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与分工的精神政治
1
作者 付文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分工作为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而倍受关注。马克思不仅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展开了对分工的历史性理解和实质性批判,还确认了社会分工与精神政治的内在关联。直面由分工所形塑的精神治理术,马克思不仅从物质劳动和精神... 分工作为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而倍受关注。马克思不仅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展开了对分工的历史性理解和实质性批判,还确认了社会分工与精神政治的内在关联。直面由分工所形塑的精神治理术,马克思不仅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过程解析了精神政治得以确立的前提,还从资本及其逻辑的视角分析了精神政治得以推进的关键。具体而言,分工在资本逻辑的影响下激发着精神政治的“潜能”,它主要通过简化劳动而冲击劳动者的主体性、通过强制劳作而强化劳动者的依赖性、通过量化指标而造就意义丧失的情形和通过制造竞争而加剧劳动者的危机感以构筑“个人本身完全屈从于分工”的格局。要改变这一异化的状况,工人阶级就必须通过发展物质生产、推进社会革命、瓦解资本逻辑和消灭旧式分工才能达到精神脱困和精神解放的目的。总体而论,工人阶级要反抗分工的“精神政治”,就要在人类解放的视域下结合具体情况稳步展开行之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分工 资本逻辑 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精神解放的理论实质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桂芝 郭瑞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6,共6页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实践越是复杂,时代变革越是强烈,就越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今天中国人需要的是解放的哲学,是解放中国人精神的哲学。人的精神解放既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 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实践越是复杂,时代变革越是强烈,就越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今天中国人需要的是解放的哲学,是解放中国人精神的哲学。人的精神解放既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以人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人的生活境况为现实依据,以人的精神解放为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的。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解放理论的实质、路径以及研究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又是什么?笔者循着这一研究思想在本文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精神解放 马克思解放理论 社会和谐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精神解放的辩证法
3
作者 邱守娟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提倡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唯物论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始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物质精神两手抓是中国革命的一条基本经验。精神解放对于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士兵和一支军队需要精神解放,一国人民和一个... 提倡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唯物论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始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物质精神两手抓是中国革命的一条基本经验。精神解放对于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士兵和一支军队需要精神解放,一国人民和一个政党也需要精神解放。每到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或紧要关头,毛泽东都反复强调要作好精神准备。面对胜利设想困难,以充分的精神准备去应付非常困难非常复杂的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精神解放 辩证法 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的精神解放意蕴
4
作者 牟成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2,共6页
《资本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引领了无产阶级的精神解放:一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现状,二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社会地位,三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发展趋势。无产阶级清晰地认识他们的现状、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的过程就是他们实现精神... 《资本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引领了无产阶级的精神解放:一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现状,二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社会地位,三是向无产阶级深刻揭示其发展趋势。无产阶级清晰地认识他们的现状、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的过程就是他们实现精神解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精神解放 无产阶级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人的解放思想的两条线索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玲 袁颖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人的解放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的根本主题,这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有着充分的展现。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虽然消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束缚,但没有解决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以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以及青年黑格尔派主要分子鲍威尔和施蒂纳... 人的解放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的根本主题,这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有着充分的展现。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虽然消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束缚,但没有解决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以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以及青年黑格尔派主要分子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意识”解决市民社会矛盾的精神解放,也无法扬弃人的异化。通过对政治解放和唯心主义精神解放的批判,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是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内在动力,这构成了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的两条重要线索,展现出马克思早期阐释人的解放的方向。虽然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两条线索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但马克思以此批判地考察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虚假”共产主义学说,从而阐发了真正的共产主义内涵,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政治解放 精神解放 无产阶级 劳动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政治与自由危机——关于新自由主义精神治理术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文军 付洋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F0003,共10页
