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剪切与变质角闪石中过剩Ar的引入:北秦岭丹凤群斜长角闪岩的Sm-Nd、Rb-Sr和^(40)Ar/^(39)Ar测年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卫东 李曙光 +2 位作者 陈文 孙勇 张国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82-389,共8页
本文对两个北秦岭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进行了Sm-Nd、Rb-Sr和40Ar/39Ar测年,发现其中受构造改造轻微的黑河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与其Rb-Sr、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接近,而... 本文对两个北秦岭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进行了Sm-Nd、Rb-Sr和40Ar/39Ar测年,发现其中受构造改造轻微的黑河丹凤群斜长角闪岩样品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与其Rb-Sr、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接近,而遭受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蒲峪丹凤群斜长角闪(片)岩的角闪石40Ar/39Ar年龄则明显高于其Rb-Sr、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指示构造剪切作用对变质角闪石中过剩氩的引入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剪切 同位素 变质角闪石 角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9
2
作者 张德全 党兴彦 +3 位作者 佘宏全 李大新 丰成友 李进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8,共12页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_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_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作用在时空上的“构造迁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 造山型金矿床 复合造山作用 柴北缘-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法地质年龄标准物质ZBJ角闪石的定值结果 被引量:9
3
作者 桑海清 王非 +1 位作者 贺怀宇 王英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2-557,共26页
为了满足K-Ar定年中K和40Ar*分析的质量监控及Ar-Ar法样品在反应堆照射时中子通量监测的需要,我国氩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者研制了一个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BJ角闪石,它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结果表明:40Ar*... 为了满足K-Ar定年中K和40Ar*分析的质量监控及Ar-Ar法样品在反应堆照射时中子通量监测的需要,我国氩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者研制了一个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BJ角闪石,它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7%。这些证据充分表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40K-40Ar*同位素计时体系封闭良好。坪年龄为133·3±0·6Ma,总气体年龄为134·4±1·4Ma,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133·2±0·8Ma,40Ar/36Ar初始值为297·6±4·8,此值与(40Ar/36Ar)a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这几个年龄值的一致性,说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它作为K-Ar和Ar-Ar法地质年龄标准物质是适合的。ZBJ角闪石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经统计学方法检验,证明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样品是均匀的。国内8个实验室参加了ZBJ角闪石K含量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在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两个特性量值定值分析结果的一致值(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2·464±0·018)×10-10mol/g,K=(1·027±0·008)%,K-Ar年龄(标准值)=133·3±1·5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为98·1%,粒度为0·15~0·30mm,总重量为740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共100瓶,每瓶7·4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使用3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J角闪石 标准物质 均匀性检验 K和^40Ar^*的定值分析 统计学检验 K-Ar和ar-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圳口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白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及其对区域找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7
4
作者 严宸 赵海杰 +1 位作者 赵盼捞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7-1158,共12页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然而,这些矿床与大花岗岩基的时间及成因关系尚未准确厘定。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圳口钨矿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48.0±0.7)Ma(MSDW=3.1),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反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表明圳口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明显晚于早古生代彭公庙大花岗岩基的侵位时间,是南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大规模钨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通过总结研究发现,区域上早古生代花岗岩基周缘的钨锡矿床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该结论不仅表明研究区深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而且指示区内不同矿床之间在成因上密切相关。整个区域上的矿床类型和空间分布显示出不同的围岩性质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含矿热液沿着裂隙通道向上运移,当围岩为花岗岩时,形成了石英脉-云英岩型矿床,而当围岩为碎屑岩时,则形成石英脉型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矿床可以构成一套矿床组合模型,互为找矿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 早古生代 彭公庙岩体 圳口钨矿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Cu、Mo同位素组成及绢云母Ar-Ar测年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宓奎峰 吕志成 +1 位作者 柳振江 颜廷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798,共14页
