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豆科牧草叶片解剖性状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李兴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89-1994,共6页
以百脉根、二色胡枝子、黄花苜蓿、紫花苜蓿、野火球和扁蓿豆6种豆科牧草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 以百脉根、二色胡枝子、黄花苜蓿、紫花苜蓿、野火球和扁蓿豆6种豆科牧草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栅海比外,6种豆科牧草的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种间差异,并以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4~0.99之间;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的第3个主成分(贮水能力)的特征值为14.52,累计贡献率达95.71%,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6种豆科牧草的综合抗旱能力表现为扁蓿豆>百脉根>黄花苜蓿>二色胡枝子>紫花苜蓿>野火球。可见,所选9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可以用来有效综合评价豆科牧草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含笑叶解剖性状与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1 位作者 张永兵 何开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对2年生乐昌含笑、金叶含笑、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4种含笑叶片组织解剖性状的测定与盆栽抗旱性观测表明:供试树种间叶解剖性状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的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叶片结构紧密度、... 对2年生乐昌含笑、金叶含笑、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4种含笑叶片组织解剖性状的测定与盆栽抗旱性观测表明:供试树种间叶解剖性状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的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结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等值越大的含笑,受旱危害愈轻,其抗旱性就越强。叶片厚度、尤其是角质层的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是评价供试含笑抗旱性的重要解剖指标。依据叶解剖性状结构指标,并结合盆栽试验旱害观测,供试树种的抗旱性大小为:阔瓣含笑>深山含笑>金叶含笑>乐昌含笑。研究结果与大田容器苗受持续秋旱产生的旱害观测结果吻合,为苏南地区北移引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扁蓿豆叶片解剖性状与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2 位作者 师文贵 蔡丽艳 刘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指标均表现差异极显著;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21,累计贡献率达86.67%,已超过85%,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UPGMA法将32个居群分成五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16和27号居群的抗旱性最强,22号居群抗旱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形态解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锋尖 黄英金 +3 位作者 李德荣 漆映雪 彭耀东 郭进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对35个水稻品种穗颈节间、叶片、叶鞘、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形态解剖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的绝大多数形态解剖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不同部位维管束性状的差异较大,叶片、叶鞘的... 对35个水稻品种穗颈节间、叶片、叶鞘、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形态解剖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的绝大多数形态解剖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不同部位维管束性状的差异较大,叶片、叶鞘的导管面积大于韧皮部面积,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的韧皮部面积大于导管面积;(3)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5个部位的5组一级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组两两间均有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组形态解剖性状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形态解剖性状 维管柬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鹅掌楸苗木叶解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招礼军 朱栗琼 +1 位作者 黄寿先 文祥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以5个鹅掌楸种源的1年生苗木成熟叶片为材料,对叶表皮、叶片横切面及主脉横切面的16个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叶解剖性状在种源间及种源内存在极丰富的变异,除下表皮密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在种源间... 以5个鹅掌楸种源的1年生苗木成熟叶片为材料,对叶表皮、叶片横切面及主脉横切面的16个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叶解剖性状在种源间及种源内存在极丰富的变异,除下表皮密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在种源间及种源内(包括下表皮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说明鹅掌楸叶片结构的主要性状存在于种源内的变异(72.5%)远大于种源间的变异。鹅掌楸叶的解剖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其种源间的变异呈现梯度规律性,表皮各性状与经度、年均温呈负相关关系,叶片和主脉横切面各性状与经度、纬度大部分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大都呈负相关关系。用种源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5个种源的鹅掌楸划分为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种源 解剖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新麦草穗颈解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江生泉 王赟文 +3 位作者 韩建国 李德荣 程建峰 易永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研究氮肥对新麦草穗颈的解剖性状影响,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能够增加新麦草穗颈维管束的面积、韧皮部的面积,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茎壁/横切面积、维管束总面积/茎壁面积与施氮量无关;施用氮肥能增加韧皮部在维管束的比例。