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体会 被引量:33
1
作者 马少华 闫天生 +7 位作者 王可毅 王京第 宋金涛 王通 贺未 白洁 金亮 梁海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够更多地保留健康肺组织,但其在早期肺癌根治性方面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35例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面临的问题。方法回顾北京...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够更多地保留健康肺组织,但其在早期肺癌根治性方面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35例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面临的问题。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5月-2017年7月单一手术组35例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情况,并将术后病理类型与术前影像类型比对分析。35例肺段切除术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7.7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8例,左肺上叶者13例,左肺下叶者6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肿瘤最大径平均12.7 mm,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最大直径均小于10 mm,以磨玻璃成为主者23例,以实性成分为主者12例。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3 min,出血量为51 m L。术后漏气10例,均未超过3天。健侧肺不张1例,乳糜胸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1天。出院后30天内门诊复查未发生其他院外手术相关并发症。病理为转移瘤者2例,良性肺病8例,原发肺癌25例。25例原发肺癌中浸润性肺腺癌14例[CT以肺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主者7例],微小浸润腺癌4例(GGO为主者3例),原位腺癌6例(CT均为纯GGO),肺鳞癌1例(CT以实性成分为主)。25例肺癌平均切除淋巴结7.2枚,所有淋巴结无癌转移。结论 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靠,其在肺癌治疗中适应症需严格掌握,其优势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12
2
作者 齐海亮 李明珠 +6 位作者 杜秀然 苏宏伟 李姿健 王鹏 徐慧海 梁超 王文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46例。采用单操作孔,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腋后线第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结果无中转开胸,1例中转行肺叶切除,其余45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右肺上叶间后段14例,右肺下叶背段6例,右肺下叶基底段2例,左肺上叶固有段15例,左肺上叶舌段2例,左肺下叶背段5例,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手术时间100~330 min(中位数135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中位数230 ml);术后引流液总量380~2250 ml(中位数550 ml);术后带管时间4~16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6~18 d(中位数9 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漏气3例,肺膨胀不全1例,少量咯血1例。46例随访1~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86.9%(40/46)症状消失,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结核 支气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附25例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齐海亮 李亚斋 +1 位作者 李姿健 徐慧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科采用全胸腔镜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25例,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科采用全胸腔镜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25例,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或8肋间,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结果1例因胸腔粘连严重、出血多,中转开胸,余24例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2例持续性漏气,1例痰中带血,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术后病理均为肺结核。25例随访24个月,肺复张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结核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继发曲菌球 被引量:10
4
作者 齐海亮 杨阳 +1 位作者 史雪娟 李亚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4月~2020年7月我科采用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32例。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或第5肋间,应用切口保...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4月~2020年7月我科采用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32例。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或第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肋或第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遇到特殊情况中转开胸。结果3例中转开胸;余2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右侧肺段19例(上叶尖后段7例,上叶后段3例,上叶尖段2例,下叶背段6例,下叶基底段1例),左侧肺段10例(上叶尖后段4例,上叶舌段1例,上叶固有段3例,下叶背段2例)。手术时间(116.6±33.8)min。术中出血量(130.4±54.4)ml。术后带管时间3~11 d,中位数5 d;术后引流液总量310~2100 ml,中位数740 ml。术后住院时间5~15 d,中位数8 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1例持续性漏气,1例痰中带血,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术后病理均为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32例随访12个月,肺复张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结核 曲菌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识别段间交界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云刚 张强 +1 位作者 王朝 邵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6-76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术逐渐成为影像学上表现为早期肺癌的肺部小结节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单孔胸腔镜下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界定段间交界线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估荧光法应用于肺段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术逐渐成为影像学上表现为早期肺癌的肺部小结节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单孔胸腔镜下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界定段间交界线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估荧光法应用于肺段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期间在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连续19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在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和定量分析(intelligent/interactiv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three dimensional,IQQA-3D)图像分析系统的指导下,精确识别和解剖离断靶段结构,继而通过荧光法或改良膨胀萎陷法确认段间交界线。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荧光法组有98%的患者呈现出清晰的段间交界线,甚至部分患者使用了较低剂量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荧光法的段间交界线的清晰呈现时间[(23.59±4.47)s vs(1,026.80±318.34)s,P<0.01]和手术时间[(89.3±31.6)min vs(112.9±33.3)min,P<0.01]明显缩短。改良膨胀萎陷法术后长时间漏气的发生率高于荧光法组(8.0%vs 26.5%,P=0.02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持续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缘宽度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荧光法可以高度准确地识别段间交界线,使得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更加简单、更加快速,因此荧光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以提高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间交界线 荧光法 改良膨胀萎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30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俊峰 付玉东 +6 位作者 阚强波 侯波 吉红波 黄若山 李明学 贾国华 赵章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 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136 ml,术后拔胸管时间5 d,术后住院时间6 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 min,术中出血量128 ml,术后拔胸管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转移瘤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2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海洋 王瑾 +4 位作者 陈蓓 杨晨路 陈健 黄靖 蒋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3-838,共6页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20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及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20例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切口疼痛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6.34±10.66)岁,男68例(30.91%)、女152例(69.09%)。