作为一种极为隐蔽且攻心为上的治理权术,精神政治将人的精神视作新的生产力并利用数字技术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究其实质,精神政治就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来造就一批从心理上慑服资本及其统治的仆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 作为一种极为隐蔽且攻心为上的治理权术,精神政治将人的精神视作新的生产力并利用数字技术作为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究其实质,精神政治就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来造就一批从心理上慑服资本及其统治的仆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新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的许诺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和精神压榨的噱头。以自我剥削、自我强迫为主要特点的精神治理术俨然造就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难分彼此、施害者和受害者合二为一的情形。功绩主体臆想自己的自由处境,现实的个人却在无形社会压力的裹挟下苟延残喘,精神倦怠与心理抑郁等时代症候无不控诉着主体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自由危机。面对精神政治的运作逻辑及其社会后果,唯有对资本及其逻辑的实质性批判,方能真正破除精神枷锁、实现精神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数字技术 精神政治 自由悖论 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对马克思精神的捍卫与解构实质
7
作者 刘同舫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8,共4页
德里达认为,马克思精神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马克思精神就是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要捍卫与忠诚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德里达借助于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通过"延异"的消解策略,企图建构一种"解构式马克思主义... 德里达认为,马克思精神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马克思精神就是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要捍卫与忠诚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德里达借助于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通过"延异"的消解策略,企图建构一种"解构式马克思主义精神",其实质并不是走向马克思,而是借助于马克思的相关文本,达到质疑甚至否定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放精神 批判精神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9-54,62,共7页
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 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精神超脱 中国文人 自我实现 人生体验 人生反思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解放精神 解脱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开辟的精神哲学道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3,共6页
与注重主观体验和逻辑分析的精神哲学不同,在以实践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域中,马克思开辟了一条新的精神哲学道路。在内在精神结构划分的问题上,基于实践哲学把握精神世界的基本维度:作为现实关系及其历史的产物,人的感觉、意识、观... 与注重主观体验和逻辑分析的精神哲学不同,在以实践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域中,马克思开辟了一条新的精神哲学道路。在内在精神结构划分的问题上,基于实践哲学把握精神世界的基本维度:作为现实关系及其历史的产物,人的感觉、意识、观念、思维以及所运用的“范畴”,呈现出明显的受动性;情感、目的、意志、觉悟、想象等精神因素,在实践中可以发挥内在驱动性作用,显示出精神的能动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塑造”“最高的精神生产”“自由的精神生产”“自由个性”“自由王国”等,体现出精神结构之中的超越性维度。在推进精神发展的问题上,从“精神实现”的理论逻辑转向“精神解放”的实践逻辑;以历史性眼光审视德性、信仰、理性等精神追求;深入具体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铺平走向精神解放的现实道路。把在后来者那里被相对遮蔽起来了的马克思精神哲学,与向来推崇精神修养的中华文化进行互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哲学 精神结构 精神实现 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人类解放之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碧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发展并不是只有“正统”的一种 ,而存在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来说较薄弱的领域 ,特别是在艺术和文化问题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发展并不是只有“正统”的一种 ,而存在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来说较薄弱的领域 ,特别是在艺术和文化问题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及艺术对现实的批判功能、新感性理论作为人类追求精神解放的一种理解、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等三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精神解放 新感性 艺术 现实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与升华——“五四”时期新思想界对人性解放的思考
11
作者 陈廷湘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5期83-88,共6页
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化的大潮伴随战火涌入国门以后,逐步引起了中国固有文化各个层面的演变。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人的观念也日益被渗入了新的因素,发生着带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 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化的大潮伴随战火涌入国门以后,逐步引起了中国固有文化各个层面的演变。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人的观念也日益被渗入了新的因素,发生着带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彻底更新精神文化为标记的社会运动。广泛的精神文化更新为人的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更明确的参照系和更适度的环境。新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的解放鲜明地写在时代的旗帜上,对社会进化的核心问题——人性的解放与规范作了激越而深刻的思考,为人的观念殿堂点燃了灿烂的思想火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 人性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 精神解放 个性解放 先进群体 社会进化 思考 人生观 五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解放和文章的变迁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预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11,共11页
