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状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曹国臣 傅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20,共6页
研究了辐射状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按仅保留故障线路的原则选取边界节点,将辐射状故障配电网分解成两大部分:对称电源部分和不对称故障线路部分。在序坐标下,根据戴维南定理将对称电源部分进行等值简化,使辐射状故障配电... 研究了辐射状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按仅保留故障线路的原则选取边界节点,将辐射状故障配电网分解成两大部分:对称电源部分和不对称故障线路部分。在序坐标下,根据戴维南定理将对称电源部分进行等值简化,使辐射状故障配电网仅保留1~2个节点。在相坐标下对简化后的辐射状故障配电网进行三相解耦处理,建立起故障分析计算的三相四线解耦等值电路。根据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求得故障电气量。文中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戴维南等值电路的阻抗参数可直接由支路阻抗参数求得,故障分析计算无需形成辐射状配电网节点复数导纳或阻抗参数矩阵;(2)可方便地模拟辐射状配电网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和计及限流器、短路点接触电阻的影响;(3)两相短路、三相短路、两点异相接地短路分析计算方法均十分简单。算例表明:文中方法是分析计算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辐射状配电网故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辐射状故障 故障分析 解耦相分量法 计算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杆双回线断相故障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傅旭 王锡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按照仅保留双回线的原则选取同杆双回线首末节点作为边界节点,在相坐标下将同杆双回线进行解耦处理,建立同杆双回线的解耦等值电路。避免了直接在相坐标下进行计算时各相之间的耦合,根据简单的电路理论即可分析复杂的同杆双回线完全或... 按照仅保留双回线的原则选取同杆双回线首末节点作为边界节点,在相坐标下将同杆双回线进行解耦处理,建立同杆双回线的解耦等值电路。避免了直接在相坐标下进行计算时各相之间的耦合,根据简单的电路理论即可分析复杂的同杆双回线完全或者非完全断相故障。此方法避免了同杆双回线断相故障计算中复杂的序网连接,可以方便、精确地模拟同杆双回线断相故障,且方便计及非完全断相时的断相口故障阻抗。算例表明该方法是分析计算同杆双回线断相故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双回线 故障 解耦相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的解耦相分量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傅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3,共5页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系统的故障电流分布,传统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需求。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开展研究,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将含有分布...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系统的故障电流分布,传统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需求。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开展研究,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分析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将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分解成"梯形"网络和"辐射状"网络,选择短路点为边界节点,借助于相序参数变换技术,通过三相解耦等值电路计算故障点短路电流,并利用支路电流分流系数计算任意节点电压。所提算法无需形成配电网节点复数导纳或阻抗参数矩阵;可以精确地模拟故障;可方便地计及短路点接触电阻的影响;避免了复杂的序网连接。采用20节点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算例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路电流分流系数 解耦相分量法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相分量模型的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旭 付翀丽 王永庆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1期65-69,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选取故障点为边界节点将故障后的电网等值成相坐标下的仅含短路端口或者断线端口的解耦等值电路,从而在相坐标下可方便地模拟各种短路故障和断相故障,避免了复杂的序网连接,可方便地计及短...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解耦相分量法。选取故障点为边界节点将故障后的电网等值成相坐标下的仅含短路端口或者断线端口的解耦等值电路,从而在相坐标下可方便地模拟各种短路故障和断相故障,避免了复杂的序网连接,可方便地计及短路点接触电阻以及非完全断相处的故障阻抗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兼具对称分量法和相分量法的优点,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计算的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相分量法 故障计算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