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斌 李文婷 +2 位作者 李丽 刘丹 王羽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呼吸内科102例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化疗,研究组51例使用固本解毒祛瘀... 目的研究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呼吸内科102例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化疗,研究组51例使用固本解毒祛瘀法、化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96.08%(49/51)高于对照组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CEA、CA125以及CYFRA21-1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CD_(3)^(+)、CD_(4)^(+)、CD_(8)^(+)对比,研究组CD_(3)^(+)、CD_(4)^(+)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肝功损害、血细胞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服用氯丙咪嗪、温胆汤联合治疗后,临床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固本解毒祛瘀法 化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解毒祛瘀法对60例SLE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翔峰 向珍蛹 +5 位作者 曲环汝 茅建春 顾军花 王骁 薛轶燕 苏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滋阴解毒祛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收集60例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轻中度活动SLE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糖皮质...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滋阴解毒祛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收集60例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轻中度活动SLE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或环磷酰胺),其中治疗组采用滋阴解毒祛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结果治疗24周后,随着病情缓解稳定,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SF-36总分等方面得分均有所升高。用药24周后,在躯体职能(RP)方面,治疗组(62.50±42.22)分,对照组(37.50±44.30)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周后,SF-36总积分治疗组(479.21±156.47)分,对照组(415.23±155.61)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解毒祛瘀方能提高SLE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解毒祛瘀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研究 SF-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赖景春 彭卫卫 +1 位作者 邓江华 汪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49-851,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FOL-FOX4方案...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结果:肿瘤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微,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的程度也较轻,而对照组恶心呕吐的程度较重,从I级到Ⅳ级均有发生,以中度呕吐为主,并有3例为难治性呕吐(Ⅳ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KP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KP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解毒祛瘀法 FOLFOX4方案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方案联合解毒祛瘀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卫卫 贾英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3-1304,共2页
目的:观察NP方案配合中药解毒祛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N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消岩汤剂,药用:黄芪30g,太子参15g,姜... 目的:观察NP方案配合中药解毒祛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N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消岩汤剂,药用:黄芪30g,太子参15g,姜黄15g,郁金15g,夏枯草10g,蜂房15g,白花蛇舌草15g,生牡蛎30g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8%,对照组为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改善率为56%,对照组的改善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解毒祛瘀能有效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对化疗患者有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解毒祛瘀法 消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赖景春 邓江华 +1 位作者 彭卫卫 汪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83-684,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临床疗...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镜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KP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积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治疗放射性肠炎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泻、解毒祛瘀法 放射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祛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剑虹 徐串联 林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15-1716,共2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解毒祛瘀方治疗,对照组35例用复方青黛丸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4.3%...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解毒祛瘀方治疗,对照组35例用复方青黛丸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4.3%和5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解毒祛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解毒祛瘀法 成本效果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对SLE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温成平 范永升 +2 位作者 李夏玉 鲁柯达 王新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应用SF-36量表评价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 目的:应用SF-36量表评价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先对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然后开展SLE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调查评估。结果:SF-36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两次评估的相关系数均≥0.85以上,Cronbach’α系数均>0.8,生理因子和心理因子的实际结构与量表的理论结构基本一致。治疗前比较,两组SLE患者的各维度得分和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治疗前后比较,中西结合组各维度得分和综合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西药组中总体健康(GH)和社会功能(SF)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它也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间躯体疼痛(BP)和心理健康(MH)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适用于对SLE生存质量的评价。