(2)... 研究氮肥对新麦草穗颈的解剖性状影响,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能够增加新麦草穗颈维管束的面积、韧皮部的面积,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茎壁/横切面积、维管束总面积/茎壁面积与施氮量无关;施用氮肥能增加韧皮部在维管束的比例。(2)新麦草种子千粒重与穗颈维管束横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r=0.949 3**);小花/小穗因子与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7**、0.9975**;种子数/小穗因子与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1*、0.8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种子产量 氮肥 形态解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基因型苗期叶片形态解剖性状与糖分、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谭中文 梁计南 +1 位作者 陈建平 陈培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进行苗期叶片形态、解剖性状与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苗期叶宽与叶长、叶脉数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0 .6 1、0 .72 ) ,叶脉数与平均叶脉间宽度 (AVW)呈显著负相关 (- 0 .85 ) .上述前 3个性状与...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进行苗期叶片形态、解剖性状与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苗期叶宽与叶长、叶脉数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0 .6 1、0 .72 ) ,叶脉数与平均叶脉间宽度 (AVW)呈显著负相关 (- 0 .85 ) .上述前 3个性状与蔗汁糖分呈负相关 ,AVW与蔗汁糖分呈正相关 ,而蔗茎产量与叶宽、叶脉数呈负相关 ,与叶长、AVW呈正相关关系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叶长对蔗汁糖分的直接贡献为 - 0 .5 5 94,对蔗茎产量为 0 .5 771;叶宽对蔗汁糖分的直接贡献为 0 .475 1,对蔗茎产量为 - 0 .2 475 ;而叶脉数对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均为负向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 ,甘蔗苗期表现出叶片较窄 ,叶脉数较少 ,可作为苗期进行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苗期 叶片形态解剖性状 糖分 产量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形态解剖性状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德荣 喻宁根 +1 位作者 吴国杰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材料间,绝大部分形态解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叶片主脉...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材料间,绝大部分形态解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叶片主脉大维管束面积、主脉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主脉大维管束导管面积、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总面积、大维管束导管总面积、茎壁面积、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导管总面积、横切面积、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大。叶鞘大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大维管束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小。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与叶片主脉大维管束、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和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发育呈正相关性,与叶鞘大维管束结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亚种间杂交稻 形态解剖性状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种子园球果解剖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晓阳 李文刚 +1 位作者 潘奇敏 张定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2-47,共6页
1991~1992年在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对球果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在球果解剖性状上无性系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年份间相关性极显著,重复性较强。可育种鳞数和出籽数可作为选优和确定入园无性系的指标。此外,还观... 1991~1992年在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对球果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在球果解剖性状上无性系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年份间相关性极显著,重复性较强。可育种鳞数和出籽数可作为选优和确定入园无性系的指标。此外,还观测了树冠各部位球果解剖性状,分析了球果类型与种子品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球果 解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锋尖 黄英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264,共3页