平均手术时间为(2.07±0.72)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1.64±94.2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64±9.97)d。共14例术中转换了手术方式,其中7例(3.18%,7/220)术中增加肋间辅助操作孔,3例(1.36%,3/220)因医源性血管或支气管损伤中转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例中转为开胸手术(1.82%,4/220)。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45%(1/220),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切口疝,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 d生存率为100.00%。220例患者共切除227个病灶,其中183个(80.62%)为恶性肿瘤,其余为良性或癌前病变。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未发生术后顽固性切口疼痛,仅2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爬痒感,1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周围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是治疗早期恶性肿瘤和局限性、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避免术后切口疼痛,达到满意的肿瘤学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入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手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下叶静脉解剖分型MSCT评价及临床应用探讨
8
作者 王娟 郭龙军 +2 位作者 滕佳岐 陈玉昆 贺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双肺下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阐述其特点,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靶静脉解剖分型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例肺部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VR重建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观察并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双肺下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阐述其特点,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靶静脉解剖分型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例肺部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VR重建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观察并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率。结合重建5mm轴位MIP图,选择三个重点观察平面,辨识对应各分型。结果V6根据干的数量分为两种类型:单干(88%)、双干(12%),单干为最常见的类型。此外,S6和S10之间存在独立节段S^(*),有独立的节段性支气管(B)和动脉(A)。双下肺基底静脉的特点是放射状排列。内侧基底段静脉(V_(7))大部分分支管径纤细。前基底节段、外侧基底节段和后基底节段静脉(V_(8),V_(9),V_(10))分支模式分为以下四种组合类型:V_(8)+V_(9)/V_(10)型、V_(8)/V_(9)+V_(10)型、V_(8)+V_(9)+V_(10)/V_(10)型、V_(8)+V_(9)/V_(9)+V_(10)型,各型占比率各有不同。结论肺静脉解剖分型及引流模式图可作为解剖识别常规手段,为肺段切除术前肺静脉精细解剖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所获数据可作为3D-CT图像的补充,为肺段切除术靶静脉及支气管精细解剖了解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叶 静脉引流 支气管 多层螺旋CT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钟斌 吴奇勇 +7 位作者 童继春 张明 张科 袁卫东 袁凯 袁俊强 王烨铭 王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诊治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科48例肺段或肺叶切除治疗肺GGN的临床资料,如病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周围型≤2 cm,为纯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诊治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科48例肺段或肺叶切除治疗肺GGN的临床资料,如病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周围型≤2 cm,为纯磨玻璃结节或CT显示磨玻璃样成分≥50%,CT随诊证实肿瘤倍增时间≥400 d,则行肺段切除术,反之则行肺叶切除术。结果行胸腔镜肺段切除2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25例。肺段、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48.3±25.6)、(110.6±23.1)min(t=5.364,P=0.000),术后住院时间(7.1±1.2)、(9.5±1.7)d(t=-5.605,P=0.000)。术后病理:肺叶切除组恶性23例,良性2例,肺段切除组恶性18例,良性5例。术后1年肺段、肺叶切除术的Karnofsky日常状态评分分别为(93.7±8.5)、(80.3±11.1)分(t=4.665,P=0.000)。41例恶性病例术后随访1~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GGN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磨玻璃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段切除术中改良膨胀萎陷法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翟荣 徐心峰 +2 位作者 王俊 朱全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利用改良膨胀-萎陷法形成段间平面的有效性和影响其形成快慢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161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各类辅助... 目的:探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利用改良膨胀-萎陷法形成段间平面的有效性和影响其形成快慢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161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各类辅助检查的结果和手术信息,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即79例肺膨胀-萎陷时间>15 min的患者(慢组)和82例肺膨胀-萎陷时间<15 min的患者(快组),寻找影响两组患者段间平面形成快慢的因素及证实改良膨胀-萎陷法的有效性。结果:年龄、肺功能指标中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胸腔是否有粘连方面在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膨胀-萎陷法是一种有效的确定段间平面的方法,但对于一些肺气肿较严重或有胸腔粘连的老年患者,术中采用膨胀-萎陷法形成的段间平面相对较差或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间平面 改良膨胀萎陷法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肺上叶静脉解剖分型MSCT评价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王娟 郭龙军 +1 位作者 滕佳岐 贺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左肺上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例肺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率;重建...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健康人左肺上叶肺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分型,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例肺无异常胸部CT影像资料,通过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获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统计各静脉分型出现率;重建5 mm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图,辨识对应各分型。结果左肺上叶静脉根据共干情况不同可分为:V_(1+2)型,V_(2+3)型,及V_(1+2a)V_(2+3bc)型,其出现率分别为69%(138/200)、17.5%(35/200)、13.5%(27/200)。其特点为:V_(1+2)为V_(1)与V_(2)共干,其各自发出属支相互无联系;V_(2+3)型中V_(2)与V_(3)共干,V_(1)与V_(2+3)分别汇入左上肺静脉干;V_(1+2a)V_(2+3bc)型,此型主要是V_(2)变异较大。左肺上叶舌段静脉V_(4)、V_(5)共干时,其属支各自无联系,V_(4)存在与V_(3b)共干的情况,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引流特点。结论左肺上叶因舌段的存在,其静脉分型更为复杂,MSCT所得静脉解剖及引流模式图结合5 mm轴位MIP图可清楚显示肺静脉解剖分型,作为其解剖识别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叶 静脉引流 支气管 多层螺旋CT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