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安娜 郭京丽 +1 位作者 王丽娟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0-892,共3页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去睑袋和下睑成形术中指导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处理 ,提高美容疗效。方法 :观察 4 8具 (96侧 )尸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位置 ,测量其厚度 ,进行不同年龄、性别比较和同一具尸颅左右侧比较...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去睑袋和下睑成形术中指导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处理 ,提高美容疗效。方法 :观察 4 8具 (96侧 )尸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位置 ,测量其厚度 ,进行不同年龄、性别比较和同一具尸颅左右侧比较。结果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位于眶下外侧、眼轮匝肌与上颌骨和颧骨的骨膜之间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形态不规则 ,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 ,边界不清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 2 0~ 30岁及 30岁以上分别为 2 .4 9~ 2 .78和 2 .4 9~ 2 .84 m m(平均值 2 .6 6和 2 .6 8mm)。女性和男性其范围分别为 2 .4 0~ 2 .98和 2 .5 3~3.0 4 mm (平均值 2 .75和 2 .79mm)。左右侧其范围分别为 2 .5 3~ 2 .6 5和 2 .5 1~ 2 .6 9m m (平均值 2 .5 9和2 .6 1mm)。可见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消瘦型、适中型和肥胖型其范围分别为 2 .4 0~ 2 .6 5、 2 .73~ 2 .89和 2 .96~ 3.0 4 m m (平均值 2 .5 4、 2 .81和 2 .99mm )。可见不同体形间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睑袋整形术中 ,应同时切除眼轮匝肌下脂肪垫 ,或将错位的脂肪垫复位 ,可大大提高去睑袋美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 解剖学和组胚学 眼睑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