内蒙古乌努(奴)格吐山铜铅锌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Cu-Mo-Fe-Au-AgPb-Zn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Mo、Cu、Fe、Zn等同位素的研究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中。本... 内蒙古乌努(奴)格吐山铜铅锌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Cu-Mo-Fe-Au-AgPb-Zn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Mo、Cu、Fe、Zn等同位素的研究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矿床黄铜矿Cu同位素、辉钼矿Mo同位素组成,绢云母Ar-Ar年龄进行研究,借此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矿床成因。结果显示,矿床成矿早阶段的绢云母坪年龄为181.9±1.1Ma,等时线年龄为181.0±2.3Ma,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相一致。而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和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黄铜矿的δ65 Cu平均值分别为0.31y‰和0.40‰,显示黄铜矿的δ65 Cu值从早到晚逐渐增高,这可能为流体出溶过程中63 Cu优先进入富气相流体,残余岩浆流体逐渐富集65 Cu的结果。辉钼矿的δ98 Mo/δ95 Mo介于-0.16‰~0.35‰之间,说明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Mo进入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并发生了同位素分馏,可能受到了氧化还原条件、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者是辉钼矿的多型特征的影响。得尔布干成矿带矿床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成矿带斑岩型矿床分为240~230Ma、180~200Ma、150~160Ma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MO同位素 绢云母ar-ar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 得尔布干成矿带 蒙古-鄂霍次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山早二叠世超基性岩墙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杜晓飞 王威 +3 位作者 张传林 马华东 朱炳玉 邱林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在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墙。为限定古亚洲洋在该区的闭合时限,同时阐述超基性岩墙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报道了哈密沁城超基性岩墙(角闪石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 在东天山哈尔里克山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墙。为限定古亚洲洋在该区的闭合时限,同时阐述超基性岩墙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报道了哈密沁城超基性岩墙(角闪石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角闪石岩SiO_(2)含量为39.00%~45.48%、TiO_(2)(1.60%~3.01%)、Mg^(#)在50~60之间,轻稀土相对弱富集((La/Yb)_(N)=1.34~2.25)),铕异常不明显(δEu=0.76~1.1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角闪石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3件角闪石岩样品的LA-MC-ICPM_(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4±1.7 Ma、297.7±1.6 Ma、295.5±1.6 Ma。全岩Sr-Nd组成表明,岩石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7~0.7051之间,εNd(t)变化范围在-2.63至+1.81之间。结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沁城早二叠世角闪石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同时,暗示哈尔里克山地区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之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LA-MC-ICPMS U-Pb SR-ND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哈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中段走滑断裂中辉绿岩脉的SHRIMP U-Pb年龄和Ar-Ar年龄 被引量:3
7
作者 肖伟峰 周新桂 +1 位作者 王宗秀 张林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1-1726,共6页
燕山中段东西向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侵入断层中的辉绿岩脉的直接测年可以给出一个年龄上限。侵入密云-喜峰口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和角闪石Ar-Ar测年发现,锆石U-Pb年龄为290~125Ma,没有一个谐和年龄;角闪石A... 燕山中段东西向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侵入断层中的辉绿岩脉的直接测年可以给出一个年龄上限。侵入密云-喜峰口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和角闪石Ar-Ar测年发现,锆石U-Pb年龄为290~125Ma,没有一个谐和年龄;角闪石Ar-Ar坪年龄为123.5Ma±1.5Ma。Ar-Ar年龄与最年轻的锆石U-Pb年龄一致,代表了辉绿岩脉的冷却年龄,是断裂活动时代的上限。分散的锆石U-Pb年龄,均为继承年龄,与燕山造山带5次岩浆活动的时代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走滑断层 辉绿岩 SHRIMP锆石U-PB 角闪石ar-ar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阿其音金矿绢云母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刘智刚 张爱奎 +3 位作者 刘永乐 张勇 何书跃 孙非非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78-386,共9页
阿其音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是一个产于似斑状石英二长岩内受构造控制的金矿床。为了确定阿其音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 阿其音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是一个产于似斑状石英二长岩内受构造控制的金矿床。为了确定阿其音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4.5)Ma和(268.7±9.7)Ma。结果表明:阿其音金矿的成矿时代主要为中二叠世,该成果对于进一步认识东昆仑西段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东昆仑地区是否存在中二叠世金矿成矿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云母 ar-ar 成矿时代 中二叠世 阿其音金矿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袁顺达 刘晓菲 +4 位作者 王旭东 吴胜华 原垭斌 李雪凯 王铁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87-3797,共11页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53.3±1.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53.6±1.5Ma(MSWD=0.55),反等时线年龄为153.5±1.5Ma(MSWD=2.1)。