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迁移学习和解纠缠负采样的去偏推荐方法
1
作者 刘琦 唐宏 杨力鸣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1121,共7页
针对现有去偏推荐方法在选择负样本时将样本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导致的采样偏差问题,以及不平衡的热门-长尾项目表征学习无法有效缓解数据稀疏的问题,提出融合迁移学习和解纠缠负采样的去偏推荐方法(DTDN)。该方法首先利用交互行为中的对... 针对现有去偏推荐方法在选择负样本时将样本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导致的采样偏差问题,以及不平衡的热门-长尾项目表征学习无法有效缓解数据稀疏的问题,提出融合迁移学习和解纠缠负采样的去偏推荐方法(DTDN)。该方法首先利用交互行为中的对撞效应设计负采样模块;其次,根据采样数据设计特征解耦模块对用户和正负样本的特征进行解耦表征学习(DRL);然后,在表征学习阶段引入迁移学习模块,以对齐热门项目和长尾项目的表征分布;最后,基于解耦表征设计样本选择器去除数据中的固有偏差,帮助模型准确学习用户和正负样本特征中的规律。在两个实际应用数据集上的广泛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优的基线方法CD 2AN相比,DTDN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明显的提升,验证了DTDN在降低推荐系统偏差负面影响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去偏推荐 负采样 解纠缠表征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解纠缠和联合域对齐的滚动轴承多源域迁移诊断方法
2
作者 邹松 董绍江 +1 位作者 夏宗佑 牟小燕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133,共9页
针对变工况环境下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振动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及待诊断样本标签难获取,导致轴承故障难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解纠缠和联合域对齐的滚动轴承多源域迁移诊断方法。首先,为更好提取源域和目标域的通用特征,利用卷积自编... 针对变工况环境下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振动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及待诊断样本标签难获取,导致轴承故障难诊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解纠缠和联合域对齐的滚动轴承多源域迁移诊断方法。首先,为更好提取源域和目标域的通用特征,利用卷积自编码器和正交约束实现域共享特征和域私有特征的解纠缠,筛除域私有特征并保留域共享特征进行域间对齐;其次,为缩小源域与目标域间的特征分布差异,采用多核最大均值差异(multiple kernel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K-MMD)和相关对齐(correlation alignment,CORAL)方法构建融合度量准则;最后,为避免多源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诊断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源对抗模块和迁移对抗模块实现源域间及源域与目标域间的域混淆增强,并采用协同决策方式进行特征加权融合,降低弱相关域特征的干扰,实现最终的故障诊断识别。通过两种跨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数据集对所提方法开展试验验证,并与单源域诊断方法及其它多源域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多源域迁移学习 特征解纠缠 联合域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浩凯 祁云嵩 吴宇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2-778,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知识补全模型在处理知识图谱异构性上的不足,及大部分模型采用单一静态实体表示方式导致的模型表达能力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模型。首先,该模型通过学习每个实体的解纠缠表示... 针对现有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知识补全模型在处理知识图谱异构性上的不足,及大部分模型采用单一静态实体表示方式导致的模型表达能力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模型。首先,该模型通过学习每个实体的解纠缠表示,对实体的潜在影响因子进行多组件表示。其次,利用注意力机制,为两个相连的实体选择最具影响力的潜在影响因子作为连接要素。接着,通过关系感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聚合实体因子级的邻域消息,有效地减少了在信息聚合过程中不相关信息的相互干扰,进而显著增强了模型的语义表达能力。此外,为了使模型在评分过程中关注与给定关系最相关的实体组件,进一步引入了一个自适应评分系数,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感知给定的关系与实体不同组件的关联度。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模型在WN18RR和FB15K-237数据集的知识图谱补全任务上相较其他先进基线模型表现更优,并显著地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补全 图神经网络 解纠缠邻域信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化特征引导对抗性解纠缠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元妹 王凤随 王路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8,共9页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旨在无监督设置下从非重叠的相机中识别出同一行人。针对现有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网络不能充分提取行人特征以及相机之间的差异导致行人检索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细化特征引导对抗性解纠缠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旨在无监督设置下从非重叠的相机中识别出同一行人。针对现有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网络不能充分提取行人特征以及相机之间的差异导致行人检索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细化特征引导对抗性解纠缠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设计特征细化信息融合模块嵌入ResNet50网络的不同层,用以增强网络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设计特征解耦学习方法最小化行人特征和相机特征之间的互信息,减少相机差异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同时设计对抗性解纠缠损失函数进行无监督联合学习。在两个公共数据集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上对所提方法进行评估,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了4.6%、3.1%,相较于基线算法具备较强的鲁棒性,满足在无监督背景下对行人的识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无监督 特征细化 相机差异 对抗性解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纠缠表示学习的人脸反欺骗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毅岩 石亮 +1 位作者 张遨 岳晓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02-2507,共6页
