦算法 计算流体力学 非结构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负荷解耦算法在混合系统暂态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红斌 丁明 +1 位作者 汤海雁 李生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随着FACTS元件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对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含FACTS器件的电力系统的暂态仿真变得非常必要。在等效负荷解耦算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利用该算法进行含直流线路(HVDC)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混合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计算原理... 随着FACTS元件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对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含FACTS器件的电力系统的暂态仿真变得非常必要。在等效负荷解耦算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利用该算法进行含直流线路(HVDC)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混合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计算原理,给出详细的程序框图,并以修改后的EPRI-36节点系统为例进行讨论,证明该算法是可行、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混合系统 暂态仿真 等效负荷解耦算法 交流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C的柔性互联电网潮流解耦算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朝学 邹晓松 +4 位作者 袁旭峰 熊炜 余梦天 李芷萧 刘隽楷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3-18,共6页
基于交替迭代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是柔性互联电网研究的基础,其能灵活适应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各种控制方式,且对成熟的交流潮流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继承性。但此算法由于交、直流系统间存在耦合关系,需要交替进... 基于交替迭代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是柔性互联电网研究的基础,其能灵活适应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各种控制方式,且对成熟的交流潮流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继承性。但此算法由于交、直流系统间存在耦合关系,需要交替进行多次迭代。对此,分析了换流器稳态模型及其常用控制方式、直流电网潮流稳态模型,随后推导出柔性互联系统交替迭代法及交替迭代法需要进行多次交替迭代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VSC的柔性互联电网潮流解耦算法。在不重新划分交、直流系统界限的基础上,通过对VSC有功控制参量的两次处理,继承了交替迭代法优点的同时,可避免进行多次交替迭代,使得潮流计算更加简洁且更贴近实际模型,从而使柔性互联电网潮流计算量大为减小。通过IEEE9节点和IEEE30节点交流测试系统形成的两个柔性互联系统算例,验证了文中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电网 电压源换流器 交替迭代法 耦合关系 解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新型解耦算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瑜 刘君 +1 位作者 唐玲艳 崔小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4,共13页
在一种新型化学非平衡流解耦算法框架下,将WENO5M格式用于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流场计算.为了验证所发展算法的准确性,对多个典型算例进行了计算.首先计算了Oran的反射激波诱导爆轰实验,并考虑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和网格收敛性的影响,得到的... 在一种新型化学非平衡流解耦算法框架下,将WENO5M格式用于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流场计算.为了验证所发展算法的准确性,对多个典型算例进行了计算.首先计算了Oran的反射激波诱导爆轰实验,并考虑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和网格收敛性的影响,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和其他文献给出的计算结果符合很好,并且由于采用了一种最近提出的氢氧燃烧机理,模拟得到的实验中各个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相比于与以前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更好.然后计算了二维H2/O2/Ar爆轰,计算得到的胞格结构与实验和其他模拟结果符合较好,并得到了详细的爆轰发展历程.由于这种新型解耦算法的特点,仅需对现有的基于量热完全气体的可压缩流动计算程序做很小的修改,即能改造成化学反应流动计算程序,从而进一步体现了这种解耦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流 解耦算法 高阶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采样值的输电线路参数非解耦算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鲍乐 丛伟 +1 位作者 胡妹 孙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8,共6页
针对已有线路参数在线计算方法的实现方案复杂、计算结果不准确、线路参数计算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同步采样信息的非解耦计算方法。以线路π型集中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获取线路两端电流、电压同步采样信息,通过求解描述线... 针对已有线路参数在线计算方法的实现方案复杂、计算结果不准确、线路参数计算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同步采样信息的非解耦计算方法。以线路π型集中参数模型为研究对象,获取线路两端电流、电压同步采样信息,通过求解描述线路参数关系的微分方程组,实现线路参数的在线计算。以不对称状态下的三相单回线路和同塔双回线路为例,介绍了基于双端同步采样信息的线路参数非解耦计算过程,PSCAD/EMTDC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采样信息 线路参数 π型集中参数模型 解耦算法 在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耦合输电线路频率相关模型的动态分段非解耦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康生 文俊 +3 位作者 赵晓斌 辛清明 蔚泽 韩民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07-2314,共8页
多相耦合输电线路的频率相关分布参数模型是分析任意多回交、直流输电线路最实用的模型,其非解耦算法具有计算精确、适用于不对称参数等优点,但应用于谐波稳态计算时,存在运算复杂、数值规模大及计算需要分段等问题。该文对频率相关模... 多相耦合输电线路的频率相关分布参数模型是分析任意多回交、直流输电线路最实用的模型,其非解耦算法具有计算精确、适用于不对称参数等优点,但应用于谐波稳态计算时,存在运算复杂、数值规模大及计算需要分段等问题。该文对频率相关模型非解耦算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了1种输电线路最优分段长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1种频率相关模型的动态分段非解耦算法。该算法根据预设的计算精度,对各次谐波频率动态选取分段长度。验证算例表明,该文所提算法计算精度高,可根据需求任意指定精度,同时可以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软件复杂度,因此对电力系统谐波稳态分析软件的设计实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频率相关模型 分布参数 谐波 解耦算法 动态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算法的三容水箱液位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宇欣 常广晖 +2 位作者 吴越 陈诚 刘树勇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9期99-104,共6页
工程控制系统工况日渐复杂,用于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传统的PID控制在控制MIMO系统时存在滞后现象,导致控制过程中会有很长的调节时间以及明显的超调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容易得... 工程控制系统工况日渐复杂,用于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传统的PID控制在控制MIMO系统时存在滞后现象,导致控制过程中会有很长的调节时间以及明显的超调量,系统的稳定性不容易得到保证,最终影响预期效果。文中以德国公司AMIRA设计的DTS200三容水箱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DTS200三容水箱的结构和原理构建了DTS200三容水箱MIMO系统模型,通过在Simulink平台对三容水箱系统进行建模。利用非线性解耦原理设计了解耦控制器,之后在其基础上进行PID设计来调节水箱的控制系统,最后通过输入不同的目标液位对该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解耦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水箱系统输入输出的耦合性,使得PID能够很好地控制水箱的目标液位,改善了传统PID控制面对MIMO系统由于存在耦合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容水箱系统 液位控制 PID控制 MATLAB/SIMULINK 解耦算法 MIMO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