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对Fe(100)表面氢分子吸附行为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程乐 成林 +3 位作者 许泽岷 夏锴 任奇傲 张宇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7-436,共10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分子在纯铁表面和Co掺杂表面的吸附行为,分析了Co对氢分子吸附能、解离吸附行为以及模型态密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氢分子在Fe(100)表面的吸附解离行为与吸附位点密切相关;桥位...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分子在纯铁表面和Co掺杂表面的吸附行为,分析了Co对氢分子吸附能、解离吸附行为以及模型态密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氢分子在Fe(100)表面的吸附解离行为与吸附位点密切相关;桥位位点的化学吸附能力最强,顶位位点表现出最强的物理吸附能力。在Co掺杂Fe(100)表面上,顶位和桥位位点对氢分子的物理吸附能力相似,而桥位则显示出更强的化学吸附能力。总体而言,Co掺杂纯铁表面促进了氢分子解离并增加了其吸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Co原子 Fe(100)表面 氢分子吸附 解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大豆11S球蛋白解离缔合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剑华 杨杨 +3 位作者 刘琳琳 石彦国 张娜 朱秀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312,共10页
解离缔合反应是大豆蛋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发生解聚或聚合的过程,是目前植物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通常通过热处理使大豆蛋白发生解离缔合反应而改变其构象从而获得理想功能性质;大豆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主要成分之一,... 解离缔合反应是大豆蛋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发生解聚或聚合的过程,是目前植物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通常通过热处理使大豆蛋白发生解离缔合反应而改变其构象从而获得理想功能性质;大豆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主要成分之一,因此11S球蛋白的热解离缔合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豆制品的后期加工特性、品质及其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11S球蛋白基本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11S球蛋白热处理过程中蛋白浓度差异引起的体系性状变化,综述了离子强度、pH值、大豆7S球蛋白以及大豆脂蛋白对其解离缔合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条件下11S球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以期阐明在热处理过程中11S球蛋白的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为将大豆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获得高品质的大豆蛋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热处理 解离缔合行为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亲脂蛋白热诱导解离缔合及自组装纳米颗粒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冰玉 刘琳琳 +3 位作者 石彦国 朱秀清 张娜 曾剑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6-354,共9页
大豆亲脂蛋白(SLP)是解决大豆分离蛋白水合特性和界面特性等功能特性问题的关键。采用多光谱、热分析和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大豆亲脂蛋白热诱导解离缔合行为,并对其自组装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显示,80~90℃是SLP热处理过渡带,在热处... 大豆亲脂蛋白(SLP)是解决大豆分离蛋白水合特性和界面特性等功能特性问题的关键。采用多光谱、热分析和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大豆亲脂蛋白热诱导解离缔合行为,并对其自组装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显示,80~90℃是SLP热处理过渡带,在热处理温度低于80℃时,SLP能基本保持天然构象而无显著性变化,在热处理温度高于90℃时,SLP二级构象发生显著性改变。在90℃处理20 min时,SLP蛋白分子结构解聚,且伸展至最大程度,表面疏水性增加,随后自组装形成粒径约为110 nm的稳定单分布纳米颗粒体系。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解离的亚基通过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重新聚集成中间聚集体,导致分子间聚集程度增大、构象稳定性增强。本研究可为SLP专用大豆蛋白粉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亲脂蛋白 解离缔合行为 自组装纳米颗粒 热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