针对现有人脸反欺骗模型面对不同应用场景识别精度低、泛化性能不佳的问题,引入解纠缠表示学习,提出一种基于解纠缠表示学习的人脸反欺骗方法。该方法采用U-Net架构和ResNet-18作为编/解码器。首阶段训练中,通过输入真实样本使得编码器... 针对现有人脸反欺骗模型面对不同应用场景识别精度低、泛化性能不佳的问题,引入解纠缠表示学习,提出一种基于解纠缠表示学习的人脸反欺骗方法。该方法采用U-Net架构和ResNet-18作为编/解码器。首阶段训练中,通过输入真实样本使得编码器仅学习到真实样本相关信息。第二阶段,构建对抗性学习网络,输入不具标签的样本,将预训练的编码器输出和新编码器输出进行特征融合,由解码器重建图像,在鉴别器中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抗训练,以实现特征的解耦。模型与一些经典人脸反欺骗方法相比,有着更好的检测性能,在OULU-NPU数据集的数个实验中,最低的检测错误率仅为0.8%,表现优于STDN等经典检测方法。该人脸反欺骗方法通过分阶段训练的方式,使得模型在对抗性训练中获得了相比端到端模型更具判别性的特征表示,在欺骗特征图输出阶段采用多分类策略,减小了不同的图像噪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反欺骗 解纠缠表示学习 多分类 域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解纠缠的用户—兴趣点联合预测
6
作者 马卓 陈东子 +1 位作者 何佳涵 王群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5-1695,共11页
用户—兴趣点预测问题基于在线用户的历史签入记录来判断用户是否会签入特定兴趣点,但用户—兴趣点数据存在长尾分布现象。针对该数据稀疏性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将地理效应和地理序列效应通过自监督学习进行解纠缠表示,以提升兴趣点预测... 用户—兴趣点预测问题基于在线用户的历史签入记录来判断用户是否会签入特定兴趣点,但用户—兴趣点数据存在长尾分布现象。针对该数据稀疏性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将地理效应和地理序列效应通过自监督学习进行解纠缠表示,以提升兴趣点预测任务的可解释性和准确性。文章引入语义序列效应,提出一种改进的解纠缠图嵌入模型,该模型利用兴趣点在地理空间和语义空间的成对约束,基于地理坐标空间和语义类别空间中影响因素的特征表达、特征修正、特征解耦合和多层感知机融合,在地理层面上结合语义层面更好地预测用户对兴趣点的访问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签入稀疏的数据集上依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预测 自监督解纠缠 图嵌入 联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纠缠表示学习在跨年龄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莉明 田茂 颜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00-3505,共6页
跨年龄人脸识别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跨年龄人脸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解纠缠表示学习,提出了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解纠缠表示学习(IPDRL)网络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该网络由编码器、生... 跨年龄人脸识别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跨年龄人脸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解纠缠表示学习,提出了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解纠缠表示学习(IPDRL)网络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该网络由编码器、生成器和鉴别器构成。编码器在对特征中的年龄变化进行解纠缠的同时,对人脸图像的身份信息进行编码,提取只利于身份鉴别的特征,实现身份特征和年龄特征的解纠缠;生成器根据输入的年龄特征生成对应的身份保持的年龄图像;鉴别器通过对抗学习和多任务学习实现年龄和身份的类分布预测。通过将解纠缠表示学习、对抗学习和多任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保留了人脸图像的身份信息,并使跨年龄人脸图像识别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解纠缠表示学习 多任务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媒体解纠缠表示学习的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蔺泽浩 李国趸 +3 位作者 曾祥极 邓悦 张寅 庄越挺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10-2527,共18页
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的文本不仅被要求在语义上与给定的图像一致,而且还要与给定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随着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生成领域的技术发展,有关这个主题的最新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黑盒系统,... 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的文本不仅被要求在语义上与给定的图像一致,而且还要与给定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随着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生成领域的技术发展,有关这个主题的最新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黑盒系统,人类仍然很难理解其隐层空间中参数所代表的风格、事实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提高对隐层空间中包含的事实内容和语言风格属性的理解以及增强对两者的控制能力,提高神经网络的可控性和可解释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解纠缠技术的新型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模型Disentangled Stylized Image Caption(DSIC).