从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等不同部位比较了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结果表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间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耐热品种穗颈的大、小维管束个数之比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穗颈... 从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等不同部位比较了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结果表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间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耐热品种穗颈的大、小维管束个数之比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穗颈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这些差异有望作为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热性 维管束解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纤维产量、品质与解剖性状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顺辉 卢浩然 郑云雨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相关、遗传通径的分析结果表明,黄麻单株干皮重和单株纤维重2个产量性状与纤维束数呈高度正遗传相关。对2个产量性状的直接遗传通径以纤维束数和每束纤维细胞个数最大。纤维强力与纤维层数呈正遗传相关。纤维支数与每束纤维细胞个数表... 相关、遗传通径的分析结果表明,黄麻单株干皮重和单株纤维重2个产量性状与纤维束数呈高度正遗传相关。对2个产量性状的直接遗传通径以纤维束数和每束纤维细胞个数最大。纤维强力与纤维层数呈正遗传相关。纤维支数与每束纤维细胞个数表现负遗传相关。从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看出,通过株高和分枝离地高间接选择纤维产量的相对效率高于通过解剖性状的选择效率。对所得结果在黄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纤维产量 解剖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不同种源叶片解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风帆 刘雄盛 +2 位作者 蒋燚 王勇 梁瑞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以闽楠(Phoebe bournei)15个种源1年生苗木为材料,通过光学显微技术对其叶片解剖性状进行观测,以了解不同种源间叶片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2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源内均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变异系... 以闽楠(Phoebe bournei)15个种源1年生苗木为材料,通过光学显微技术对其叶片解剖性状进行观测,以了解不同种源间叶片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2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源内均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下表皮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气孔密度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福建福州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湖南永顺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叶片性状种源间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26.82%,种源内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7.07%,种源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1.86%,说明闽楠的叶片性状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相关分析表明,经度是影响闽楠叶片气孔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海拔是影响叶肉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闽楠叶片解剖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存在着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种源 叶片解剖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实解剖性状的伞形科阿米芹族葛缕子亚族(Carinae)的数量分类
13
作者 刘芳 惠红 +1 位作者 宋春凤 刘启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40,共11页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产于中国的伞形科(Apiaceae)阿米芹族(Ammin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7属26种4变种1变型以及作为外类群的西风芹亚族(Seselinae)2属6种的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选择18个结构特征作为数量分类性状,进行了系统...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产于中国的伞形科(Apiaceae)阿米芹族(Ammin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7属26种4变种1变型以及作为外类群的西风芹亚族(Seselinae)2属6种的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选择18个结构特征作为数量分类性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数量分类结果提出了部分类群的分类处理建议。观察结果显示:供试种类的果实横切面在果体形状和大小、背棱和侧棱的形状和大小、果棱发达程度、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晶和色素块的形态等特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少数种类的某些果实解剖特征呈现出特殊性,其中,仅柴胡属(Bupleurum Linn.)种类和山茴香(Carlesia sinensis Dunn)的果实几不压扁,仅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的果体腹面有隐棱,仅山茴香的油管沿果体连续分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种类可分为5类,其中,山茴香、藁本属(Ligusticum Linn.)种类、鸭儿芹、西风芹属(Seseli Linn.)种类各自聚为一类;柴胡属、茴芹属(Pimpinella Linn.)、丝瓣芹属(Acronema Falconer ex Edgew.)、阿米芹属(Ammi Linn.)和小芹属(Sinocarum H.Wolff ex R.H.Shan et F.T.Pu)5属的种类聚为一类(含5组),其中,尖瓣芹(Acronema chinense Wolff)、阿米芹〔Ammi visnaga(Linn.)Lam.〕和钝瓣小芹〔Sinocarum inocarum cruciatum(Franch.)Wolff ex R.H.Shan et F.T.Pu〕各自聚为组A、组B和组C,组D包含茴芹属和丝瓣芹属的种类,组E包含柴胡属的种类及紫茎小芹〔S.coloratum(Diels)Wolff ex R.H.Shan et F.T.Pu〕。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17%,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36.561%,以背部果棱形状、侧棱形状、每果棱中维管束的数量、腹面是否有隐棱4个性状的绝对权重值均较高;总体上看,果棱、果体形状和分泌结构3大类9个解剖性状对阿米芹族的数量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数量分类结果,认为葛缕子亚族乃至阿米芹族的分类具有不自然性,其中,鸭儿芹和山茴香属(Carlesia Dunn)的分类地位应予提升,丝瓣芹属与茴芹属的关系以及小芹属下的分类有待进一步明晰;此外,西风芹亚族中西风芹属的界限和分类地位需要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阿米芹族 葛缕子亚族 分生果 解剖性状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金阳 陈天松 +1 位作者 董李勤 张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3,共8页