这些年龄数据明显早于相同矿石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143.1±8.7Ma)及相伴产出的花岗斑岩钾长石40Ar-39Ar年龄(144±3Ma),而与千里山岩体主体相锆石SHRIMPU-Pb年龄(155~151Ma)及与之相关的柿竹园矿床(151.0±3.5Ma)和金船塘矿床(158.8±6.6Ma)矽卡岩型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指示区内脉状矿床亦与千里山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已有的研究认为,高热花岗岩浆的高分异演化是区内多金属元素巨量堆积成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围岩性质及构造条件则可能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组合。当围岩为泥盆系碳酸盐岩时,形成一套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大理岩型钨锡钼铋铅锌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而当围岩为震旦系碎屑岩时,沿构造通道(断裂带)发育一套脉状钨锡多金属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白云母 红旗岭脉状锡矿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红云滩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Ar-Ar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敬博 孙腾飞 +5 位作者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超 张彦 刘新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32-3742,共11页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 红云滩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西部,对其进行热演化历史研究对于揭示觉罗塔格地区乃至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红云滩岩体进行黑云母Ar-Ar、锆石(U-Th)/He和磷灰石(U-Th)/He测年,并结合前人的锆石U-Pb测年结果,精细刻画出该岩体自形成以后经历的热演化过程,并据此识别出东天山红云滩地区发生过多期快速抬升冷却事件。黑云母阶段升温Ar-Ar法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坪年龄为316.9±1.8Ma,单颗粒锆石和磷灰石(U-Th)/He同位素定年得到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13.7±9.6Ma和65.5±1.3Ma。热年代学数据及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红云滩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3个快速冷却阶段,分别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ca.330~296Ma)、晚三叠世(222~220Ma)、晚白垩世(91~77Ma)。其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快速冷却作用是岩体侵位后与围岩热传导冷却及伴随天山造山隆升冷却综合作用的结果,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的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与羌塘-欧亚板块、Kohistan-Dras岛弧-拉萨地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东天山地区隆升作用有关。新生代以来,红云滩岩体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未发生较为明显的隆升作用,与天山西段新生代的构造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历史 红云滩岩体 ar-ar (U-Th)/He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矽卡岩型矿体白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付强 黄克贤 +2 位作者 郑远川 杨竹森 段连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9-582,共14页
西藏蒙亚啊矿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Mo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的Pb-Zn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准确评价成矿潜力的关键。目前蒙亚啊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主要针对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岩体或... 西藏蒙亚啊矿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Mo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的Pb-Zn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准确评价成矿潜力的关键。目前蒙亚啊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主要针对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岩体或矿石矿物铅同位素展开,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成矿作用类型的差异,将蒙亚啊矿床的矿体进一步划分为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而最具经济价值的硫化物成矿作用为矽卡岩型矿化。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云母Ar-Ar测年对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开展了定年工作。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中与闪锌矿共生的白云母的Ar-Ar同位素测年显示,其Ar-Ar坪年龄为54.60±0.40 Ma,正等时线年龄为54.45±0.67 Ma。根据白云母与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该年龄应代表了蒙亚啊矿区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蒙亚啊Pb-Zn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但主成矿期形成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而新特提斯洋壳板片的回卷可能是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ar-ar 地球动力学背景 西藏蒙亚啊 冈底斯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龙马拉Cu-Fe-Pb-Zn多金属矿床金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付强 杨竹森 +2 位作者 郑远川 黄克贤 段连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93,共11页