该模型分别从图像和描述文本中非对齐地学习解纠缠表示,具体使用了两个解纠缠表示学习模块——D-Images和D-Captions来分别学习图像和图像描述中解纠缠的事实信息和风格信息.在推理阶段,DSIC模型利用图像描述生成解码器以及一种特别设计的基于胶囊网络的信息聚合方法来充分利用先前学习的跨媒体信息表示,并通过直接控制隐层向量来生成目标风格的图像描述.本文在SentiCap数据集和FlickrStyle10K数据集上进行了相关实验.解纠缠表示学习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解纠缠的有效性,而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实验结果则证明了聚合的跨媒体解纠缠表示可以带来更好的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性能,相对于对比的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模型,本文方法在多个指标上的性能提升了17%至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 机器学习 解纠缠表示学习 风格化图像描述生成 自然语言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C:一种面向可解释图像识别的自适应解纠缠CNN分类器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小阳 李仲年 +1 位作者 王文玉 许新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4-1767,共14页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作为一种典型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CNN端到端的学习模式使其隐藏层的逻辑关系以及模型决策结果难...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作为一种典型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CNN端到端的学习模式使其隐藏层的逻辑关系以及模型决策结果难以被解释,这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研究可解释的CNN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使CNN的分类器具有可解释性,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在CNN架构中引入基础概念作为插入式成分的研究.事后概念激活向量方法以基础概念为表现形式,用于分析预训练的模型,但依赖独立于原始模型的额外的分类器,解释结果可能并不符合原始模型逻辑.另外,现有的一些基于概念的事前可解释方法对于CNN潜在分类空间中的概念处理太过绝对.引入图卷积网络模块,设计了一种类内概念图编码器(within-class concepts graphs encoder, CGE)学习类内基础概念及其潜在交互.在CGE基础上,设计实现不同依赖关系的基础概念不同程度解纠缠的正则化项,提出了潜在空间自适应解纠缠的可解释CNN分类器(adaptive disentangled interpretable CNN classifier, ADIC).将ADIC嵌入ResNet-18和ResNet-50架构,在Mini-ImageNet和Places365数据集上的分类实验和可解释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ADIC在保证基准模型具有自解释能力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准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释性 类别基础概念 解纠缠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的多模态融合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10
作者 申珊珊 李春泉 +5 位作者 范耀华 卢山富 颜子夜 刘虎 周海航 张子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s)是成人中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筛查和评估脑肿瘤预后的常用方法,但其鉴别诊断GBM和BM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近年...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s)是成人中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筛查和评估脑肿瘤预后的常用方法,但其鉴别诊断GBM和BM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在诊断分类和创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研究旨在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探讨其在初诊GBM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SBMs)术前准确分类中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对分类任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135例初诊GBM患者和73例SBMs患者的头颅MRI序列数据。首先,选择结构性T_(1)加权、T_(1)C加权和T_(2)加权作为整个模型的3个输入,在配准后的3种模态MR图像上人工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获取多模态放射组学特征,使用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特征选择方法降低维度,进一步分析每个特征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比解纠缠的方法寻找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共享特征和互补特征。最后,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2种特征,预测每个样本对GBM和SBMs的响应。结果:应用机器学习和本文提出的多模态融合方法的放射组学特征对GBM和SBMs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相较于单模态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ogistic回归、RF、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机器学习算法的多模态融合模型均取得了较大提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74、0.978、0.943、0.938、0.947。本研究的对比解纠缠多模态MR融合方法表现更好,测试集上AUC、准确度(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分别为0.985、0.984、0.900、0.990。相较于其他多模态融合方法,本研究方法的AUC、ACC和SEN均呈现出最好的性能表现。验证本研究各模块组件作用的消融实验中,同时使用3种损失函数后,AUC、ACC和SEN分别提升了1.6%、10.9%和15.0%。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对比解纠缠多模态MR放射组学特征融合技术有助于提高GBM和SBMs的分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深度学习 多模态数据 解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混合变分自编码器的半监督情感音乐生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胥备 刘桐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296,共16页