以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为研究区域(对象),采用开顶式装置模拟大气增温方法,探究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后,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显著减少11.29%;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的面积显著增加了7.38%;... 以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为研究区域(对象),采用开顶式装置模拟大气增温方法,探究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后,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显著减少11.29%;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的面积显著增加了7.38%;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各显著减少了32.46%、15.89%;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下降了32.41%;维管束面积显著下降了33.55%,导管面积显著下降了39.91%,叶片厚度显著增加了34.52%。(2)下表皮的孔隙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气孔宽度与各温度变量均为显著正相关,表皮气孔长宽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导管面积都与各温度变量呈现显著负相关。(3)各温度变量中,夜间平均温度对下表皮孔隙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日间平均温度对上表皮的气孔宽度、叶片厚度、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和导管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显著影响木里薹草的叶片气孔和解剖形态特征,体现了若尔盖高寒高原湿地植物叶片形态对气候变暖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气孔性状 解剖性状 增温 沼泽 木里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花楠木材主要解剖性状与材性快速评估指标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冷春晖 易敏 +5 位作者 张露 李响 程子珊 谌梦云 刘思羽 赖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3,共8页
为开发准确、快速、低损的木材解剖性状测定方法以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以17年生刨花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Pilodyn、微秒计等材性快速评估仪器以及SilviScan、L&W Fiber Tester等木材性质快速测定仪,研究材性快速评估... 为开发准确、快速、低损的木材解剖性状测定方法以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以17年生刨花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Pilodyn、微秒计等材性快速评估仪器以及SilviScan、L&W Fiber Tester等木材性质快速测定仪,研究材性快速评估指标和木材解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影响途径,初步建立刨花楠木材解剖性状快速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6个解剖性状中,Pilodyn测定值(Pr)与纤维壁腔比(RCC)(R=-0.803),纤维粗度(FC)(R=-0.453)和纤维宽度(FW)(R=0.676)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FC外,应力波速(v)与其余5个解剖性状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CC和FW成为对Pr影响较大的两个因子,两者对Pr的贡献率达73.0%,其中,以RCC的贡献率为主,达44.6%;对v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微纤丝角(MFA),其贡献率为27.4%。Pr与RCC和FW、v与MFA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CC=0.277-0.008 Pr(F=127.816^??,R^2=0.641)、FW=18.934+0.590 Pr(F=63.118^??,R^2=0.467)、MFA=36.544-6.371 v(F=24.286^??,R^2=0.247),3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分别为98.59%,99.16%,97.26%,说明Pr能对RCC和FW进行较好的预测,v能对MFA进行较好的预测。因此,采用Pilodyn和微秒计等木材材性快速评估仪器可对RCC、FW和MFA进行快速评估;建立的模型可为刨花楠人工林木材解剖性状的早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树种材性早期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楠 木材解剖性状 材性快速评估 木材性质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球果解剖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伯龙 陈瑞生 +2 位作者 石杨文 陈波涛 杨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2,共2页
介绍了贵州省杉木二代种子园无性系自由授粉球果解剖的结果:单个球果的平均干重为10.54 g,果纵径2.9 cm,果横径2.57 cm,总鳞片55.94,可育总鳞30.63,种子的生产潜力为91.89。二代种子园同一无性系的球果类型基本一致,但少数无性系的球果... 介绍了贵州省杉木二代种子园无性系自由授粉球果解剖的结果:单个球果的平均干重为10.54 g,果纵径2.9 cm,果横径2.57 cm,总鳞片55.94,可育总鳞30.63,种子的生产潜力为91.89。二代种子园同一无性系的球果类型基本一致,但少数无性系的球果类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球果以紧包宽鳞型为主,占全园无性系的37.5%。树冠中上部的球果总鳞片和种子生产潜力比下部略多,方位间的差异非常小。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球果性状差异较大,但是与初级种子园相比,较球果的纵径和横径、可育鳞与总鳞片的比值基本一致,而可育种鳞和种子生产潜力比初级种子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二代种子园 自由授粉 球果 解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初级种子园高产籽无性系球果解剖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明成 翟思万 +1 位作者 焦子毅 陈波涛 《贵州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6-11,共6页