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有大量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研究的龙马拉矿床便是位于该成矿带东侧典型的层控式矽卡岩型Cu-Fe-Pb-Zn多金属矿床。对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是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和冈底斯北缘大规模矽卡岩型成... 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有大量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研究的龙马拉矿床便是位于该成矿带东侧典型的层控式矽卡岩型Cu-Fe-Pb-Zn多金属矿床。对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是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和冈底斯北缘大规模矽卡岩型成矿地质背景的关键。本文首先对龙马拉矿床中与磁铁矿共生的蚀变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云母为金云母;金云母的Ar-Ar同位素测年显示,其Ar-Ar坪年龄为56.32±0.48 Ma,等时线年龄为55.58±0.93 Ma。根据金云母与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该年龄应代表龙马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龙马拉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印-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汇聚成矿阶段,新特提斯洋壳板片的回卷很可能是该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电子探针 龙马拉矿床 地球动力学背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南缘努日Cu-W-Mo多金属矿床黑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昌炟 郑远川 +2 位作者 张松 付强 徐培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3-1682,共10页
努日矽卡岩型Cu-W-Mo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南部的克鲁-努日-冲木达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具有较大的成矿规模以及独特的矿化组合,并可分为北部Cu-Fe矿段和南部Cu-W-Mo矿段。新近的研究显示努日矿区南北矿段具有不同的... 努日矽卡岩型Cu-W-Mo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南部的克鲁-努日-冲木达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具有较大的成矿规模以及独特的矿化组合,并可分为北部Cu-Fe矿段和南部Cu-W-Mo矿段。新近的研究显示努日矿区南北矿段具有不同的成矿时代,表明至少存在着两期Cu矿化事件。本文采集了Cu-WMo矿段内仅发育Cu矿化的石英脉样品,并对与黄铜矿共生的黑云母进行了Ar-Ar同位素定年工作。实验结果显示,黑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3.75±0.1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3.72±0.28Ma(MSWD=1.5),与前人测得南矿段内和辉钼矿共生的黄铜矿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不同产状Cu矿化具有相同的成矿时代,表明Cu-WMo矿段未发生两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矿化石英脉显示出张性环境的特征,可能代表了成矿物质由深部隐伏斑岩体向上运移的通道。克鲁-努日-冲木达成矿亚带在晚碰撞阶段发育大规模成矿作用,构成了统一的斑岩-矽卡岩型成矿系统,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努日矿床 Cu矿化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获得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同位素年龄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传林 赵宇 +2 位作者 郭坤一 董永观 王爱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38,共4页
对西昆仑北缘中元古代变质双峰式火山岩中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Ar Ar测年 ,获得角闪石理想的坪年龄为 1 0 5 0 .85± 0 .93Ma ,黑云母理想的坪年龄为 1 0 2 1± 1 .0 8Ma。这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获得的格林威尔期造山事... 对西昆仑北缘中元古代变质双峰式火山岩中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Ar Ar测年 ,获得角闪石理想的坪年龄为 1 0 5 0 .85± 0 .93Ma ,黑云母理想的坪年龄为 1 0 2 1± 1 .0 8Ma。这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获得的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同位素年代学的可靠证据 ,为研究该区中 新元古代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缘 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 同位素龄值 ar-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被引量:77
15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3 位作者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李长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16,共14页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Ma(N47)、135.6±0.6Ma(N17)、124.8±0.7Ma(N21)和125.9±0.4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40AR/^39AR代学 ^40Ar/^39Ar 走滑运动 东段 韧性剪切带 左行平移 r法 冷却 早白垩世 糜棱岩 黑云母 不均匀冷却 角闪石 板块碰撞 左旋走滑 组构分析 显微构造 绿片岩相 变形行为 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洛扎地区中新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对淡色花岗岩成岩成矿的意义
16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5 位作者 郭伟康 董随亮 张海 李应栩 张林奎 焦彦杰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0-836,共17页
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洛扎地区出露大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基性岩脉,而中新世的基性岩鲜有报道。本文选取出露于洛扎地区拉隆和恰隆穹窿滑脱系中的变基性岩,对其进行岩石学、角闪石Ar-Ar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拉隆... 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洛扎地区出露大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基性岩脉,而中新世的基性岩鲜有报道。本文选取出露于洛扎地区拉隆和恰隆穹窿滑脱系中的变基性岩,对其进行岩石学、角闪石Ar-Ar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拉隆穹窿的2个变基性岩样品的角闪石Ar-Ar坪年龄分别为18.02±0.53Ma和18.89±0.72Ma,表明其形成于中新世。变基性岩的主量元素中,SiO_(2)含量为48.23%~50.32%,Al_(2)O_(3)含量为12.14%~15.48%,MgO含量为4.94%~6.72%,K_(2)O含量为0.20%~0.79%,表明其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岩石。微量元素呈现出Nb、Ta、Ti负异常,具有E-MORB特征,表明变基性岩起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在形成和就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混染。变基性岩和淡色花岗岩具有很好的时空关系,不仅在形成时代方面基本一致,而且均产出于穹窿滑脱系中(对应于藏南拆离系)。此外,二者均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在藏南拆离系(STDS)强烈活动过程中,这些镁铁质和花岗质岩浆沿着STDS构造通道经过了长距离迁移并在穹窿位置就位。