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鲨烯合成酶抑制剂的高通量虚拟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詹冬玲 韩葳葳 刘景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1-364,共4页
以SQS抑制剂CP-320473为先导物,在60%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先通过AutoDo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再选取结合能量最低的新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zinc_8442249比先导化合物CP-320473的抑制效果更好;SQS活性位点的Lys52通过与氢... 以SQS抑制剂CP-320473为先导物,在60%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先通过AutoDo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再选取结合能量最低的新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zinc_8442249比先导化合物CP-320473的抑制效果更好;SQS活性位点的Lys52通过与氢键与抑制剂结合,在抑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合成酶 高通量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人参角鲨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志伟 郑亚凤 +1 位作者 许明 郑金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6-218,共3页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人参属的所有植物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皂苷[1-2]。人参根的总皂苷含量为2%~7%,而竹节人参(Panax japoni...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人参属的所有植物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皂苷[1-2]。人参根的总皂苷含量为2%~7%,而竹节人参(Panax japonicus C.A.Mey.)根的总皂苷含量高达15%以上,约为前者的2—7倍、西洋参的3倍,是总皂苷含量最高的人参属植物[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人参 人参皂苷 角鲨烯合成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鲨烯合成酶特异性mU6-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进 袁其朋 +1 位作者 李晔 程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15-117,121,共4页
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构建角鲨烯合成酶基因ERG9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将针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er)ERG9不同部位所设计的3对siRNA序列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质粒mU6 pro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mU6 ERG9 siRNA1、2、3... 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构建角鲨烯合成酶基因ERG9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将针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er)ERG9不同部位所设计的3对siRNA序列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质粒mU6 pro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mU6 ERG9 siRNA1、2、3,转化DH5α菌株扩增,提取质粒通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表达载体的设计基因插入正确,成功构建了ERG9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mU6 ERG9 siRNA,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在裂殖酵母细胞中靶向RNA干扰角鲨烯的合成从而提高辅酶Q10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合成酶 RNA干扰 ERG9 辅酶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醇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蓝调脂胶囊调节脂质代谢物质基础的筛选
5
作者 郑柳怡 黄丹娥 +1 位作者 许华珍 陈玉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 筛选银蓝调脂胶囊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从TCMSP数据库下载银蓝调脂胶囊组方化学成分,分析候选靶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角鲨烯合成酶(SQS... 目的 筛选银蓝调脂胶囊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从TCMSP数据库下载银蓝调脂胶囊组方化学成分,分析候选靶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角鲨烯合成酶(SQS)配体结合模式,采用分子对接对银蓝调脂胶囊进行虚拟筛选,分子相似度将银蓝调脂胶囊成分与上述3个靶标已知的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对接打分归一化结果和相似度值对命中化合物综合评分。结果 HMG-COA、PPARα、SQS的结合模式热点残基分别有8、7、4个。作用于HMG-COA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蜂胶中的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作用于PPARα的主要来自于蜂胶和化橘红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作用于SQS靶标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来源于绞股蓝中的侧链氧化型甾醇类化合物以及蜂胶中的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结论 银蓝调脂胶囊可通过多种化合物与HMG-COA、PPARα和SQS结合,从而发挥调节脂质代谢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蓝调脂胶囊 脂质代谢 物质基础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 HMG-COA PPARΑ 角鲨烯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