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解放向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耀东 陈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6,共9页
“现代化”与“主体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都是永恒的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看,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在于不断推进作为主体的人走向真正的解放。资本主义虽然促成了现代意义上主体概念的登场,但主体解放对于其现代化而言仍是尚未兑... “现代化”与“主体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都是永恒的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看,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在于不断推进作为主体的人走向真正的解放。资本主义虽然促成了现代意义上主体概念的登场,但主体解放对于其现代化而言仍是尚未兑现的期票。中国式现代化扬弃与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主体解放的向度。从历时性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赋予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主体解放的新的历史内涵,将主体解放不断由应然的价值目标转向实然的现实效应。从共时性视角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现实领域的解放为现实路径,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主体的人走向真正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主体 主体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政治、承认政治与生命政治——现代主体性解放的三条进路及相应的政治概念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骞 滕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现代意味着人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实现了解放并且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意识。这就是能够揭示并利用必然规律的认识主体性、抽象人格得到等同承认的权利主体性和实在物性得到肯定和颂扬的欲求主体性。与现代解放中确立的这三种主体性意识... 现代意味着人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实现了解放并且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意识。这就是能够揭示并利用必然规律的认识主体性、抽象人格得到等同承认的权利主体性和实在物性得到肯定和颂扬的欲求主体性。与现代解放中确立的这三种主体性意识相对应,现代政治叙事形成了三种政治概念,即以认识主体性为基础的技术政治、以权利主体性为基础的承认政治和以欲求主体性为基础的生命政治。其中,生命政治以作为物性实在和实在物性相统一的生物性生命概念即欲求主体作为政治叙事的基础,将现代主体性解放推到了物性实在的层面,因而成为现代政治概念的逻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解放 技术政治 承认政治 生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体解放思想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春艳 齐承水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633,共6页
马克思不仅关注主体的不断生成和发展,而且一直致力于主体的解放,对主体的理解从认识论转向生存实践论,赋予了主体解放思想独特的实践内涵。马克思从其哲学思想的历时性变化来透视主体的解放,经历了从自我意识主体向市民社会主体的转变... 马克思不仅关注主体的不断生成和发展,而且一直致力于主体的解放,对主体的理解从认识论转向生存实践论,赋予了主体解放思想独特的实践内涵。马克思从其哲学思想的历时性变化来透视主体的解放,经历了从自我意识主体向市民社会主体的转变、类主体向个体主体的转变、资本主体向阶级主体的转变等诸多环节,彰显出马克思哲学中主体解放思想的深邃意蕴。对马克思主体解放思想的深入阐释,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中个体主体和民族主体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体解放 逻辑演进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生产力:主体异化与解放的生产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海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9,共9页
数字经济和数字劳动的兴起已经让数据生产力成为其主体异化与解放的新生产力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数据生产力在成为提高物质生产生活效率的客体力量时,也常伴有异化现象,致使数据主体与数据相异化,与生产过程相异化,与其... 数字经济和数字劳动的兴起已经让数据生产力成为其主体异化与解放的新生产力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数据生产力在成为提高物质生产生活效率的客体力量时,也常伴有异化现象,致使数据主体与数据相异化,与生产过程相异化,与其本质相异化,以及造成不同数据主体之间相异化。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双重维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特性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认识数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去同步化行为对解放主体的阻碍作用,重构以主体为中心的数据生产力范式理论。在进行数据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考虑其背后主体的价值属性即合理协调数据生产关系,正视数据生产力中主体的价值是时代的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生产力 数据生产关系 主体异化的生产力 主体解放的生产力 去同步化行为 数据生产力范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影响的思考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文捷 解彩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分析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化理论和回应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模拟和强化了人脑的部分机能,并且它的认知和活动没有主体性,本质上依然是...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分析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化理论和回应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模拟和强化了人脑的部分机能,并且它的认知和活动没有主体性,本质上依然是人脑的对象化,因此尚未对人的主体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要预见到人工智能可能对主体自身能力和主体间交往异化的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一定要坚守价值理念对技术发展的引导,防患于未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将使生产力的要素和结构得到颠覆性的改变,使人从异化劳动、物质相对稀缺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 异化主体 解放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的空间范畴及其社会关系向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博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空间是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隐而不显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空间范畴提供了科学立场和方法。《资本论》中不仅有承载生产生活的广延空间和聚合特定社会关系的空间,而且有孕育主体发... 空间是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隐而不显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空间范畴提供了科学立场和方法。《资本论》中不仅有承载生产生活的广延空间和聚合特定社会关系的空间,而且有孕育主体发展的希望空间,这为人类解放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指导理论。资本为生产和占有剩余劳动而形成的城市、国家和世界市场的空间样式及实质,是洞悉资本主义空间体系压制和剥削主体的社会历史基础。资本主义空间体系以隐蔽形式支配和占有劳动,是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点和前提。《资本论》的空间范畴及其社会关系向度,澄清了空间批判的资本逻辑前提,言明了资本空间界限的历史结局,引出了实现主体解放发展的希望空间,为探索解决21世纪空间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空间 社会关系 主体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政治的阶级重塑:对哈特和奈格里《帝国》的当代再反思
7
作者 鲁琴剑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帝国逻辑逐渐取代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形式,形成了以跨国公司和全球资本网络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在此过程中,诸众作为新的革命主体崭露头角,非物质劳动则成为价... 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帝国逻辑逐渐取代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形式,形成了以跨国公司和全球资本网络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在此过程中,诸众作为新的革命主体崭露头角,非物质劳动则成为价值增殖的主导形式。他们强调,非物质劳动突破了传统资本对生产过程的掌控,创造了超越资本吸纳能力的共同性,并将其视为主体解放的基础。他们翻转了福柯的生命政治,使之成为诸众的反抗成果与革命潜能。然而,这一理论在批判资本主义体系时,放弃了资本与国家这一同构的统治逻辑,妄图仅通过经济基础的超越实现社会解放,忽视了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国家权力的持续作用,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偏离和误读。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重新审视奈格里和哈特的理论,对于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资本逻辑与主体解放的辩证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劳动 《帝国》 国家 生命政治 诸众 奈格里 主体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被引量:3
8
作者 糜海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技术异化 解放主体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哲学初探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耀 陈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3,共5页
本文先从近代科学技术史探讨了人与技术的关系 ,再对教育进行探讨 ,认为二者的切合点在人的主体解放 ,以此为平台 ,论证了教育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的主体解放问题 。
关键词 教育技术哲学 主体解放 本体论 价值论 认识论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