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24-27,共4页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困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困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建设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小约翰B.科布 孔明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8,共8页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形态之一。“建设性”与“解构性”相对 ,意在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在为现代世界提出一种积极的选择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解构性的后现代的诸多特征相冲突。关键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拒绝应当伴随...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形态之一。“建设性”与“解构性”相对 ,意在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在为现代世界提出一种积极的选择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解构性的后现代的诸多特征相冲突。关键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拒绝应当伴随着重构的主张。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整体 ,特别是把其自身理解为一个过程。怀特海哲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构想提供了最系统明确的说明。包括科学和哲学的基础、后现代科学等等。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解构 建设后现代主义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生态美学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7-134,160,共8页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范式。它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提倡一种生态世界观,从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理论回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域和...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范式。它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提倡一种生态世界观,从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理论回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参照,对拓展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促进中国生态审美智慧的发扬光大、反思和超越实践美学以及推动中国美学的国际对话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建设后现代主义 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美学艺术的新取向
4
作者 樊美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代艺术的反叛,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美学艺术不乏宝贵的洞见。但其对"解构"的迷恋使其滑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自毁。无论是现代主义也好,还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也好,都是拒绝担荷意识,拒绝美的,大自然与生态之美也通通是在它们的视野之外的。这样一种艺术显然是与正在来临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因此时代呼唤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一种能够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美学艺术。当代西方日益兴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显示的新取向,特别是她对建设性与创新的强调,对美和自然美的高扬,对意义和归属感的追求,对艺术家社会-生态责任的担荷意识的标举以及对重建人与自然亲合关系的不懈努力,对于我们立足中国现实构建这样一种新的美学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后现代美学艺术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艺术 生态文明 担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