音乐可以通过序列化的声音信息传递声音内容和情感。情感是音乐所表达的语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生成技术不仅要考虑音乐的结构信息,还应融入情感元素。现有的情感音乐生成技术大多采用基于情感标注的完全监督方法,但音乐领域缺... 音乐可以通过序列化的声音信息传递声音内容和情感。情感是音乐所表达的语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生成技术不仅要考虑音乐的结构信息,还应融入情感元素。现有的情感音乐生成技术大多采用基于情感标注的完全监督方法,但音乐领域缺乏大量标准的情感标注数据集,且情感标签不足以表达音乐的情感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高斯混合变分自编码器(Gaussian Mixtur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GMVAE)的半监督情感音乐生成方法(Semg-GMVAE),将音乐的节奏特征和调式特征与情感建立联系,同时向GMVAE中引入一种特征解纠缠机制来分别学习这两种特征的潜在变量表示,并对其进行半监督聚类推断。最后通过操纵音乐的特征表示,实现了针对快乐、紧张、悲伤、平静情感的音乐生成与情感转换。同时,针对GMVAE难以区分不同情感类别数据的问题,实验指出其关键原因是GMVAE证据下界中的方差正则项与互信息抑制项使得各类别的高斯分量分散性不足,从而影响学习表示的性能和生成的数据样本的情感质量。因此,Semg-GMVAE对这两项因子分别进行了惩罚和增强,并使用Transformer-XL作为编码器和解码器以提升在长序列音乐上的建模能力。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方法,Semg-GMVAE能够将不同情感的音乐在潜在空间中更好地分离,增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联程度,并且能够有效对不同音乐特征进行解纠缠分离,最后通过改变特征表示更好地实现情感音乐生成或情感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音乐生成 半监督生成模型 解纠缠表示学习 高斯混合变分自编码器 Transformer-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AN: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探地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文太 毛凌青 +4 位作者 庞泽邦 任强 王成浩 隋浩 辛常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76-3785,共10页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基于电磁波的地下无损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耦合、起伏地面的散射以及地下随机媒质的复杂性等原因,采集得到的GPR B-scan回波中通常存在... 探地雷达(GPR)是一种基于电磁波的地下无损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耦合、起伏地面的散射以及地下随机媒质的复杂性等原因,采集得到的GPR B-scan回波中通常存在杂波,杂波严重影响了地下目标的检测和特征提取。该文提出一种用于GPR B-scan图像杂波抑制的解纠缠表示生成对抗网络(DR-GAN),设计了目标特征编码器和杂波特征编码器用来提取GPR B-scan图像中的目标特征和杂波特征,设计了杂波抑制生成器用来获取杂波抑制后的GPR B-scan图像。与现有的基于监督学习的GPR杂波抑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网络训练时不需要成对的匹配数据,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测GPR图像的杂波抑制。在仿真和实测GPR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R-GAN这一无监督学习网络具有更好的杂波抑制性能。对石英砂中埋设的钢筋进行数据采集,运用DR-GAN对含杂波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的改善系数(IF)指标较现有的鲁棒非负矩阵分解(RNMF)方法提高了17.8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杂波抑制 无监督学习 解纠缠表示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对抗性鉴别网络的人脸活体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拓 闫玮 +6 位作者 况立群 谢剑斌 谌钟毓 高峰 郭锐 束伟 谢昌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1620,共10页
人脸活体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性保证的关键,其中,解纠缠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人脸活体检测中泛化数据集的问题,但是现有的解纠缠学习方法往往将整幅人脸图像作为输入,解析出伪造痕迹元素,会忽略伪造痕迹的局部细节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人脸活体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性保证的关键,其中,解纠缠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人脸活体检测中泛化数据集的问题,但是现有的解纠缠学习方法往往将整幅人脸图像作为输入,解析出伪造痕迹元素,会忽略伪造痕迹的局部细节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改进现有的伪造痕迹解纠缠网络,提出多对抗性鉴别网络模型,在鉴别器中设计主鉴别器和区域鉴别器,引入人脸遮罩模块,生成人脸皮肤、五官遮罩蒙版,整合人脸局部信息,使生成器拟合的图像更接近数据集中人脸图像的分布,同时解离出加强版的伪造痕迹。提出的多对抗性鉴别网络有效地增强了伪造人脸图像的伪造痕迹信息并提高了人脸活体检测的准确率。具体来说,该网络模型在OULU-NPU数据集的2个实验中的检测错误率仅为0.8%和1.4%,相比STDN错误率显著降低,同时在Idiap Replay-Attack数据集上也达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为了验证该网络模型的可迁移性,在NUAA数据集和Idiap Replay-Attack数据集上进行跨域实验,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活体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解纠缠表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