“五四”运动以后不久,李大钊同志说过:“我以为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这话说得何其重要!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顾“五四”的基本经验,更感到精神解放是科学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关键。别的不说,只说“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 “五四”运动以后不久,李大钊同志说过:“我以为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这话说得何其重要!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顾“五四”的基本经验,更感到精神解放是科学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关键。别的不说,只说“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就足以证明精神解放对于文章变迁的影响之大。中国文章的变迁,在历史上不止一次,但象“五四”时期白话代替文言,却是空前的大举。因为,号称古文的文言文,唐宋以来已经成为文章的正宗,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明道”、“立教”“辅俗化民”的工具。再到清代,如桐城姚氏,已经被誉为“举天下之美”也“无以易”的宝贝。甚至到了“五四”时期也还有人说:“宇宙古今之至美,无以易吾文者。”面对如此“珍贵”的遗产,如果废而不用,而“行用土语为文字”,那还得了?那时候正是鲁迅所说的“改革一两,反动十斤”的年代,一些文人学者之爱护古文,并不亚于“未庄”人们之爱护辫子。一废古文,有人简直“若丧考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解放 蔡元培 陈独秀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古文运动 政治局面 白话文运动 韩愈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作为早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家,茅盾在五四前后发表了百余篇专论妇女解放的文章,相当深入而又全面地阐述了妇女运动的发生、目的、任务和途径等问题,强调妇女在社会解放中坚持自身精神解放特别是思想道德观念解放,以成为“解放... 作为早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家,茅盾在五四前后发表了百余篇专论妇女解放的文章,相当深入而又全面地阐述了妇女运动的发生、目的、任务和途径等问题,强调妇女在社会解放中坚持自身精神解放特别是思想道德观念解放,以成为“解放的妇女”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了以人的解放为本位的妇女运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茅盾 社会解放 妇女问题 社会生活 经济独立 精神解放 道德思想 思想道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思想 为翻番致富开好路
14
作者 钟家明 《企业经济》 1983年第1期10-12,共3页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打开了农村致富的大门。劳动致富的领域是那样宽广,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多大的本事都可以拿出来。近些年,各地都涌现了许多人平收入两年翻两番甚至一年翻两番的典型。过去想富不敢...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打开了农村致富的大门。劳动致富的领域是那样宽广,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多大的本事都可以拿出来。近些年,各地都涌现了许多人平收入两年翻两番甚至一年翻两番的典型。过去想富不敢富的,如今气字昂昂,大有精神解放之感;过去想富不会富的,如今觉得“山山水水都是宝,起步就是富裕路”。尽快翻番致富,这正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合乎逻辑的发展进程。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继续走三中全会的路子,跟上十二大的部署,在翻番致富的大道上,浩浩荡荡地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多种经营项目 三中全会 专业户 劳动致富 翻两番 商品生产 农村经济 发展进程 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思考
15
作者 王书宗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是两个分属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相互独立的范畴,各自具有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他们都共居于人类社会这个统一体中,因而他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对此,笔者作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 辩证思考 市场经济的发展 理想信念 人的精神解放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模式 辩证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传媒时代的汉语诗歌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5-187,共3页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重视"换笔"后的艺术创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新的技术传媒重铸文学历史,在媒体的新变中创造文学的新景。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转型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期望能对网络传媒时代的汉语文学研究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传媒时代 数字传媒 精神解放 诗歌变革 媒介传播 普通民众 颠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6,共6页
马克思不仅终生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而且关注社会中个人的解放的程度“。人的全面发展”也提醒人们注意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有改造人的灵魂的作用,但它对接受者又并非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不是诉诸人的理智,而是打动人的情感。一个... 马克思不仅终生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而且关注社会中个人的解放的程度“。人的全面发展”也提醒人们注意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有改造人的灵魂的作用,但它对接受者又并非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不是诉诸人的理智,而是打动人的情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一个有着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文艺工作者,应时刻不忘文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的社会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解放 人的全面发展 文艺的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作文教学新视野——纪念现代语文独立设科百年专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5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现代语文 “八股文” 启蒙思想家 专论 纪念 精神解放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
19
作者 刘顶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2期36-40,共5页
毛泽东领导的工业化是在国内外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实现工业化和国家富强是毛泽东矢志不移 的追求,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基本达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 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厚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6-72,104,共8页
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的探讨胡厚福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德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德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品德密切联系。现代德育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着重对现... 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的探讨胡厚福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德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德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品德密切联系。现代德育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着重对现代德育基本特征问题作些探讨。德育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德育 学校德育 社会德育 德育特点 科技成果 品德发展 现代社会 科技人员 现代科技 人的精神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