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结合激素治疗SLE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与单用西药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命质量 SF-36量表 强的松 解毒滋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CD28/B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卞华 吕芹 +3 位作者 毛秉豫 陈志国 叶松山 王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CD28/B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及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63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32例)采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1例)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 目的:探讨CD28/B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及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63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32例)采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1例)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另选2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28、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情SLE患者PBMC表面CD2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B7-1和B7-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能显著降低B7-1、B7-2的表达(P<0.05,P<0.01),升高CD28的表达(P<0.01),且B7-2分子的改善优于治疗后西医组(P<0.05)。同时SLE患者PBMC表面B7-2分子表达水平与SLE病情活动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76,P<0.01);B7-1及CD28与SLE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28/B7共刺激途径在SL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影响CD28/B7共刺激信号传导可能是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28 B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柳宁 刘丽荣 +5 位作者 潘宗奇 刘译红 邓华 白建平 罗海英 徐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对含5-FU/CF的FOLFOX4化疗方案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本组病例仅为小样本叙述性研究(Ddscriptive Study),2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和化疗后2周内配合健脾补肾祛瘀解毒中药,...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对含5-FU/CF的FOLFOX4化疗方案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本组病例仅为小样本叙述性研究(Ddscriptive Study),2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和化疗后2周内配合健脾补肾祛瘀解毒中药,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近期疗效中CR2例,PR7例,SD13例,PD5例,总有效率(CR+PR)8例,占34.6%,受益率(CR+PR+SD)21例,占80.7%;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多为I^II度,骨髓抑制为I^II度,患者耐受性良好;生存质量上治疗前卡氏评分为(79.625±7.200),治疗后卡氏评分为(73.461±9.356),治疗前后比较卡氏评分有所下降,但卡氏评分降低<10分,因此生存质量稳定。结论:采用健脾补肾化瘀解毒法配合5-FU/CF类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可能能扩大该类化疗方案的适应范围,让部分因年老体弱,脏器储备功能差而难以耐受化疗的患者重新获得治疗机会,并可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解毒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解毒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IL-6、IL-13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金龙 连方 +2 位作者 郭琼 宋景艳 齐英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法治疗中医辨证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队列研究设计,筛选31例未服用祛瘀解毒方而直接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31例),34例前期服用祛瘀解毒方而随后经腹腔镜手术确...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法治疗中医辨证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队列研究设计,筛选31例未服用祛瘀解毒方而直接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31例),34例前期服用祛瘀解毒方而随后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组34例),同期筛选15例因不明原因性不孕症而行腹腔镜手术探查,未见盆腔明显异常的患者(空白组15例)。将观察组按照前期服用祛瘀解毒方时间长度,分为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组,比较各组患者腹腔镜手术中收集腹腔液中的IL-6、IL-13水平。结果:空白组腹腔液中IL-6浓度(20.73±9.86)pg/m L,低于观察组(106.83±34.64)pg/m L和对照组(125.04±49.53)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液中IL-6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腹腔液中IL-13浓度(9.51±4.37)pg/m L,高于观察组(4.52±3.24)pg/m L和对照组(3.96±2.01)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液中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组IL-6浓度(pg/m L),分别为115.05±73.19、113.80±67.39、86.83±31.65、98.47±43.58、119.52±60.37、107.31±57.49,1个月组高于另外5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个月组低于2、5、6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个月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个月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组IL-13浓度(pg/m L),分别为4.33±3.17、5.39±4.73、5.08±4.03、4.05±2.32、3.79±2.19、4.48±3.71,2、3个月组高于1、4、5、6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6个月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解毒法可影响中医辨证为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IL-6、IL-13水平,通过抑制非特异性炎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微环境,可能是治疗中医辨证为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蕴毒 解毒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3(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温成平 范永升 +3 位作者 唐小颇 李永伟 许志良 李学铭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两...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检测血清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eAb)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LE组T3、T4、FT3、F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SH显著升高(P〈0.05)。SLE不同病情活动期比较,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LE不同病程比较,随着病程延长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加大,其中3个月~2年病程组、高于2年病程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各组自身比较,中西结合组L、T4、FT3、FT4均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T3、T4、FT3、FT4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TSH显著低西药组(P〈0.05)。SLE各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SLE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率增高现象,解毒祛瘀滋阴法在治疗SLE同时能有效降低抗体阳性率,调节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抗体 强的松 解毒滋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凉血祛瘀法治疗Ⅲ期一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4例
12
作者 仇光平 黄霞 黄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解毒凉血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理浅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卞华 温成平 范永升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9期1715-1716,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异常、内分泌异常、血管炎、血流变和微循环障碍等。中医认为 ,肾阴亏虚乃发病之本 ,热毒、血瘀为致病之标 ,解毒祛瘀滋阴法为其根本治法。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理主要有 :1)调节免疫 ;2 )抗炎 ;3 )调节内分泌 ;4)改善血流变性和微循环 ;5 )降低西药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滋阴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冉静纯 赵唯含 +2 位作者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94-2896,共3页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阻 胃癌前病变 细胞自噬 扶正解毒祛瘀法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