2011年~2012年,对平坝县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1.5代种子园的主要入园无性系球果进行了解剖和分析,为提高华山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高产籽无性系球果解剖主要性状差异较大,290个自由授粉球果解剖显示,球果的平均干重为146... 2011年~2012年,对平坝县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1.5代种子园的主要入园无性系球果进行了解剖和分析,为提高华山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高产籽无性系球果解剖主要性状差异较大,290个自由授粉球果解剖显示,球果的平均干重为146.0g,果纵径为14.2cm,果横径为6.9cm,总种鳞为93.3片,可育种鳞为69.8片,千粒重为325.9g,健全籽率为80.6%,单个球果平均净种重为28.4g。不同无性系连续2年单个球果的净种重和干重变异程度都较大,果纵径和果横径差异较小;可育种鳞、总种鳞、千粒重和健全籽率在不同年度间变异程度排序不一致。杂交组合球果的净种重比自由授粉球果明显提高,其它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初级种子园 高产无性系 球果 解剖性状 种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初洋 倪新江 +1 位作者 姜海华 郑丽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榆黄蘑 鲍鱼菇 解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4种小乔木植物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叶片解剖性状是微观角度反映植物功能的重要特征。以西宁市4种小乔木叶片为材料,分析叶片表皮组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其衍生性状,评价4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通过石蜡切片获得叶片内部微观形态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叶片解剖性状是微观角度反映植物功能的重要特征。以西宁市4种小乔木叶片为材料,分析叶片表皮组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其衍生性状,评价4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通过石蜡切片获得叶片内部微观形态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植物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4种植物均具有较厚的叶片和发达的栅栏组织,说明对环境的耐受性较强;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显示4种植物适应性强弱排序为红宝石海棠>金叶榆>榆叶梅>紫丁香。结果表明对于叶片解剖性状的分析可以作为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程度评价的有效手段,研究微观层面的适应特征有助于从机理层面解释植物的功能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解剖性状 隶属函数 环境适应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金花 刘喜荣 +2 位作者 卢孟柱 刘长敏 张绮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5,共11页
【目的】对13个黑杨派无性系3年生人工林上、中、下3个冠层水平上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等解剖性状,气孔密度和长度等气孔性状以及生长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于对生长性状的间接选择研究,以提高选择效率... 【目的】对13个黑杨派无性系3年生人工林上、中、下3个冠层水平上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等解剖性状,气孔密度和长度等气孔性状以及生长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于对生长性状的间接选择研究,以提高选择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方法】选用2根1干、规格一致的苗木营建试验林,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株×5行共计25株小区,3次重复区组,株行距3 m×5 m,每个区组选2株平均木,依照树冠自然分枝轮序,由上至下依次分上、中、下层,在各冠层南面方向上各取1个代表性一级分枝,选取其成熟叶片测定叶片性状,并连年测定1~4年生长性状,对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生长性状(3年生和4年生胸径)和3个冠层的叶片性状(共计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3个黑杨派无性系1~4年生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叶片解剖性状、气孔性状亦存在显著变异。不论冠层,多数无性系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大于海绵组织厚度,且各无性系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均大于上表面气孔密度,叶片下表面与上表面气孔长度相近。大多数无性系的树冠上层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大于下层,上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大于中层和下层。不同冠层上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中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3年生和4年生胸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和-0.736,上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2年生胸径之间呈正相关(r=0.402),但中层和下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树冠中层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1年和3年生胸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19,-0.339),但不同冠层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总厚度和上下表面气孔长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2.7%,87.5%和88.3%,以前2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可将13个无性系分为3组,选出生长量大的7个无性系,其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较小,下表面气孔密度较大,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长度较小,海绵组织厚度较小。【结论】黑杨派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和不同冠层叶片解剖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气孔性状(密度和长度)存在显著变异和相关关系,与生长相关关系显著的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可用于黑杨派无性系生长的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 叶片解剖性状 气孔密度 气孔长度 生长量 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