中新世变基性岩一方面为喜马拉雅带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提供深部地幔物质参与和热能量,另一方面提供了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和高度富集所需的热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基性岩 角闪石 ar-ar 岩石成因 喜马拉雅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付建刚 梁新权 +6 位作者 王策 蒋英 周云 潘传楚 杨永强 王泽利 钟永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在柴北缘锡铁山地区元古宇达肯大坂群与奥陶系滩涧山群之间发育一条呈NW向展布的基底韧性剪切带。本文对该韧性剪切带中的宏观构造(鞘褶皱、不对称褶皱、塑性流变组构、S-C组构、旋转碎斑系、构造透镜体、粘滞型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微... 在柴北缘锡铁山地区元古宇达肯大坂群与奥陶系滩涧山群之间发育一条呈NW向展布的基底韧性剪切带。本文对该韧性剪切带中的宏观构造(鞘褶皱、不对称褶皱、塑性流变组构、S-C组构、旋转碎斑系、构造透镜体、粘滞型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微观构造(云母鱼构造、压力影构造、动态重结晶、雪球状旋转构造、波状消光和云母扭折)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对锡铁山基底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进行白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为398±4 Ma,等时线年龄为399±4 Ma,二者基本一致,代表了锡铁山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综合上述特征判断,锡铁山韧性剪切带是一条由元古宇达肯大坂群向SW斜向逆冲所形成的右行逆冲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与早古生代柴达木地块向NE斜向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并可能导致了超高压变质体折返到浅部地壳层次。同样,该韧性剪切带的存在,也对锡铁山铅锌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后期构造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白云母 ar-ar 右行逆冲 构造意义 锡铁山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的回返历史——苏鲁超高压带北界的构造变形与时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天南 陈文 +3 位作者 李锦轶 许志琴 殷秀兰 徐文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6-182,302,共8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回返过程中,在其北缘形成伸展型正滑构造带。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两期伸展型变形:早期为高温下的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宽达2km的糜棱岩带,长石、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成长条带状。糜棱岩的递进变形形成收缩褶皱,沿这类...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回返过程中,在其北缘形成伸展型正滑构造带。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两期伸展型变形:早期为高温下的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宽达2km的糜棱岩带,长石、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成长条带状。糜棱岩的递进变形形成收缩褶皱,沿这类褶皱的轴面劈理形成白云母。晚期伸展变形表现为张性破裂,大量的伟晶岩脉沿破裂面灌入,形成位于超高压变质地块北缘的伟晶岩富集带。糜棱岩内、伟晶岩脉富集带内的白云母、钾长石矿物的K-Ar及Ar-Ar测年分析显示,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50Ma之前,而晚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00~12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带回返 早期塑性伸展 晚期脆性伸展 K-AR ar-ar 江苏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立成 董树文 +2 位作者 仲玉斌 张千明 高昌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6-1214,共9页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解石共生的黑云母样品(Lz370-1)和矿体围岩蚀变粗安岩中的黑云母样品(Lz370-2),进行Ar-Ar同位素测年,得到两个样品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2σ)、133.1±4.8Ma(MSWD=0.32)和135.4±1.4Ma(2σ)、135.5±1.8Ma(MSWD=1.3),它们代表了龙桥铁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矿化年龄。区域岩浆活动和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型铁矿床主要成矿时代在135Ma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庐江-枞阳矿集区 龙桥铁矿 ar-ar同位素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错那洞穹窿同构造矽卡岩特征及相关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化的成矿时代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5 位作者 王根厚 张林奎 梁维 张小琼 焦彦杰 董随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4-1322,共19页
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的东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穹窿构造。穹窿由内向外依次由核部、滑脱系和盖层三部分组成,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化主要赋存在穹窿滑脱系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矿体产在含石榴子石十字... 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的东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穹窿构造。穹窿由内向外依次由核部、滑脱系和盖层三部分组成,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化主要赋存在穹窿滑脱系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矿体产在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与强烈变形的淡色花岗岩或伟晶岩密切相关,部分矽卡岩矿物呈定向排列,具强烈的剪切特征;淡色花岗岩与矽卡岩的接触关系部分呈渐变接触,部分呈突变关系,表明矽卡岩与该期岩浆关系密切,矽卡岩与淡色花岗岩属于同构造的产物。本次研究获得错那洞穹窿滑脱系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0.3)Ma,反等时线年龄为(16.7±0.3)Ma,该年龄代表第二期由南向北伸展构造变形时间,即藏南拆离系(STDS)在错那洞穹窿的活动时间;含白云母的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16.9±0.2)Ma,与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黑云母Ar-Ar年龄一致,代表同构造矽卡岩的形成时间,也是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由藏南拆离系强烈活动引起的伸展减薄构造背景,减压熔融形成的岩浆沿着构造通道上涌侵位,并与围岩交代反应形成同构造矽卡岩及其中的富铍钨锡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构造矽卡岩 稀有金属 ar-ar 错那洞穹窿 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床 北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